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等级基地营地建设指南

高等级基地营地建设指南

【摘要】:(二)文化旅游部门颁布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2019年,中国旅行社协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发布《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一)教育部门评定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强调,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各地各部门组织要密切合作,根据研学旅行育人目标,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探索建立基地的准入标准、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此后两年,教育部先后公布了581家“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40家“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推荐评审上述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基本条件如下:

1.基地

基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已开发或正在开发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与学校教育内容衔接的研学实践课程,同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1)具有下列主题板块之一的课程资源

优秀传统文化板块。包括旅游服务功能完善的文物保护单位、古籍保护单位、博物馆、非遗场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单位,能够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坚定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革命传统教育板块。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等单位,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

国情教育板块。包括体现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大型知名企业、大型公共设施、重大工程等单位,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国情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爱党爱国之情。

国防科工板块。包括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创新基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增强科学精神,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意识。

自然生态板块。包括自然景区、城镇公园、植物园、动物园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海洋公园、示范性农业基地、生态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基地等单位,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树立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2)具备承接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教育的能力,能够结合单位资源特点,设计开发适合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的课程和线路;学习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功能;有适合中小学生需要的专业讲解人员及课程和线路介绍。

(3)能够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工作,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实施门票减免等优惠措施,单位周边交通便利,适宜中小学生前往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在本地区、本行业有一定示范意义。

(4)财务管理体制明确,内部保障机制健全,产权清晰,运行良好,日常运转经费来源稳定;注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内部控制与财务制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5)近三年来没有受到各级行政管理(执法)机构的处罚。

2.营地

营地应具有承担一定规模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的活动组织、课程和线路研发、集中接待、协调服务等功能,能够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提供集中食宿和交通等服务,同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1)教育系统所属的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等。

(2)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丰富,开发合理。单位周边有若干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教育资源,能够满足学生2—5天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需求。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和线路设计科学,有多个不同主题、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且与学校教育内容衔接的研学实践课程和线路,能够实现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育人目标。

(3)师资队伍充分,业务能力较强。有从事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专职队伍,能够设计规划课程和线路,能够组织中小学生集体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各项运行制度健全,保障与承载能力强。单位正常安全运行1年以上;房屋、水电、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整洁、卫生良好,能够满足正常运行的需要;能够至少同时接待1000名以上学生集中食宿;所在地交通便利,能够提供满足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交通需求;内部具备基本的医疗保障条件,周边有医院;有安全措施和保障能力,有安全警示标志、有专门的安全应急通道,有24小时、无死角的监控系统,有现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措施,有应急预案,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

(5)领导班子政治素质高、统筹协调能力强,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完备。有专门机构(专人)负责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接待流程、接待方案和活动开支情况长期公开。

(6)财务管理体制明确,内部保障机制健全,产权清晰,运行良好,日常运转经费来源稳定;注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内部控制与财务制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7)近三年来没有受到各级行政管理(执法)机构的处罚。

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由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推荐国家或相关行业已挂牌的各类教育基地;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工作基础较好的符合推荐条件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等单位,最终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基地营地进行审核、评定、命名。国家层面命名基地营地,引领和带动省市层面也命名了一批基地营地,客观上形成了我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蓬勃发展的局面。

(二)文化旅游部门颁布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

2019年,中国旅行社协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发布《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自2019年3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为研学旅行市场提供了参考,有助于规范和提升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服务质量,使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有相对科学、规范的准入条件,引导旅行社正确选用合格研学旅行基地(营地)供应商,保证研学旅行线路产品的服务质量,推动研学旅行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拓展7-2

《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T/CATS 002-2019)(节选)

6 教育与体验

6.1 课程要求

6.1.1 各类课程的开展、设置应由中小学或中高等教育院校和相关主管部门共同规划、设计,并做详细记录。

6.1.2 应根据基地的主题,编制研学旅行解说教育大纲,凸显本地的资源或文化特色。

6.1.3 应设计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的课程,学习目标明确、主题特色鲜明、富有教育功能。

6.1.4 研学课程应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省情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学科实践教育等内容。

6.1.5 应设计不同学龄段学生使用的研学教材,内容编排合理,保证教育性、实践性强。

6.1.6 课程体系设计应较为科学、完整、丰富,教材、解说词内容规范,符合相关要求。

6.2 课程体系

6.2.1 应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6.2.2 至少具备但不限于以下一项能力培养的课程:

a)以培养学生体能和生存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如徒步、露营、拓展、生存与自救训练等。

b)以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如综合实践、生活体验训练、内务整理、手工制作等项目。

c)以弘扬传统民俗、历史文化或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目的,如各类参观、游览、讲座、诵读、阅读等。

d)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纪律约束能力为主要目的,如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活动以及团队游戏、情感互动、才艺展示等。

e)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如游览自然生态景观、实验室、博物馆、科研机构等。

6.2.3 建立健全课程教研制度,配备专兼职研学活动教研员,及时分析、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6.3 课程安排

6.3.1 根据教育部门的教育教学计划、目标学生学龄段以及地域特色科学设计、灵活安排研学课程及相关活动的时间和内容。

6.3.2 应基于基地实际,于研学旅行开展前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提前告知家长此次研学课程具体内容。

