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北京深处:协和别墅区为你揭秘

北京深处:协和别墅区为你揭秘

【摘要】:就在东单北面外交部街这一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协和医院对面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几座西洋小别墅。这里原来和马路对面的协和医院、协和小礼堂、协和医学院一样,都是协和家族的成员,大名叫作“协和别墅”。它是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中华基金会于1921年斥资建造,是专供协和医院的高级教授们享用的顶级住宅区。但这群大隐隐于市、又特立独行的隐者,却是如此令人心动。不仅建筑面积大,协和别墅区还是十足的真材实料。

可能是中国人审美倾向使然,云集了王府官邸的京城自古就被密密麻麻的高阁低屋所填满。要说这低密度宜居的别墅概念,还是近代西风东渐的产物。就在东单北面外交部街这一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协和医院对面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几座西洋小别墅。常看美剧的人们绝对不会觉得陌生,因为这儿的建筑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建筑风格。

如今的外交部街59号,是三个并排的拱形门洞,颇似韩剧《爱在哈佛》里经常出现的美式大门楼。这里原来和马路对面的协和医院、协和小礼堂、协和医学院一样,都是协和家族的成员,大名叫作“协和别墅”。它是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中华基金会于1921年斥资建造,是专供协和医院的高级教授们享用的顶级住宅区。

如今这里仍是民居,您要进去探秘可不要打扰了住户的生活。走进正门,围绕着中心花坛和后面的小花园,对称排列着八栋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美国乡村风格的二层小楼。而院子最北端,则以一栋三层洋楼煞尾,红褐色小块面砖的外墙、淡绿色木格子窗棂,还有那深灰色的大坡屋顶,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

在千年帝都的心脏地带,居然隐藏着这样一组“异质细胞”。但这群大隐隐于市、又特立独行的隐者,却是如此令人心动。其实,就功能而言,这座老百姓口中的协和大院也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家属院,但这座家属院的品质要远胜于当年的部长楼。“这里每栋楼的地下一层都设计给佣人居住,地上两层作为正式住房,不算公摊面积怎么也得有个300多平方米吧。”老住户何先生介绍说。1949年,尚年幼的他随海外归国的父亲住进了这处别墅群。如今整整一个甲子轮回过去,“除了日常维修,几乎就没变样”。(www.chuimin.cn)

不仅建筑面积大,协和别墅区还是十足的真材实料。建这房子的砖石,没有用北京地区的青砖,而是用的特意从开滦定制的红砖,坚硬无比。当年唐山地震,东单是重灾区,老外交部的楼都塌了,可院里的小楼纹丝不动。就连看似普通的玻璃,都是整块从美国运回来的,比一般玻璃厚得多,也硬得多。院里的小孩淘气,用气枪打玻璃搞破坏,结果愣是打不动它。

这也难怪,即使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院子的维修经费及材料,仍由远在大洋彼岸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这里曾住过的知名学者更是让这个小院身价倍增。一进院右手边第一家便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被称为“万婴之母”的林巧稚的住宅,现在住着林先生侄子一家。左手边的第二家是外科学专家裘法祖的故居,它对面则曾经是胸外科学奠基人黄家驷教授的旧宅。恍惚之间,仿佛空气中飘扬着一股清新的来苏水儿味道,似乎在提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