首页 理论教育国乐之美:琴的构造与音乐表现

国乐之美:琴的构造与音乐表现

【摘要】:琴的头部包括弦轴、山口等部位,琴身包括相位、品位、复手等部分。“品位”粘在用梧桐木制成的面板上,四条琴弦系在下端复手的四个小孔之中。中国的音乐常常有类似于音腔一样的辗转往复的音乐表现,这在琵琶技法里面主要体现在推拉音上,左手的推拉音运用得非常多,它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曲线美的风格特点,柔性而有韧劲。

谈及中国乐器,我们就不得不说它们特殊的演奏方法,而琵琶丰富多变的演奏指法,更是成就这件乐器具有极强表现力的基础。琵琶从横抱发展为竖抱,从拨片弹奏发展到手指弹奏,这其实都是为了改进演奏技法,使双手更加灵活,指法丰富多变,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春雨》

(《春雨》:朱毅、文博曲。滴滴春雨,晶莹剔透,轻盈地飘洒舞蹈,唤醒冬眠的伙伴们,大地妈妈睁开了睡眼,小草和树叶伸了伸懒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琵琶的发展再次达到了新的高峰。在乐器改革上,根据十二平均律排列相和品,使琵琶成为可以任意转调的平均律乐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音乐家们尝试用金属弦代替传统的丝弦,使琵琶音色更亮,能够满足多种类型多种风格音乐作品的演奏需要。原来琵琶是用演奏者的生理指甲弹奏,为了配合乐器改良和音乐表现的需要,人们开始研制赛璐珞人工指甲取代生理指甲,增强了琵琶演奏时的力度和音量。

琵琶最初只作为伴奏乐器,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演奏技巧的丰富和乐器形制的逐渐完备,如今已成为表现力最为丰富的独奏乐器,能够深层次地表现传统乐曲的意境,也能够很好地演绎现代作品以及移植而来的西方音乐作品。除独奏以外,还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在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音等民间乐种中担任主要乐器:同时苏州评弹、四川清音等说唱音乐中,也离不开琵琶的伴奏和衬托。

琵琶演奏:梁瀚尹

琵琶演奏:王悦

经历漫长的岁月演变,如今的琵琶形制趋于统一,由琴头、琴身构成,四弦,六项,二十四品。琴的头部包括弦轴、山口等部位,琴身包括相位、品位、复手等部分。琴头昂扬,带着流转沧桑的傲骨,与其清冷的具有金属质感的音色一样,冷艳动人;琴头两侧分别装有两个弦轴,用以上弦和校音。琴身呈梨形,又像一个大大的水滴,灵动曼妙,琴头与琴身相呼应,透露出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的气质。(www.chuimin.cn)

琵琶构造图
(图片引自网络http://www.officedoyen.com/a/zhichang/zhichangjiaoyu/zhichangjiaoyu/leqidaquan/2020/0612/18384.html)

琴身上端又称“颈部”,是“相位”安放之处;琴身的中下部分上面狭窄向下逐渐变宽;中空,也就是音箱。“品位”粘在用梧桐木制成的面板上,四条琴弦系在下端复手的四个小孔之中。在复手中央处的面板上,开有小孔, 称作“纳音”,也叫“出音孔”。琵琶的背板上端与琴头相接,中下部与面板胶合,背板通常采用紫檀、老红木、花梨木等材质。

琵琶右手的演奏指法主要有弹、挑、滚、双弹、双挑、分、勾、抹、摭、拂、扫、轮、半轮等,其中“弹”“挑”是琵琶右手最基本的演奏技法,即“推手曰枇,引手曰杷”的两个动作。滚、轮和半轮是将颗粒感的单个音连续起来,增强了弹拨乐旋律的连续性和音乐的线条感。轮指要求右手五根手指有很好的独立性,力量均衡、速度均匀,非常考验演奏者的功力。

琵琶左手的演奏技法主要有吟、揉、推拉、虚按、带起、泛音、绞弦等。在琵琶演奏中,揉弦是非常重要的演奏技巧,它可以使琴音得到延续,使颗粒感的声音不那么干涩。在演奏过程中,只要有时值相对较长的音,演奏者都会加上揉弦加以润色,使其产生韵味悠长的效果。中国的音乐常常有类似于音腔一样的辗转往复的音乐表现,这在琵琶技法里面主要体现在推拉音上,左手的推拉音运用得非常多,它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曲线美的风格特点,柔性而有韧劲。绞弦的音乐色彩性非常强,它能够生动地展现出战争中短兵相接及震天的喊杀声,个性十足。

在通常情况下,琵琶演奏的音色和音量主要靠右手来控制,而情绪的表达、旋律线条的装饰则主要通过左手来完成。当然左右手是协同合作的亲密伙伴,左手的音乐处理和情感表达会直接带动右手对力度和速度的控制,所以只有左右手紧密配合,相得益彰,才能够塑造出成功的音乐形象。

琵琶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温润,低音区淳厚坚实。拨若疾风骤雨,吟似涓涓细流,从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流水声,到生活中的锣鼓声、兵刃摩擦声,从形而上的清虚意境,到现实生活中的金戈铁马,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倘若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听到清风传送而来的琵琶声,就好像听到一位返璞归真的长者,平静地诉说着沧桑巨变,而留给我们的,就是内心深处那份震撼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