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作家茅盾先生的旧居,时常能引得文学爱好者前来凭吊。茅盾故居,位于现在的后圆恩寺胡同13号院。步入院门,迎面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由邓颖超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下子,茅盾也成了“大家闺秀”。茅盾夫妻伉俪情深,一生甘苦与共。茅盾让儿子取回寄存多年的骨灰盒,郑重地供奉在这间卧室的小衣柜上。......
2023-10-17
位于南锣鼓巷东侧的雨儿胡同,曾是白石老人晚年短暂停留的地方。这条胡同里的13号院,是清朝的老宅子。这里原本住过内务府的一位总管大臣,因为家宅建筑越级,园子被朝廷没收,分割出售。1955年,政府将这里修葺一新,让年过九旬的白石老人搬到这里居住。若论居住环境,这里比齐家跨车胡同的老宅强了不少。但此时的齐白石由于身体原因,经常被噩梦惊醒,他则要求回老宅与家人团聚。1956年,经中央领导亲自指示,齐白石重返跨车胡同的白石画屋,第二年秋天病逝。
其实搬家对于齐白石不算什么。作为资深“北漂”人士,齐白石在北京居住过的地方有十余处。除去雨儿胡同,法源寺、龙泉寺、帅府园、观音寺等地方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虽然在雨儿胡同居住时间不长,但这里算是齐白石居住过的最为像样的房子,因此将这里定为齐白石故居,也在情理之中。比如齐白石居住时间最长的跨车胡同15号,就简单得不像样。房子只有四角用整砖垒砌,其余部分都用碎砖和泥土填充码放。老北京人称呼这种房子为“蒲包房”,也就是一抖落就散的意思。很多人觉得,这样简陋的宅院与白石老人的声望极不相称。但换个角度来想,一个进城的农民能在北京置办下这份产业,也是极不简单的。
齐白石骨子里就是朴实的农民,这在他对宅院的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就拿跨车胡同15号来说,全院里只有一间房子不是蒲包房,而是用上等青砖盖成的。这间最坚实的房子不是白石老人的画室,而是家中储存粮食的地方。每到做饭的时候,佣人都会去请示。白石老人不管多忙,都一定会亲自打开储粮室的门锁,根据当下吃饭的人数,用一个小罐头盒量出米面。农民出身的他,对粮食有着一份特殊的尊重。至于家中的庭院里,很少种丁香、海棠这种观赏植物,倒是丝瓜、苋菜、葡萄,都是齐宅的“常客”。这种朴素的审美观,后来都融入到了他的画作之中,造就了独特的齐派画风。(www.chuimin.cn)
除去“三农”元素,齐白石的家中仍能看出些艺术家的“癫狂”。当年住在跨车胡同时,他曾给自己的卧室走廊外安上了一道铁栅栏。当时正值日寇侵犯东三省,时局动荡,很多人觉得齐白石此举为的是保护家宅平安。其实白石老人安装铁栅栏,为的是给自己打造一间“牢房”,这表明了他与世隔绝的心理。身处乱世,不能兼济天下,但求独善其身,这与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想法不谋而合。回头看来,没有这段“坐牢”的经历,难以成就日后的齐白石。
有关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的文章
倒是作家茅盾先生的旧居,时常能引得文学爱好者前来凭吊。茅盾故居,位于现在的后圆恩寺胡同13号院。步入院门,迎面雪白的墙壁上镶嵌着由邓颖超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这下子,茅盾也成了“大家闺秀”。茅盾夫妻伉俪情深,一生甘苦与共。茅盾让儿子取回寄存多年的骨灰盒,郑重地供奉在这间卧室的小衣柜上。......
2023-10-17
日本占领北平期间,翠明庄曾经接待过无数日本高级将领和官员,比如冈村宁次,每次来北平几乎都是在此下榻。国民党南京政府的谈判人员全部住在北京饭店,美国人则住在教会管控的协和医院,而国民党当局则别有用心地将中共代表全部安排在翠明庄下榻。如今,翠明庄已经不再是秘密战的阵地,仅留下老建筑,任后人凭吊。......
2023-10-17
杨梅竹斜街,成了旧时人们通往时尚的通道。在前门外的街道中,杨梅竹斜街的名字尤其地优雅可爱。“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改名后的杨梅竹斜街,住过不少文化名人。也就是说,杨梅竹斜街成了领风气之先的地方。古建筑学家王世仁先生在解释这个“龙脉”时,特别指出了像杨梅竹这样的斜街连接着元明两朝新旧两座皇城,地理位置尤为重要。看来早在500年前,杨梅竹斜街就承担起了连接新旧空间的重任。......
2023-10-17
但是穿行于此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中国儿童剧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真光电影院、北京剧场。真光剧场的设计师名叫沈理源,浙江杭州人。真光剧场开业后,便扮演了领风气之先的角色。真光对员工,更是有严格的管理规定。至于真光剧场的内部设施,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在北京各大电影院中处于领先地位。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后,华北人民文艺工作团进入北京,并酝酿收购真光电影院,最终以5500匹布的价格成交,将其改造为北京剧场。......
2023-10-17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在航天桥北边就有条玲珑路,一直往西便是玲珑塔。其实这座宝塔,本名叫永安万寿塔,是万历皇帝为其母亲慈圣太后修建的。久而久之,本来的永安万寿塔因造型挺拔俊秀、外形美观,被美称为玲珑塔。这座建于明万历四年的玲珑塔,距今已有400多年。如今“慈寿九莲”的故地,成了以玲珑塔为中心的免费街心公园。信步院中,便可与这座巧夺天工的玲珑塔来个亲密接触。......
2023-10-17
在古代,钟楼和鼓楼通常建造在城市中心地带,是用于报时和聚众议事的建筑。还有另一种建于宫廷内的钟鼓楼,作报告时间和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鼓楼城楼内原有“更鼓”25面,其中主鼓1面、群鼓24面。庚子年的兵乱,给了钟鼓楼一记重创,钟和表的出现,则是彻底抢了钟鼓楼的饭碗。如今,钟鼓楼虽然已经很少工作,但它仍然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
2023-10-17
自万寿寺发迹之后,慈禧对这里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新修缮颐和园。而那条被称为“慈禧水道”的水系,就从万寿寺门前经过,万寿寺也就理所应当地被选为慈禧出游的行宫。据统计,慈禧一生曾32次去到颐和园。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开放的部分只是万寿寺原规模的一半,东路的许多房产还没有彻底腾退出来。老百姓也可以享受一把“老佛爷”级别的待遇了。......
2023-10-17
谈起老北京的红灯区,八大胡同是人尽皆知的地界。上林宾馆,是一座二层的砖石结构小楼。旁门的门楣上刻有“上林仙馆”四个字,想必就是如今宾馆名称的由来,而当年的上林仙馆绝对是八大胡同的顶级会所。这时,上林仙馆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前任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他故意常去八大胡同妓院走动,因此结识了小凤仙。北京的八大胡同走到了历史的终点,上林仙馆也失去了它原本的功能。......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