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里的这座吕祖宫,始建于明代。至今吕祖宫门前还保存有当年火神庙的匾额,诉说着当年那段属于火神爷的历史。他将火神庙、地藏庵合为一体,改名吕祖宫,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总体看来,吕祖宫也绝对算得上是一座不小的庙宇。据说直到近些年文物部门修缮吕祖宫时,才腾退了宫里最后的几户居民,彻底结束了百姓与道士一起蜗居的日子。......
2023-10-17
沿着护国寺街往东走,快到东口时,路北有一座普通的两进四合院。从房子规模来看,这里当年应该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听胡同里的老人讲,这里在清代是庆亲王府的马厩,到了民国一度改为了禁烟局。到了新中国成立初年,北京市政府接管了房子,改造成了一座招待所。门口邓小平亲自题写的匾额告诉人们,这里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
其实“九一八”事变之后,梅兰芳先生常年居住在上海。1951年梅先生来北京开会,周总理希望他能在北京定居,并当即指示国务院拨给梅家一套宅子。梅先生看了几处,最后选择了如今护国寺街上这处面积最小,但没有其他住户的院落。1951年,梅先生搬进这里,一直住到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刻。
如今我们看到的梅兰芳故居,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格局,房间都已经辟为展室,供游人参观。当年,北房是梅先生居住的卧室,南房是后加盖的五间待客厅,四间东厢房原为其子女的房间。他的幼子梅葆玖先生,年轻时就在东房居住。除去明亮的房间,宽敞的院落也是梅先生中意这座宅院的一大原因。梅先生在此居住时,经常在院子里给子女和弟子说戏,练习身段。自己更是时常在院内的那棵海棠树下练功,按梅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每天都要“活动活动”。如今我们看到的不少梅先生晚年的练功照片,都是拍于这个院落。
1957年夏天,为了庆祝北方昆曲剧院成立,梅先生和韩世昌合作演出昆曲名剧《游园惊梦》。其实两位大师的艺术造诣已登峰造极,但为了使演出更趋于完美,两位老人经常在这座院子里排练到深夜。每一个过场,每一个台步,都力求精益求精,经常练得汗流浃背。如今游人穿梭的庭院,处处留下了梅先生不断追求更高艺术成就的身影。(www.chuimin.cn)
在护国寺街居住的这十年,是梅先生最为忙碌的十年。头顶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等一长串头衔,梅先生在此居住的十年间,与家人聚少离多。可以说,这十年间,梅先生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而好不容易回到家,梅先生还要在如今的南房里,接待五湖四海的宾朋。单拿戏曲界来说,周信芳、红线女、常香玉、袁雪芬、马师曾、丁菊仙等都曾多次到护国寺9号拜访。被田汉誉为“法国梅兰芳”的法国演员协会主席吉拉德·菲利普也曾来梅家做客。像这样的贵客,梅府不知接待了多少。而即使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梅先生还是在这个院子里编排出了他人生的收官之作《穆桂英挂帅》,并在1959年的首演中再次另众人折服。
可能是由于过于劳累,1961年梅兰芳先生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去世后,夫人福芝芳将他一生收藏的古玩字画以及剧本孤本一共三万多件,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这也成了如今梅兰芳纪念馆展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梅家做宫廷供奉时所保存下来的宫中剧本,成了这里的镇馆之宝,参观时一定不能错过。如今人们来到这里,看着院中梅先生的雕像,耳畔仿佛还能听到他那缠绵婉转的唱腔。
有关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的文章
金融街里的这座吕祖宫,始建于明代。至今吕祖宫门前还保存有当年火神庙的匾额,诉说着当年那段属于火神爷的历史。他将火神庙、地藏庵合为一体,改名吕祖宫,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总体看来,吕祖宫也绝对算得上是一座不小的庙宇。据说直到近些年文物部门修缮吕祖宫时,才腾退了宫里最后的几户居民,彻底结束了百姓与道士一起蜗居的日子。......
2023-10-17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在航天桥北边就有条玲珑路,一直往西便是玲珑塔。其实这座宝塔,本名叫永安万寿塔,是万历皇帝为其母亲慈圣太后修建的。久而久之,本来的永安万寿塔因造型挺拔俊秀、外形美观,被美称为玲珑塔。这座建于明万历四年的玲珑塔,距今已有400多年。如今“慈寿九莲”的故地,成了以玲珑塔为中心的免费街心公园。信步院中,便可与这座巧夺天工的玲珑塔来个亲密接触。......
2023-10-17
自万寿寺发迹之后,慈禧对这里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新修缮颐和园。而那条被称为“慈禧水道”的水系,就从万寿寺门前经过,万寿寺也就理所应当地被选为慈禧出游的行宫。据统计,慈禧一生曾32次去到颐和园。据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开放的部分只是万寿寺原规模的一半,东路的许多房产还没有彻底腾退出来。老百姓也可以享受一把“老佛爷”级别的待遇了。......
2023-10-17
从南池子大街路东的普渡寺前街再步行几十步,远远地就可以看到清代初年的这座睿亲王府了。清初睿亲王府的前身是明代的南宫,又称“小南城”,明初为皇宫东苑,皇帝常游幸于此。1650年,多尔衮病逝。从清代康熙年间到20世纪60年代,普渡寺里一直有喇嘛居住。几十年的挪用改建,到了20世纪90年代,偌大的普渡寺只遗存山门、大殿及部分配房。而原来的山门殿,则用来陈列展现多尔衮王府以及普渡寺历史的展品。......
2023-10-17
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都城隍庙位于北京成方街上。明清两代皇室,对都城隍庙更是皇恩浩荡。相传城隍爷的生日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每到这一天,都城隍庙里都异常热闹。即使不是城隍生日,逢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日,善男信女都会前往城隍庙烧香请愿,久而久之都城隍庙门外便形成了庙会。新中国成立后,水利电力出版社设在都城隍庙内,庙里的城隍殿成了印刷车间和纸库。......
2023-10-17
谈起老北京的红灯区,八大胡同是人尽皆知的地界。上林宾馆,是一座二层的砖石结构小楼。旁门的门楣上刻有“上林仙馆”四个字,想必就是如今宾馆名称的由来,而当年的上林仙馆绝对是八大胡同的顶级会所。这时,上林仙馆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前任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他故意常去八大胡同妓院走动,因此结识了小凤仙。北京的八大胡同走到了历史的终点,上林仙馆也失去了它原本的功能。......
2023-10-17
杨梅竹斜街,成了旧时人们通往时尚的通道。在前门外的街道中,杨梅竹斜街的名字尤其地优雅可爱。“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改名后的杨梅竹斜街,住过不少文化名人。也就是说,杨梅竹斜街成了领风气之先的地方。古建筑学家王世仁先生在解释这个“龙脉”时,特别指出了像杨梅竹这样的斜街连接着元明两朝新旧两座皇城,地理位置尤为重要。看来早在500年前,杨梅竹斜街就承担起了连接新旧空间的重任。......
2023-10-17
日本占领北平期间,翠明庄曾经接待过无数日本高级将领和官员,比如冈村宁次,每次来北平几乎都是在此下榻。国民党南京政府的谈判人员全部住在北京饭店,美国人则住在教会管控的协和医院,而国民党当局则别有用心地将中共代表全部安排在翠明庄下榻。如今,翠明庄已经不再是秘密战的阵地,仅留下老建筑,任后人凭吊。......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