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属性概论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属性概论

【摘要】:研学旅行可以是单一的主题,也可以是综合性教育。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形式上,而且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上。因此,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亲历实践、亲身体验。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实施需要不断游走式的学习,这表现在随处可在的课堂、各学科的高度融合和在全方位感悟中成长。

(一)跨学科性

研学旅行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不仅超越学科,还超越领域、超越文理之分。研学路线的设计一般兼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兼顾地理、生物、历史政治。研学旅行可以是单一的主题,也可以是综合性教育。在确定了研学的活动主题和旅行的目的地及路线之后,应该根据目的地资源特点,找到与各学科相关的知识点,设计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和研学课题。经历从研学主题统领,到学科教师合作设计,再到活动内容整合实施、评价方式面向学生发展的综合性过程。在研学旅行中,不仅能更多地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学科知识,实现学以致用,还能印证、拓展、深化学过的学科知识。

(二)综合性

综合性是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生活世界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互相交融的复杂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研学实践活动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综合性和个性的整体性,着眼于学生整体、健全地发展,打破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了综合性的特点。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形式上,而且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上。课程内容主要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学科教育、社会教育、品德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活动空间上以学生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为背景展开;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兴趣、态度、能力、知识等多方面的内在整合,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学习方式上注重把观察、访问、调查、实验、制作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三)实践性(www.chuimin.cn)

有谚语说:“我听到的会忘记,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学会。”因此,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亲历实践、亲身体验。它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实践活动中选择主题及相应的内容,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形式,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服务”“劳动”“反思”“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它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践体验二者之间的联系。

(四)活动性

活动是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最基本的实施方式。在考察探究、设计制作、职业体验过程中,有很多动手做的机会、现场体验的机会、角色扮演的机会等。例如,在西安碑林考察可以亲手体验拓片;在景德镇瓷都研学可以体验制作瓷器;在非遗基地研学可以体验制作各种传统工艺;在风景名山考察要登临山峰挑战体力极限等。在研学旅行中,学生运用触觉、动觉、嗅觉、味觉等多感官学习机会很多,既需要动脑,也需要动手、动脚、动嘴、动眼。在研学旅行中,学生也有听讲活动。听讲是向研学基地的专家学习,不同于教室里的听讲,是结合现场生动的历史文化资源、科技创新设备、职业现场状况等来讲解的。在研学旅行中,学生还有阅读活动,但阅读的不是课本,而是专题资料、展馆的文字、数据、图表、故事、照片等。不管是听讲还是阅读,其本质都是一种实践学习,而不是对照书本学习。

(五)体验性

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实践、练习,了解某些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习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在中小学,体验学习主要包括运用于情感态度的学习和技巧学习,如体育、艺术、品德教育等都包含大量体验学习的内容,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些与自然、社会联系广泛的学科教育活动,也都需要通过体验学习来形成或深化其学习成效。体验学习的另一种表述就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思想。体验学习需要获得直接经验,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直接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后续对间接性经验的接受。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实施需要不断游走式的学习,这表现在随处可在的课堂、各学科的高度融合和在全方位感悟中成长。因此,体验学习是研学课程设计时不可忽视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设计课程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