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钢琴速度与节奏技巧教学秘籍

钢琴速度与节奏技巧教学秘籍

【摘要】:1)严格统一速度。2)掌握速度变化的关系。此外,在钢琴作品中还存在着一个自由速度符号,即passionate,其与rubato类似但被使用的次数较少,对自身要求较高的钢琴教师及演奏者,对其应有基本认知。热情、冲动的音乐情绪一般通过passionate表现,所以演奏者应提前放慢速度,到passionate时再加速,才能实现整体节奏的和谐与平衡。1)“二对三”复节奏的练习。

1.速度技巧

(1)速度处理的技巧分析。

1)严格统一速度。在钢琴作品的演奏过程中要保证速度的一致性,充分把握好速度。钢琴演奏者若是没有在作品中看到改变速度的标识,那么就应该按照作品的原速度进行演奏。有些演奏者在练习的过程中会由于音乐感染力和力度产生的变化而擅自改变弹奏的速度,这明显是不对的。织体节奏和旋律节拍才是改变作曲家感受不同音乐情绪的根本。特别是当钢琴作品的篇幅不长时,速度的改变会让整个演奏不成整体,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2)掌握速度变化的关系。有些音乐作品的速度标记每个段落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作曲家想要更好的表达音乐内容,让节奏和旋律因为速度的变化而更加精彩,所以这些速度标记是演奏者一定要遵守的,同时也要思考怎样将这些转变的速度做到天衣无缝。当情况变得复杂时,若是演奏和作曲家标明的速度标记完全一致,那么演奏风格就会随着速度的改变而发生突然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非常不自然的。下列这些措施的使用可以确保尽量不出现这些情况:当速度标记出现在两个段落上且完全不同时,那么二者所展现的关系一般都是倍数的。从音乐作品的角度上来说,不少速度记号都是相互关联的,它们虽然具备不同的作用,但都是服务于作品的,因此,演奏者要进一步体会作曲家要表达的意思,理解作品的内容,明确不同速度符号之间所属的关系。

3)自由速度的处理。自由速度“rubato”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速度记号之一。演奏者通过正确理解与恰当把握音乐作品风格,从而准确、恰当地运用rubato,进而全面表现出演奏者具备较高的音乐修养及丰富的艺术审美经验。随着演奏者在日常练习和演奏中不断积累音乐演奏知识,随之加深了解,以及深入透彻地体会音乐艺术内涵,才能实现对rubato的运用,使之更加得心应手、恰如其分。肖邦使用大量的rubato在其音乐作品中,而所有钢琴家都面对这样一个大难题,怎样才能使乐谱上单调的rubato标记变得鲜活起来。尽管rubato的运用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但也不是没有任何规则可循。

如何表现rubato需要遵循两个基本规则,其一提前准备,而不是见到标记后才想要表达。演奏者要在rubato记号出现前做好表现rubato的准备,提前提速,当见到rubato时便可以自然减速表达特定的音乐情绪。其二宁缺毋滥,rubato在音曲中的使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是画龙点睛之笔。此外,在钢琴作品中还存在着一个自由速度符号,即passionate,其与rubato类似但被使用的次数较少,对自身要求较高的钢琴教师及演奏者,对其应有基本认知。

rubato与passionate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速度的表达方式:前者先快后慢、前紧后松,而后者则是先慢后快、前松后紧。热情、冲动的音乐情绪一般通过passionate表现,所以演奏者应提前放慢速度,到passionate时再加速,才能实现整体节奏的和谐与平衡。

4)延长记号的处理。延长记号主要分为六种情况:①正常节奏表演中出现延长记号,需要按照原来演奏的时间延长1.5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它的出现,没有加快或渐慢标志;②在乐句出现延长记号,只需要在其下音符演奏中加1倍,不需要延长过多;③乐句结尾处出现延长记号,演奏时要延长1.5倍或2倍;④在两个乐段之间出现延长记号,通常是起到衔接作用,即承上启下,这个延长的时间要根据两个乐段的演奏速度与音乐情绪等因素综合考虑;⑤两个乐章之间出现延长记号,要留出移动的间隙,来保障音乐速度和情绪的转换;⑥在ritardando(渐慢)之后出现,此时不能再增加音符时值倍数,要按照延长记号前面的趋势,根据乐曲的逻辑性来把握音乐的速度,即在弹奏音符的节奏时,要稍慢于延长记号之前的渐慢音符。在本质上分析,它是渐慢范畴的一种,一般很好掌握。

