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独家探访75处地铁沿线秘境

独家探访75处地铁沿线秘境

【摘要】:门口邓小平亲自题写的匾额告诉人们,这里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其实“九一八”事变之后,梅兰芳先生常年居住在上海。如今我们看到的梅兰芳故居,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格局,房间都已经辟为展室,供游人参观。可能是由于过于劳累,1961年梅兰芳先生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去世后,夫人福芝芳将他一生收藏的古玩字画以及剧本孤本一共三万多件,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这也成了如今梅兰芳纪念馆展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着护国寺街往东走,快到东口时,路北有一座普通的两进四合院。从房子规模来看,这里当年应该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听胡同里的老人讲,这里在清代是庆亲王府的马厩,到了民国一度改为了禁烟局。到了新中国成立初年,北京市政府接管了房子,改造成了一座招待所。门口邓小平亲自题写的匾额告诉人们,这里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

其实“九一八”事变之后,梅兰芳先生常年居住在上海。1951年梅先生来北京开会,周总理希望他能在北京定居,并当即指示国务院拨给梅家一套宅子。梅先生看了几处,最后选择了如今护国寺街上这处面积最小,但没有其他住户的院落。1951年,梅先生搬进这里,一直住到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刻。

如今我们看到的梅兰芳故居,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格局,房间都已经辟为展室,供游人参观。当年,北房是梅先生居住的卧室,南房是后加盖的五间待客厅,四间东厢房原为其子女的房间。他的幼子梅葆玖先生,年轻时就在东房居住。除去明亮的房间,宽敞的院落也是梅先生中意这座宅院的一大原因。梅先生在此居住时,经常在院子里给子女和弟子说戏,练习身段。自己更是时常在院内的那棵海棠树下练功,按梅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每天都要“活动活动”。如今我们看到的不少梅先生晚年的练功照片,都是拍于这个院落。

1957年夏天,为了庆祝北方昆曲剧院成立,梅先生和韩世昌合作演出昆曲名剧《游园惊梦》。其实两位大师的艺术造诣已登峰造极,但为了使演出更趋于完美,两位老人经常在这座院子里排练到深夜。每一个过场,每一个台步,都力求精益求精,经常练得汗流浃背。如今游人穿梭的庭院,处处留下了梅先生不断追求更高艺术成就的身影。(www.chuimin.cn)

在护国寺街居住的这十年,是梅先生最为忙碌的十年。头顶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等一长串头衔,梅先生在此居住的十年间,与家人聚少离多。可以说,这十年间,梅先生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而好不容易回到家,梅先生还要在如今的南房里,接待五湖四海的宾朋。单拿戏曲界来说,周信芳、红线女、常香玉、袁雪芬、马师曾、丁菊仙等都曾多次到护国寺9号拜访。被田汉誉为“法国梅兰芳”的法国演员协会主席吉拉德·菲利普也曾来梅家做客。像这样的贵客,梅府不知接待了多少。而即使在这样繁忙的情况下,梅先生还是在这个院子里编排出了他人生的收官之作《穆桂英挂帅》,并在1959年的首演中再次另众人折服。

可能是由于过于劳累,1961年梅兰芳先生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去世后,夫人福芝芳将他一生收藏的古玩字画以及剧本孤本一共三万多件,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这也成了如今梅兰芳纪念馆展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梅家做宫廷供奉时所保存下来的宫中剧本,成了这里的镇馆之宝,参观时一定不能错过。如今人们来到这里,看着院中梅先生的雕像,耳畔仿佛还能听到他那缠绵婉转的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