6.3.3 每个研学旅行团体在本基地内的体验教育课程项目,小学阶段宜不少于60分钟、初中阶段时间宜不少于90分钟、高中阶段宜不少于120分钟。

6.3.4 研学旅行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教育课程项目,指导学生撰写研学日记或调查报告。

6.3.5 研学旅行结束后应组织学生分享心得体会,如组织征文展示、分享交流会等。

6.3.6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基地研学旅行指导师有能力或可以配合随团教师指导学生,使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6.3.7 课程设计及实施应有利于教育机构采用质性评价方式,即有利于教育机构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查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6.4 研学路线

6.4.1 应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和周边资源,规划设计与所安排的研学课程相关的研学实践教育路线。

6.4.2 应至少提供2条以上的研学实践教育路线,每条路线均应包括以周边资源和环境相结合的外部路线和以基地规划和配套设施相结合的内部路线,保证路线设置便捷、合理,与基地研学主题协调一致。

6.4.3 应保证研学旅行线路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安全性。

6.5 质量评估

6.5.1 建立研学课程的教育效果测评制度,真实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持续改进教育服务。(www.chuimin.cn)

6.5.2 做好写实记录和归档工作,研学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应分类整理、编排、汇总、归档,为质量评估与提升提供必要支撑。

6.5.3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对活动开展满意度测评。

6.5.4 定期征求、收集学生家长对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看法和评价。

6.5.5 学生所在学校应在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对基地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6.5.6 宜建立与学校、学生及家长实时沟通的网络平台。

7 设施与服务

7.1 教育设施

7.1.1 应根据不同研学教育主题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配备相应的研学场地和设施。

7.1.2 应根据研学旅行教育服务计划,配备相应的教学辅助设施,如电脑多媒体、实验室、教具等。

7.1.3 应对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设置相应的演示、体验、实践的设施。

7.2 导览设施

7.2.1 应提供全景、线路、景物、位置和参观等标识标牌。

7.2.2 应在售票处、服务中心、厕所、餐饮、购物、食宿等场所设置服务指示设施。

7.2.3 应在外部交通、景区内道路、停车场等设置交通导览设施。

7.2.4 应在医疗救护、危险地段、安全疏散通道、质量投诉和参观线路设置导览设施。

7.3 配套设施

7.3.1 餐厅

7.3.1.1 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其面积、就餐设施满足接待要求。

7.3.1.2 宜设置学生食堂,实行营养配餐,用餐卫生、方便快捷。

7.3.1.3 餐饮服务人员应定期体检,持健康证上岗。

7.3.2 交通

7.3.2.1 应有县级以上的直达公路,站牌指示醒目。

7.3.2.2 内部交通应安全通畅。

7.3.2.3 交通工具设施完好、整洁,宜使用绿色清洁能源

7.3.2.4 停车场、游步道等旅游交通应符合LB/T 025-2013的要求。

7.3.3 住宿

7.3.3.1 应保证选址科学,布局合理,便于集中管理。

7.3.3.2 学生宿舍应配有沐浴设施、床铺及床上用品、存储柜等。

7.3.3.3 酒店类住宿的总体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应符合GB/T 14308-2010的要求。

7.3.3.4 集体住宿应男女分室,保证设施安全、卫生洁净。

7.3.3.5 宜设野外露营点,选址科学合理,符合GB/T 31710.3-2015的要求。

7.3.4 安全设施

基地自身及食宿合作单位的安全设施均应符合以下条件:

7.3.4.1 应配置齐全,包括:流量监控、应急照明灯、应急工具、应急设备和处置设施。

7.3.4.2 应标识醒目,包括:疏散通道、安全提示和指引标识等。

7.3.4.3 应在出入口等主要通道和场所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录像监控,保证电子监控系统健全、有效,影像资料保存15天以上。

7.3.4.4 基地内禁止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及有碍安全的物品。

7.3.4.5 应设有安全和紧急避险通道,配置警戒设施。

7.3.4.6 大型活动场所的安全通道和消防设备应有专人负责,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7.3.4.7 住宿场所应配有宿舍管理人员负责学生安全,安排保安人员昼夜值班巡逻,保障学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7.3.4.8 应配备消防栓灭火器、逃生锤等消防设备,保证防火设备齐备、有效。

7.3.4.9 应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消防安全标识完整、清晰,位置醒目。

7.3.4.10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符合GB 17945-2010的要求。

7.3.4.11 基础救护设备应齐备完好,与周边医院有联动救治机制。

7.3.4.12 应设有治安机构或治安联防点,与周边公安、消防等机构有应急联动机制。

7.3.4.13 危险地带(如临水、交通沿线)应设置安全护栏和警示标志,并保证其醒目、健全。

7.3.4.14 游览娱乐设施的使用及维护应符合GB 8408-2008的要求。

7.3.4.15 出入口应方便游客集散,紧急出口标志明显、畅通无阻。

资料来源: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专业词汇

研学旅行基地 研学旅行营地

思考与练习

1.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特性和功能是什么?

2.如何策划研学旅行基地营地项目?

3.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如何申报高级别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

实训项目

请运用本章知识原理和方法,为你身边熟悉的一家A级景区策划研学基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