(2)提高速度的方法。钢琴弹奏速度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高抬指练习。高抬指的本质是一种关节运动,目的是练习手指的独立性,具体动作表现为在演奏过程中尽量抬高手指。钢琴基础训练形式多样,而高抬指练习是其中最重要且最基础的训练之一。此外,高抬指训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大部分复杂弹奏技巧的基础,所以正确的高抬指对学生学琴的每一阶段都有积极影响。

2)触键方法的掌握。钢琴弹奏技巧与训练的内容很多,触键是提高钢琴弹奏速度的重要方法之一。触键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触键方式的不同,会引起音色和音量的千变万化。演奏者应该掌握正确的触键手法,还要把握好手指的颗粒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弹奏速度。手指在触键时,要用指尖而不是指肚,也不能用指甲。在按下琴键时手指要抬高、用力,像把整个胳膊的力集中在指尖上一样。手掌不能太高,手背不能过于耸起,也不能趴在琴键上,手里应该是空的,好像有一个球一样。

3)慢练方法的掌握。慢练是实现提高弹琴速度必须经历的基本练习。慢练不追求速度,而是打地基,故其优点在于演奏者可以边弹边想,边弹边准备,边弹边调整,改掉缺点和坏习惯。在音乐作品中,要使自己弹奏的作品达到快速的效果,是需要花费时间的。首先要学会慢弹,做到均匀、清晰,掌握正确的慢练方法,严格保持从手指到全身所有动作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2.节奏技巧的自然表现

(1)复节奏处理技巧。在纵向叠置中,通常由至少两个节奏型组成复节奏,并且其音数不能被整数除尽,所以不可以将其按照音符时值的比例关系来处理。除此之外,在时间序列方面,通常采取交错进行的形式。复节奏在钢琴作品中的形式有很多,在此只对几种最基本、最常见的节奏形式的练习加以阐释。

1)“二对三”复节奏的练习。“二对三”复节奏是最简单的复节奏弹法。只要将它视为一个整体,就能降低复节奏的难度,从而很好的解决“二对三” 的问题。不过,这种方法对节奏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熟练掌握之后,必须要尽快返回整拍的节奏上,以此来保证句子的完整性和音乐的旋律性。

2)“四对三”复节奏的练习。“四对三”复节奏的练习可采用分手练习的方式,要善于运用手部相对稳定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性强的左手手指,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最终形成下意识的演奏。同时,演奏者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表现丰富、节奏变化多的右手三连音上来。

(2)休止弹奏技巧。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用于表达内心独白,虽然它在表面上只是呈现出短暂停顿,但其实是表达“欲言又止”的深意;它能够诠释出情感动态,为“此起彼伏”的情绪埋下伏笔。对钢琴弹奏者而言,在弹奏需要转换情绪的乐句、乐段之前或休止之后,应该做好弹奏前的心理准备——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表现后续的音乐。休止符的弹奏方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休止符。全休止符表示需要先屏住呼吸然后再吸气,如克拉莫(Cramer)的60首钢琴练习曲的No.10中的第10小节与第12小节中都有一个声部在休止,此刻应屏住呼吸等待着下一阶段的弹奏。

2)二分休止符。二分休止符表示需要从容地吸气,如贝多芬的《bB大调奏鸣曲》中的Op.22 No.11的第一乐章,一开始左手声部的休止,显然是在弹完两个八度音之后,需要沉着等待下一小节的再次“出击”。

3)四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表示需要沉着地吸气,如莫什科夫斯基(Moszkowski)的《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中的No.1,左手声部一开始的4小节,将休止安排在第三拍上,给人的感觉好像一个领导在发表演说时,不时地以夸张的停顿来显示他的权威

4)八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表示需要快速地吸气,如车尔尼(Czerny)的《钢琴快速练习曲》的No.15,在左手声部出现两种带有休止的音型:第一种在一开始的5小节中,出现在兴致勃勃的跳音与温柔的分解和弦之间,起着快速转换情绪的作用;第二种是出现在第8小节中这样的音型,就好像一个小皮球,在两个人的手中被拋来拋去。

