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与其衍生关联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旅游业有着血脉渊源,与其拓展延伸的相关产业形成了互相渗透、互为支撑的紧密关系。研学旅行由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衍生而成,发挥着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与基础教育有着血脉渊源的关联。如市场上的一些生态园农业主题研学、工矿业主题研学、丝织技艺主题研学、科技主题研学等,在为研学旅行提供内容和支持的同时,也促进了各产业的延伸拓展。......
2023-10-17
(一)日本的公益机构
日本的研学旅行称为修学旅行,这一活动可追溯到明治时代。1882年,栃木县第一中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在东京上野召开的“第二届实业博览会”,被认为是日本学生修学旅行的开始。1887年4月20日发行的《大日本教育杂志54号》中首次使用“修学旅行”一词。1896年,长崎县立长崎商业学校到中国上海进行修学旅行,这是日本首次的国外修学旅行。1946年正式纳入教育体系,是日本学校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发展至今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其学校渗透率已高达98%,早已成为日本国民教育体系和学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政府部门主导型修学旅行模式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日本修学旅行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证。一方面,日本中央政府明文规定各级教育必须开展国内外修学旅行,并且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修学旅行相关政策。如日本以跨部会方式,文部科学省、总务省与农林水产省联合推动小学生五日农村体验与独立生活课程。另一方面,日本制定国内、海外修学旅行实施基准,分地区、年级,对旅行的时间、费用、实施学年、实施方向、引导教职员等作出明确规定及修学旅行实施细则,规定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必须遵照执行。对修学旅行活动内容、指导教师、应急管理等进行全方位审核,从各细节上确保修学旅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姊妹学校联盟型修学旅行模式
日本国内外多校结成姊妹学校,形成了修学旅行学校联盟。一方面,对于小学在组织修学旅行活动时,一般会与邻县学校联盟,就近安排参观景点和进行集体活动,参观地点不仅包含教科书中出现的国会议事堂、东京塔,还有一些电视台、报社等,从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历史的探索、体验经历。另一方面,对于年级和知名度较高的中学会尝试以官方旅游机构、各地政府为媒介,充分利用友好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便利结识国外姊妹学校,与目的地相关部门、地方学术机构或居民家庭合作互动。例如,广岛县的学园基于友好城市的资源,组织修学旅行经历了以观光游览活动为载体、以专题培训活动为载体和政府推动“东亚21世纪青年交流计划”三个阶段。
3.专业机构监督型修学旅行模式
公益财团法人日本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简称“全修协”),于1957年经日本教育部(现教育、文化、体育、科学和技术部)许可成立,并于2011年4月1日获得内阁办公室的认可。它是一个教育和研究基金会,已成为一个研究协会。作为专门为修学旅行设立的指导监督机构,它在日本修学旅行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于2003—2011年发布了46期“Web版修学旅行新闻”,分享特色学校修学旅行活动、国内外修学旅行信息,并公布所有“全修协”的研究和调查结果。其主要职能是协调与相关利益部门的关系,通过各类调查为学校、业内提供交通、安全、费用、基地和理论研究等修学旅行信息,并处理相关的申诉和请求,监督保障活动质量。在“全修协”下,各地还设有地方修学旅行协会,如日本关东地区公立初中修学旅行委员会等。他们会定期举办研讨会,积极探讨修学旅行发展的新方向和及时跟进其发展的新势头,并进行经验学习和成果分享,同时邀请当地学校参加,公告修学旅行专用交通工具时刻表等信息以便学校组织。
4.新闻媒介配合型修学旅行模式
为消除民众对学生参加修学旅行的风险顾虑,日本新闻媒介积极配合学校、政府等组织方进行宣传,例如,AKT秋田电视从1969年起就在其覆盖的学区范围内,在傍晚时段播报修学旅行的孩子的平安状况,至今仍旧坚持以25—30分钟的节目来播报学生修学旅游状况。同时KBS、山梨县山梨广播等都在其播放辖区内定时播报修学旅行的相关信息。一方面,新闻媒介是民众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具有极强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通过实时信息传递家长能确切了解孩子的最新情况,从而获得家长对于修学旅行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新闻媒介使民众反向监督修学旅行开展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让民众可以及时地发现修学旅行出现的弊端,进而使相关组织方能规范修学旅行的时间、频次、费用、地点选择等实施基准,促进日本修学旅行的有序开展。[7]
(二)美国的冬令营
研学旅行在美国中小学是一项普遍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美国田纳西州对225名中小学生的随机调查显示,未参加过任何研学旅行的人数为零;参加过1—2次的占12%;参加过3—4次的占23%;参加过5—6次的占40%;参加过7次或更多的占25%。[8]
冬令营是美国重要的研学旅行方式。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冬令营的国家之一,时间可上溯至1885年,这个时期美国的都市化已经发展得比较充分,各种回归自然的运动层出不穷,冬令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冬令营的时间长短不等,从1—2周到8周左右;参加的儿童年龄在6—18岁。早期的冬令营强调兄弟式的友爱和简朴的生活,随后许多形式不同、主题各有侧重的冬令营渐渐产生。冬令营的设施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冬令营是学生住帐篷、自己做饭的野营;也有配备了加热房、热水淋浴、游泳池和设备齐全的厨房等的冬令营;还有因地制宜仅提供当地特有的水陆运动和一些工艺活动的冬令营。今天,美国为中学生提供的冬令营已经发展为满足个性、发掘天赋、培养和保持兴趣的教育公益产业,拥有主题广泛、项目全面、特色鲜明的基地,例如有艺术冬令营、音乐冬令营和其他专门从事棒球、骑马、网球、帆船运动的冬令营,还有补课冬令营、减轻体重冬令营等。[9]
