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神仙云集,东岳庙的壮观之处

神仙云集,东岳庙的壮观之处

【摘要】:和牌楼遥相呼应的路北,就是东岳庙如今的山门。每天晚上,东岳庙的道士都需骑马去关闭山门,可见东岳庙规模之大。东岳庙中神仙不少,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主管人间善恶、祸福、因果报应的七十二司神像。东岳庙内的左右回廊各有三十六殿,就是这七十二司的安身之处,加上后来添塑的四司,实际上共有七十六司,统共供奉着足足八十四位神仙。如今,《张公碑》也就成了东岳庙的一大看点。

顺着朝阳门外大街奔东走到神路街,就可看到路北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庙,这便是东岳庙。还没进庙门,就有看点。就在东岳庙对面的路南,有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黄绿彩琉璃牌坊,歇山顶固若城阙,琉璃瓦亮似金银。牌坊的整体风格雄浑凝重,在现代化大都市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十分显眼。牌楼正反面各有石匾一块,分别书写着“永延帝祚”和“秩祀岱宗”,意为皇图永固,国运延绵。

在老北京人的口中一直相传这两块匾为严嵩所书,为此不少书法爱好者特意来观看此匾,一时传为佳话。但据庙中工作人员介绍,在近年的一次修复中,文物部门在牌匾上发现落款为“万历丁未孟秋吉日”。万历丁未年时严嵩已经去世,因此牌匾不可能是他题写的,这才澄清了这百年传说背后的事实。但是游览者可千万别小瞧这座牌楼,这可是北京城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琉璃瓦建造的过街牌楼。

和牌楼遥相呼应的路北,就是东岳庙如今的山门。山门为三洞式,象征着天、地、人“三界”。透过门洞往里望去,一进又一进的大殿一眼望不到头。这也难怪,朝阳门外这座东岳庙始建于元朝,后蒙元皇室的鲁国大长公主又为庙里捐建了寝宫,使庙宇规模进一步扩大;到了明朝,万历皇帝根据太后旨意,更是发下公帑,大规模扩建了东岳庙;到了清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曾亲自过问东岳庙并拨款扩建,如今仍留有御制碑亭在院中。就这样,历经几代帝王眷顾,多次修缮,东岳庙规模之大,令今人难以想象。据说,原先的山门位于6里地之外的通惠河边。每天晚上,东岳庙的道士都需骑马去关闭山门,可见东岳庙规模之大。

顺着山门往里走,如其他庙宇建筑一样,东岳庙主要建筑也都集中在正院从南向北的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棂星门、瞻岱门、岱宗宝殿、育德殿和后罩楼等,共有六进院落。因为用料精良,东岳庙非常稳固,历经数次大地震都屹立不倒,这在京城古建筑界也堪称一绝。(www.chuimin.cn)

东岳庙中神仙不少,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主管人间善恶、祸福、因果报应的七十二司神像。东岳庙内的左右回廊各有三十六殿,就是这七十二司的安身之处,加上后来添塑的四司,实际上共有七十六司,统共供奉着足足八十四位神仙。

除去神像,东岳庙的各个院落内都曾立有石碑,最多时达160多块,数量居京城之冠。现存的100余块石碑全为元明清三朝遗存,多为历朝官家修建东岳庙的记载和民间善会的纪念,款制多样,内容丰富。

其中最著名的是赵孟頫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被书法界俗称为《张公碑》或《道教碑》。赵孟頫是元代大书法家,国人常说的书法四大名体“颜柳欧赵”的“赵”即赵孟頫,他与东岳庙的开山祖师张留孙是至交好友。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张留孙羽化,赵孟頫悲痛不已,不顾年老体衰,撰文《张公碑》,以洋洋洒洒2000余字详细记述张公生平。书毕此碑数月,赵孟頫也驾鹤西归,遂《张公碑》成为赵体书法之绝笔,堪称无价之宝。多年来,且不说瞻仰碑体,国人就是能得到一张《张公碑》的拓片都是值得骄傲的幸事。民国初年,每到春季,琉璃厂荣宝斋就会搭席支棚,将《张公碑》的拓片在庙会上出售。如今,《张公碑》也就成了东岳庙的一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