5)十六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表示需要急促地吸气,如克拉莫的60首钢琴练习曲的No.10中倒数第5小节开始出现的音型,由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运动形态,在达到高潮后需要尽快“退潮”,此刻休止符的作用就如同“刹车” 一般,让激情随着一次次的“急促呼吸”而逐渐趋向平缓。

(3)变化节奏处理技巧。初学者往往会跟不上音乐节奏的变化,在弹奏时失去节奏感。因此,如何准确的把握节奏,是他们必须要攻破的一个难题。通常,从三连音变为十六分音符,或八分音符转为三连音,很多学生可以掌握。但是出现十六分音符转化为三连音,或从三连音变为八分音符这样有一定的难度的变奏时,学生的掌握能力就会较差。因此,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练习,帮助学生找准节奏,完成节奏转换,同时可以利用节拍器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感。

目前,许多作曲者为追求织体和旋律的变化,会在钢琴作品中进行多次节拍的变换,这无疑给仍处于遵照乐谱学习阶段的钢琴练习者带来很大的难度。因为要实现节奏速度的统一,同时保持作品的完整,就不能有任何的失误,否则就可能造成作品的支离破碎、松散拖沓。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钢琴练习者在不同节奏中寻找共性。虽然节拍标记和速度标记具有变化性,但通常情况下一个作品的速度核心是一定的,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寻求前后的衔接点。

无论何种音乐作品,它在节奏和速度上,都不是随意变化的,都要遵循自身发展的逻辑性。因此,只要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或存在的某种联系,就能实现作品在节奏和速度上的统一,确保演奏音乐作品时,不受到节奏或速度的影响,造成艺术性的破坏。

(4)附点节奏处理技巧。附点节奏是初学钢琴的学生在学习节奏方面最先遇到的困难,可以借助五线谱标识的方式让他们直观地了解。

3.分句技巧

(1)影响分句的主要因素。不少因素都会在划分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影响,当不同的演奏者面对同一个音乐作品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乐句划分方式。面对这种情况时,首先要知道都有什么因素会对乐句划分产生影响,例如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属性、和声结构、节奏以及使用的语言和语气等。其中旋律、语言语气、节奏以及和声结构分别与分句之间的关系才是接下来阐述的重点,下面简单介绍当这些作为分句依据时所依靠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1)旋律对分句的影响。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展现的所有情感都是人的。从系统结构来看,人的思想情感和音乐艺术是相似的,音乐用旋律作为自己的语言,这种语音符号是非常独特的,旋律中不仅包含了音乐的所有情感和内容,它还全面地展现出了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的构成是以旋律为基础的,而在所有的音乐语言要素中,旋律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音乐思想是由构成旋律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中既有关于和声的思维方式,还有节拍、节奏、表情法、音色、音高关系等,而旋律则可以统一这些要素,为艺术表现力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体裁和民族性都能够通过旋律全面地展现出来。不管使用何种旋律形式,它都发表了音乐的形态,这是由文化和时间共同造就的。此外,衡量一部艺术作品也可以用旋律作为标准,一个真正的作曲家一定是具备良好的创作音乐旋律的能力的。综上所述能够得出,音乐的基础与核心都是旋律,这是无可置疑的。

作品的调式和节拍是基于旋律而出现的,人的情感运动就是通过它们来得到满足的,这些节奏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们始终是运动的、变化的,而且音乐运动形式的组成就是不同的音程。人类在诞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时也诞生了旋律,三者的发展可以说是同步的。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具备的情感性质要求作曲家要先利用调式来确定,有时展现的是人外在的、阳刚的一面,有时展现的是人内在的、阴柔的一面。而对于怎样组织和切割旋律必须依照相应的风格,将个性展现出来,同时配以不同的节拍,让情感的律动依靠音乐来进行支配,动感的、舒展的、跳跃的、延绵不绝的等都有可能是这种律动呈现出来的样子,它是富于变化的。

