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存先生1904年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大哥会拉胡琴,还当过吹鼓手;他的二哥会吹奏笛子,并且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笛子的启蒙老师。冯先生的代表曲目主要有《喜相逢》《五梆子》《放风筝》等。冯子存先生对其进行改编,通过民间常用的变奏手法,表现了一对情人依依惜别和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心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23-10-17
相传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前的一天,伏羲来到桐林之中,看见朵朵祥云托着两只美丽的大鸟,翩翩降落在一棵梧桐树上,其余的鸟则都纷纷飞到别的树上,朝着两只美丽的大鸟齐鸣。
伏羲惊喜地赞叹道: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吗?!
因为凤凰能够“通天应地,协五音、合九德,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所以伏羲认为,凤凰所栖息的这棵梧桐树一定是桐林之中的神灵之物,于是就决定用它来制成乐器。
因为琴是依凤身而作,所以古琴有额、有项、有肩、有腰、有尾、有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古琴的外形特征。
古琴面圆底平,象征天圆地方,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一说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之中的天数,琴面上有十三枚用以标记音高位置的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最初,古琴有五根琴弦,内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外合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周文王为了纪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琴弦,而武王伐纣时又增加了一根琴弦,所以,古琴又称为文武七弦琴。古琴的七弦依次为宫、商、角、羽、徵、少宫、少商,而这又恰好符合了统治者所倡导的“大弦为君、小弦为臣”的礼乐思想。
在琴面上靠近琴头的地方有一个用来支撑琴弦的硬木条叫作岳山,它是整个琴面最高的部分,岳山侧面钻有弦眼的硬木条叫作承露,而弦眼就是用来穿琴弦的小孔。
在琴的底部,有两个出音孔,靠近中间的比较大的出音孔叫作龙池,靠近尾部相对比较小的出音孔叫作凤沼。古琴的七跟琴弦就如同流水一般从岳山倾泻而下,注入龙池和凤沼中。
从以上神话传说中古琴的起源来看,这件乐器似乎就不同寻常。一床小小的琴身竟涵括了宇宙万象,不禁令人称奇赞叹。东汉桓谭论琴的创制时曾说:“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诗经·小雅》中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明代徐上瀛在他的著作《溪山琴况》中也写道:“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得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认为古琴的创制者是那些具有高尚德行的圣人,并且创制古琴的目的并不是仅供人们娱乐,更主要的是要通过琴来沟通天人,通天应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的精神与自然的交融。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中,古琴和词调音乐同属于文人音乐一类,谈到中国传统音乐我们就不能不谈及文人音乐。文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阶层,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寄情山水、吟诗作赋,他们经世致用、臧否春秋,而古琴很早就成为文人们进德修身之器。先秦时,就有“君无故玉不去身,大夫无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琴瑟”之说。琴棋书画成为古代文人雅士修身养德所必修的四门功课,而其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历代诗词典籍中对于古琴的描述更是不胜枚举。
《听蜀僧浚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中的“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在这个地方用以形容所弹之琴的名贵,而“挥手”指的就是弹琴的动作,诗人通过大自然中的万壑松涛的声音比喻琴声的清越宏远,与自然直接相契合;“客心洗流水”说明琴声能够涤荡人的心灵,肃清俗世的各种纷扰与忧愁,令人心旷神怡、宁静致远;“余响入霜钟”则说明琴音余音缭绕,和晚暮时分寺庙里的钟声交融在一起,余响不绝。全诗行文畅快,生动地展现出古琴音乐的艺术特色。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www.chuimin.cn)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自坐在竹林中弹琴显然不是弹给别人欣赏的,他是要借弹琴和吟唱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短短几句小诗,就体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态,营造出清幽绝俗的境界。同时,从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文人不单单弹琴,还会边抚琴边吟唱。
《池窗》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
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这里,古琴被诗人视为秋意萧瑟的时节里唯一的知音和伙伴,也很好地印证了“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
古时,很多文人都与古琴有一段佳话。
古琴曲《幽兰》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琴的文字谱,相传它就是由孔子所创作的。东汉蔡邕在《琴操》中曾指出: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没有得到重用,怀才不遇,郁郁寡欢,旅途中他看到了幽谷之中开放的兰花,有感而发:“兰花原本是香花之冠,如今却与野草为伍,奈若何耶?”于是孔子便以兰花自喻,创作了《幽兰》这首琴曲。
《孔子圣迹图》之学琴师襄
孔子曾向师襄学习弹琴,十天都不更换曲子,师襄三次劝说他学习新曲,孔子均以尚未体会乐曲的韵律、意趣而推辞,后来孔子在弹奏中突然感慨:“非文王,谁能为此?”老师惊叹地说:“此曲正是《文王操》。”
魏晋之际,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除在文学和哲学方面卓有成就外,在音乐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声无哀乐论》是享誉我国古代音乐史的妙文佳作。他钟爱古琴,创作的琴曲《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隋朝列为开科取士的必考曲目。嵇康仪表堂堂、风度翩翩,他向往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诗意的生活,同时他又桀骜不驯、宁死不屈。他善弹《广陵散》,受刑之际,神气坦荡,镇定自若地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动人心魄。