节奏和音高线是旋律最基本的两种要素。节奏和音高共同构成了乐音,而不同的乐音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旋律,节奏和音高对旋律发挥的作用是一样的。若是缺乏节奏,则不能产生旋律,只有保证运动形式和分句法都是恰当的,才能充分表现出作品的不同风格,或是悲壮的,或是轻盈的,曲风也因此可以是充满弹性的、流畅的、急切的等。语音声调的构成是连续的音程,它是运动的,充满线条感的,蕴含在乐曲中的各种风貌和情感都可以通过它直接体现出来,这时再加上作曲家们谱写的弧线,音乐就会产生自我逻辑,并且蕴含各种丰富的情感。

当乐曲旋律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内容时,对乐曲表现力的分析以及发展逻辑的判断就要依靠准确的分句。首先,分句要精准的刻画出旋律要表达的主体思想,最好将分句的表现方式和旋律的发展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旋律要依靠各种形式组成的句子来达到流动的目的。分句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在和声、对位和配器过程中对旋律的中心思想进行完善和描绘。

在探讨旋律内容和结构的过程中,要分解旋律使其产生各自的内容,同时要分析旋律的某些方面。因为,只有准确的分句才能让旋律的表现符合规律。有两个规则是分句时必须要遵守的:一是不可以改变作品的风格;二是不可以破坏旋律的完整性和线条。(www.chuimin.cn)

合适的分句方法会让乐曲旋律有更加明显的高潮。在分句过程中,必须清楚而准确地认识到旋律的内在逻辑和线条走向,同时也要明确各个乐段起点的位置,注意强弱力度不同的分寸,掌握好旋律的线条,明确旋律采用的调式,找到乐曲在哪个位置会达到高潮,与乐曲匹配程度更高的和声功能是哪个等。并以上述这些为基础,通过所学的音乐知识从整体上划分乐句,从而提高旋律“表情”表达的准确性。

音乐作品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也有很多的分句形式来表现乐曲高潮。一部作品的高潮也许不止一处,而是好几处,但总高潮才是需要着重表现的部分,小高潮的作用就是为了烘托出总高潮。在发展音乐思想时,不同乐曲的高潮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力度会随着逐渐上行的旋律而加强,会随着逐渐下行的旋律而减弱,乐曲轮流交替的上下行就是由波状的旋律构成的,强与弱会通过听觉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对乐曲高潮有准确的判断。

句逗是乐句划分不可缺少的一个标志,句逗在音乐中既可以间歇停顿旋律,也可以暂时停止旋律,其作用与语言中的逗号相似,可以隔开连续的声音,增加音乐的层次,让音乐更加清晰,在很大程度上修饰着旋律的行进。句逗在各种音乐作品中既决定着旋律的收束感,也决定着乐章旋律的分布走向。句逗和句逗之间有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的作用,但句逗的作用会非常明显的体现在乐章与乐章之间。

因此,对于句逗的表情和划分都要做到合理。演奏者需要经过系统的技能训练才能具备以下这两种素质并进行不同的演出:一是充分发掘音乐结构设计的潜能 ,对乐句的开始、发展过程以及结尾有精准的判断;二是分析出每个句逗要表达的含义及包含的表情。预期的音乐旋律就是依靠这两种素质的结合才出现的。

在句法旋律的处理过程中,既要掌握好表情的分寸感,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在分句中有一点是特别重要的,即合理的处理音乐表情。但在音乐表情的使用过程中,对于均势感和分寸感都要合理的运用。分寸感可以保证演奏者始终处于合理的自由度中,而均势感则可以协助演奏协调的进行,让速度产生自觉的变化。在乐句演奏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展示出音乐风格,又要关注不断变化的音乐情节,这样才能呈现出完整的乐句。

若要让句法和表情表达出相同的意义,就要求演奏者对音量的处理要在声音完成力度变化之后进行,而不是快速的增加或减弱音量。掌握不好音的强弱,总想着一步到位,抓不住音量调整的最佳时机是初学者最常见的问题。音的渐快和渐慢是演奏时必须要体现出来的,而只有在乐句的后半部分才能进行这种处理,在乐句的初始阶段则是不可以的,同时任何突变都是不允许出现的。但这并不包含一些特殊情况在内,如演奏者可以依照旋律表情的需求突然改变音的强弱程度。