《广陵散》
(《广陵散》:相传,战国时期,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误了期限,惨遭杀害。为报父仇,聂政潜入深山苦练武艺和琴艺,十年后回到韩国四处弹琴,韩王闻讯将其召入宫中演奏,聂政乘韩王专心听琴之时,从琴腹中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为避免母亲遭受连累,聂政毁容自缢。《广陵散》正是描述了这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乐曲中蕴含反抗精神以及对正义的讴歌,具有“一鼓息万动,再弄泣鬼神”的极高艺术感染力。)
“竹林七贤”画像砖 南朝
魏晋风流,诗酒人生。传神的砖刻,让我们看到了“竹林七贤”的气质和风骨,感受到了当时没落文人悲观放达的精神状态。嵇康身前横置一张古琴,琴徽清晰可见,贤士将琴视为世间知己,如影随形。
同为“竹林七贤”的阮籍,也非常富有音乐天赋,他的《乐论》是重要的音乐美学论著。他创作的古琴曲《酒狂》结构严谨、个性鲜明、节奏明快,音乐语言生动,采用了传统音乐中罕见的三拍子,并且把演奏重音放在第二拍上,这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极为罕见。乐曲如同阮籍的自身写照,非常形象地展现出“竹林七贤”饮酒后狂傲不羁、步履蹒跚的醉态,而先扬后抑、扬抑交错的旋律又反映出当时的文人在黑暗政治统治之下的苦闷压抑和痛苦挣扎。虽然酒态似有不雅,但是在那个“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年代,纵酒明志却是文人保持高洁品格、拒绝与权贵为伍的最佳状态。
文人与古琴的故事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古代文人雅士不管是寄情山水,还是感时兴怀,都愿意通过古琴音乐来完成精神上的超越,真可谓是“士无故不彻琴瑟”。
《酒狂》
可以说,古琴不单单是一门音乐艺术,它和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生活、哲学美学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如今,古琴已成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符号,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有人说,你可以不必学习操弄一曲《幽兰》,也不必去吟唱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阳关曲》,但却不能不去了解典雅古朴、儒道合一的传统乐器——古琴,以及古琴背后所蕴含的浓厚的文化韵味。
有关国乐之美的文章
冯子存先生1904年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大哥会拉胡琴,还当过吹鼓手;他的二哥会吹奏笛子,并且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笛子的启蒙老师。冯先生的代表曲目主要有《喜相逢》《五梆子》《放风筝》等。冯子存先生对其进行改编,通过民间常用的变奏手法,表现了一对情人依依惜别和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心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23-10-17
刘文金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1937年,刘文金先生出生在河北唐山,但自幼便跟随家人回到祖籍河南安阳学习生活。高中阶段,刘文金先生凭借出色的艺术才能,被推选为乐队队长。刘文金先生通过这两首乐曲,对二胡和钢琴的组合形式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从此,二胡和钢琴组合被广泛运用于现代作品的创作之中。刘文金先生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这使得他的作品拥有温暖深切、意味深长的旋律。......
2023-1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二胡界就将蒋风之先生和二胡名家陆修棠先生并称为“南陆北蒋”。蒋风之先生《汉宫秋月》是蒋派二胡演奏风格的经典代表,也是蒋派艺术风格形成的奠基之作。《汉宫秋月》源于同名古琴曲,后被刘天华先生记录、整理并改编,而现在最受欢迎的还要数蒋风之先生修订并传谱的版本。......
2023-10-17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段文字中,把“气”作为音乐艺术的第一本体要素,而且提出气要与其他要素相辅相成。艺术家常以玩笑的口吻说:“抖一抖身上,别无长处,只剩下这一身香气。”艺术作品也是如此,中国的传统艺术尤其看重这种以气韵为核心的“俯仰自得”“悠然自若”的生命气息。浙江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气韵贯通,非常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气韵生动的审美特征,也再现了“高山巍巍,流水洋洋”的艺术意象。......
2023-10-17
琴的头部包括弦轴、山口等部位,琴身包括相位、品位、复手等部分。“品位”粘在用梧桐木制成的面板上,四条琴弦系在下端复手的四个小孔之中。中国的音乐常常有类似于音腔一样的辗转往复的音乐表现,这在琵琶技法里面主要体现在推拉音上,左手的推拉音运用得非常多,它很好地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曲线美的风格特点,柔性而有韧劲。......
2023-10-17
《赛马》一经演出,大获成功,轰动了整个羊城,黄海怀先生也因此一夜成名。为此,黄海怀、王国潼、鲁日融还被誉为青年二胡“三君子”。黄海怀先生于1959年开始着手创作《赛马》,当时他已留校任教,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前途光明,意气风发,这些都在《赛马》欢快、明朗、豪放、乐观的音乐里得到了体现。1967年早春,黄海怀先生因病不治,遗憾地告别了他钟爱的音乐艺术,年仅32岁,让人痛心惋惜。......
2023-10-17
由此可见,良好的材质和精湛的斫琴工艺是成就一张好琴的基本条件。《凤求凰》良质为“四美”之首。蔡邕从燃烧的炉火中抢救梧桐木,成就焦尾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优良的材质对琴的重要性。......
2023-10-17
因而“高山流水觅知音”也成为提及古琴时,必然会想到的一个典故。伯牙抚琴志在高山,子期便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古琴台始建于北宋,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很多人慕名而来,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流水》这首乐曲可以说将水的各种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曲尾水滴之声再度响起,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带给人以江山无尽、逝者如斯的感受。......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