2)语言语气对分句的影响。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工具,人类情感和思想的交流与表达都可以通过语言实现。语言中包含的情感特征和声音特征都是非常丰富的。人类对于内心情感的表达可以依靠发音活动实现,即语调,口气上的语调形态是用语气进行表达的。当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互换思想时,会依靠语调来进行调整,而所有的态度和思想也会通过语言中的语气有所表露。

音乐中的乐句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相似于语言中的语气的。情感可以通过语言中蕴含的声调和语音进行表达。演奏者在音乐语言的陈述和表达过程中,可以将乐曲以乐句作为单位,然后利用演奏将其表现出来。演奏者的音乐语气是在划分完乐句之后出现的,这既可以看出演奏者是否对乐曲有充分的了解,也能够看出他们具备的艺术造诣。在对比了声音之间的力度后就可以产生语气,而乐句则对比和延伸了时间,音乐表情就是这样形成的,这同时也是朗诵性出现的原因。不仅如此,音乐声音形象也就此出现。

音乐运动带来的引力倾向构成了语气的一个特征。不同的音乐语言有着不同的音节,当音乐产生流动时,弱拍会逐渐发展为强拍,这时就会改变语气。不同拍子的符号是乐曲作者在创作之初就会明确标示出来的,这既可以表达出语气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标明乐曲的各种节奏,以及节奏是如何变化的。形成恰当语气的前提就是必须保证分句的准确性,只有准确的进行分句,才能够看出表演者具备的演奏能力。

音乐中分句所发挥的作用与语言文学中的断句是非常相似的。当音乐中的分句不正确时,就好像语言文学中有了破句。文学作品的朗诵随着语气的改变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展现出不同的感受,当有些内容涉及提问和回答时,可以通过语气进行表达。同时,语气还可以表达人们悲伤、高兴、难过等各种不同的情绪。中国古代诞生了很多的诗词歌赋,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不同的断句方法。如果在朗诵时出现了错误的断句,除了会让诗词失去原本的风采,还会带来歧义。

当演奏者进行表演时,若对乐句的划分是错误的,就像是演员错误地理解了台词中的含义,所表达的意思与原意相差万里。同时,音乐中的分句也要求演奏者必须有透彻的理解,不然其演奏就会失去节奏感,味同嚼蜡,只会给听众带来十分乏味的表演和音乐,演奏者要敏锐的感知到分句,为观众呈现出一首朗诵式的乐曲。

在处理音乐中的分句时可以参考语言中的分句处理方式,因为二者非常的相似:一是两者都不能缺少说服力;二是两者都不能缺少逻辑性,结构要严谨、寓意要鲜明、分句要合理。不同的分句方式会带来语气上的差异,这里有着十分灵活的艺术性。语言中对个中韵律的感受可以借助诗词朗诵实现,而这同样适用于音乐演奏。一首乐曲若是分句足够准确,那么演奏者一定可以一气呵成的进行演奏。演奏中的诗意正是来自正确的分句。一个成功的艺术创造不仅要有合适的语气,还要有像诗词般的旋律。

可以看出,将音乐中的语气和语音全部展现出来是非常基础的,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予以足够的重视。语言表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表情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也引起了很多音乐家的重视。语言表情可以为音乐情感的调动产生不错的作用,使其更加到位。划分乐句也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必须学会的,这可以让音乐产生呼吸的感觉,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乐曲。学生只有具备特别多的听觉经验,并且有着丰富的音乐联想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对音乐中的语气有恰当的处理。音乐中的语气是非常复杂的,只依靠简单的描述根本不可能有清晰的表达。演奏者是否能够很好地处理音乐语气取决于他是否对乐曲有着充分的理解,此外,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带来相应的影响。

3)节奏对分句的影响。音符只有在节奏律动中有合理的安排才能形成旋律。节奏是旋律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在确立乐句重心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乐句中突出的语气,也要考虑重点节奏。对旋律节奏性有充分的把握是正确分句的前提。如果没有采用恰当的分句方法,那么整体的音乐旋律就会失去平衡。将语言单位放在正确的节奏和节拍位置就是音乐语言的分句,这个过程是充满意识的,而且要有计划地实施。正确的分句方式是基于正确的节奏律动的。在划分乐句的过程中,不同的节奏风格有着不同的作用。想要在演奏中更好的表达出音乐作品,就要保证采用的分句方法是正确的,而作曲家要想准确的呈现出乐思,就要对节奏框架有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在进行钢琴弹奏时,正确的处理分句和把握节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连接的分句如丝般顺滑才能有更好的音乐感。若是分句处理的不到位,就无法展现出音乐的细节,会让整首乐曲都黯然失色。保证分句的处理足够细腻,而且无比认真,才能产生良好的音乐感,让听众充分感受到整首乐曲散发出来的魅力。演奏者要进一步理解音乐要表达的内涵,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中蕴含的价值,才能达到甚至超越既定的演奏效果。

4)和声结构对分句的影响。在划分旋律的句读和呼吸时,不仅可以使用节奏、旋律和语言语气,还可以分析和声结构,这也是一种划分依据。但这种划分方法通常都只用于古典浪漫派的音乐。组合的音响构成了和声,两个以上不相同的音以及同时发出声音这两个条件是和声必须同时具备的。和声包括两个要素:第一,和弦,和声的基本要素,也是其纵向结构,按照三度叠置法或其他特定方法同时结合至少3个互异的音。第二,和声进行,也是和声的横向结构,先后连接和弦而成。

和声在主调音乐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音乐中主要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第一,协调组合声部,由于和声基础的统一性,便于协调组合各声部形成一个整体;第二,构建乐曲结构,通过和声进行等要素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构建曲式结构;第三,表现音乐内容,利用和声的织体和色彩,再加之其他因素的配合,才能够更好地将音乐中的内容表现出来,成功塑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对于和声的处理是作曲家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技巧,其他的一些作曲技巧,比如配器、对位、曲式等,都是以和声的处理作为基础。

乐段、乐句的结束,通常会以和声的终止作为标志。和声的处理能够对乐段的起承转合起到一种提示作用,它还能将不同的乐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和声的不同功能会对旋律的起伏产生很大的影响,或紧张、或松弛。和声的根音就如同建造大楼时要打地基一般,而旋律就如同整个建筑的线条以及造型。通常一个乐句可能是由和声构成的,而非由一个单音旋律所构成。这时要突出的是和声的各个声部,而非某个单独的高音。

(2)分句中易忽略的问题。分句时常有一些问题容易被忽略,如弧线、华彩段、踏板、休止符。

1)弧线。作曲家们常用弧线这种符号,来表示乐句的起始与停止。有两种不同的弧线会出现在乐谱之中,一种是句法连线,另一种是演奏法连线,演奏者应该对这两种弧线进行正确的区分。自贝多芬之后的很多浪漫派作品,经常用到句法连线,这些作品的作者通常会用到大的弧线来标注,以提示一个乐句的起止,有时甚至会用来标记一个乐段的起始和结束。因为这时弧线代表句子的划分,所以称为句法连线。演奏法连线是指提示断连的弧线,它的作用是告诉演奏者怎样弹奏,相当于跳音“·”,重音“>”等。

莫扎特在他的钢琴曲谱子中,会用当时流行的弦乐的弓法来标记连线,这种连线通常会跨小节进行,而且即便出现了连线,也不代表这是一个乐句。这种标记经常用来提示弹奏钢琴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句法表情。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到一个力量转移弹出一个小句子的音。这种标出的弧线也提示了手应当在何时落下且在何时抬起将音断开。但对于这些小弧线的标识,演奏者需要提前按照自己的方式重新做出标记,也就是要把小弧线下面的音节组合成大的乐句。

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先要正确的判断究竟是哪一种类型的弧线,这样才利于分句方法的正确选择。

2)华彩段。在器乐曲中最为经典的也是最为突出的,通常是其中的华彩乐段。因为这种华彩乐段通常是钢琴演奏者可以自由表现演奏技巧的乐段,在一些较大型的作品中,到华彩乐段时,其他伴奏会停止,只有钢琴演奏者进行单独的即兴表演。整个乐曲的技术难点通常都会体现在华彩乐段,这个乐段能展示出演奏者的弹奏水平,他们在此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将其演奏才华充分展示出来。

在对华彩乐段进行分句时,演奏者首先要分析乐曲的节奏,将其中核心的支音点确定下来,先将乐句准确而清晰地划分为一个个特定的节奏段落,如此才能保证乐句经过划分后依然流畅。在演奏时,要掌握好分寸感,弹奏的力度要适当,自然地进行节奏上的急缓变化,这样才能让整个乐曲保持整体的平衡。乐曲中需要有快速的节奏,也需要有慢速的节奏作为它的缓冲。华彩乐段中会出现休止符以及自由的延长,这两者对调整旋律的结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演奏者把握好这些分寸,恰当地进行相应的处理,对这两种符号的意义加深了解并遵照执行,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体现出音乐句法中的表情性,也才能令音乐更加完整,更具逻辑性。

3)踏板。踏板运用得当,能够令钢琴演奏的表现力更强,音乐语言中的分句也会表达得更加恰当。要根据作品的整体风格和音响需要来使用踏板,这些需要包括和声中所要获得的变化、低音的适时出现、语气特点的需要、乐曲段落的转换等。乐句都有着自己呼吸的点,比如休止符的结尾部分,断奏部分等。当演奏者的手离开琴键时,也应当将脚从踏板上放开,以免让钢琴发出多余的共鸣,这样才能清晰、干净地进入到下一个乐句。

可以在进行音乐表情、音乐语言训练的同时,训练踏板的运用技巧。利用对踏板的控制以及双手的演奏,来表现出音乐的分句。在踏板练习和使用的过程中,不能盲目,也不能随意。踏板训练的方法较多,这些方法都是为了使演奏出的音乐更加优美动人。

4)休止符。休止符是一种常用的音乐符号,常用它来标示出乐谱上音乐停止的时间值,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有声音符相对存在的,因为只有以有声为基础,音乐休止才有意义和价值。它能够塑造丰富的音乐形象,增添音乐独特的魅力,提升音乐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休止符这种无声音符,表达出来的独特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是不能被有声音符所取代的。休止符不但没有使听者迷离,反而使听者在思想上有了更多准备。完整保持休止符应有的时值,对维持音乐的整体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钢琴的初学者常常会忽视或轻视休止符的存在,这样直接导致了音乐分句的表现发生变化,令音乐的情绪出现中断的现象,音乐形象变得支离破碎,演奏的状态变得松懈,减少了音律上应有的美感,整个乐曲的趣味大减并失去了其应有的艺术魅力。所有的休止符都是作曲家们精心设计的,它是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些复调音乐作品中,在进入新声部之前都会用到休止符,作为乐句呼吸的一些气口,能够令声部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

在浪漫派以后的音乐中,休止符仍然是划分乐句的一个标记。需要注意的是,在划分乐句时,一般不划在休止符之前,而是划在休止符的时值结束后。这样,乐句的完整的乐思和句子的张力才不会受到影响。

“演奏”休止符时虽然没有优美灵动的声音,但是“演奏”没有间断,音乐没有停止,音乐意境继续深化,音乐激情持续迸发,音乐张力映射出饱满的演奏状态,演奏者由内向外散发出高昂的音乐气势,营造出宏伟的音乐氛围,使听者沉浸其中。这段话形象且深刻的阐述了休止符的作用和意义。

一些时值比较长的休止符可以用作乐句划分的依据,在读谱时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明显的标志,演奏时更容易被弹奏者所掌握。但是一些时值较短的休止符则不容易被演奏者所驾驭。钢琴演奏者在进行基本功训练时,要将对音乐中语言及语气的分辨和表现作为一个重要的训练内容。在音乐表情的运用中,语言表情所发挥的作用一直被音乐学家所看重。语言表情能够有效启发音乐情感,音乐情感也需要通过语言表情得以准确表达。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分辨乐句间的分界,准确掌握音乐的呼吸点,提升对于乐曲的整体驾驭能力。只有积累足够的听觉经验,经过良好的思维能力训练,才能将音乐中的语气准确地表达出来。毕竟音乐中的语气现象较为复杂,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描述就将其论述清楚。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决定着对音乐语气的处理,同时还有很多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到音乐语气的风格。演奏者必须要反复进行检查、训练,才能准确表现出乐曲作者的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