图1-2 在美国,学生户外营地教育已经非常普及
冬令营在美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关法律规定、具体操作过程规范都已成熟。成立于1910年的美国训练营协会(American Camp Association,简称ACA)承担着全美冬令营及夏令营项目的认证、宣传、管理等职能。针对每个训练营活动,该协会都会开展前期的效果、安全等方面的专业论证,对承办方资质、从业人员资格进行审查。此外,整个行业还有专业的训练营搜索引擎、行业杂志、行业展会、专业的营地管理系统和软件等。美国现有两万多家冬令营和夏令营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在正规机构中任教的老师需要获得专业的认证,负责海外游学项目的老师还需要国际的认证。很多美国的老师和教练为获得相应资质,特意到国外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其内容包括健康与安全、如何与孩子及家长沟通、青少年心理、紧急情况处理等,并经过反复的严格筛选才能成为训练营的老师和教练。有美国教育学者称,不能保证孩子通过数周的训练营活动就脱胎换骨,但他们在这个国际多元文化氛围中的收获和体验将会伴随其一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哈佛大学有校长曾说:“优秀的训练营是美国为世界教育界所做的最大贡献之一。”
(三)法国的TPE模式
1.TPE模式的产生
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获取课题,自主思考、研究设计、调控制作与总结评价,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涵养学习主动性,以便更好地获得文化知识和科研方法,以多元、开放的思维来面对未来社会挑战。在法国,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TPE(Travaux Person-nerls Encadres)模式,即“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课程”。
长期以来,法国的基础教育内容庞杂,学生负担较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教学内容、育人方式受到了挑战,法国基础教育进入转型时期。1990年法国在制度层面开始了教育改革,1994年教育改革开始转向重视教育质量和实行课程改革方面。实行了两条最突出的改革措施:一是加强“个别化教学”,突出因材施教;二是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至此,研究性学习在法国逐步推开。
法国的研究性学习最初是从1995—1996学年初二“多样化途径”教学实验开始的。这项教学活动由各学科教师2—3人组成指导小组,参照该年级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各学科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关学科知识的课题,然后再根据课程目标,按每周2学时安排活动方案,学生可根据兴趣来选择不同的课题方案,既可跨班级也可在本班级内组成课题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活动。教学活动须面向全体学生,既不搞成优秀学生的专利,也不刻意照顾困难学生;项目可以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但不属于课外活动。这项实验不强迫一律实施,由学校领导自主决定是否参加,教师自愿报名。法国教育当局认为,学科教学的分隔影响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得,阻碍了学科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主张学生根据兴趣组成小组自主学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途径”教学,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科知识综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多样化途径”教学实验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好评。1999年法国政府进一步规定,从2000年9月起“多样化途径”教学实验从初二推广到初三,在初三新增加综合实践课(Travaux croise)作为必修课。对初三学生,除了强调多学科综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外,还要求学生要有个人成果,成果可以集体完成,评分计入毕业成绩中。
1996年,法国在大学预备班开设“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Travux d’Ini-tiative Personnelle Encadres,简称TIPE)课程。两年后,里昂全国高中改革 会议提出,将TIPE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整个高中教育阶段。1999年12月6日,法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关于1999—2000学年在高中二年级开展“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实验的通知》,正式拉开高中实施TPE课程的序幕。但由于法国高中师资水准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对改革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加之法国教育部对在高中推进TPE的困难估计不足,有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妥善处理,以致法国高中的TPE课程最初推进很不顺利,甚至引起了全国中学教师游行罢工。
2.TPE模式的配套措施
为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法国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相应措施:
(1)发挥教育部在TPE课程实施中的领导作用。法国教育部通过部颁文件,将TPE的性质、课程定义与目标、课程实施步骤及要求、教学管理与评价、教师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等各要素都加以具体规定;成立国家级专家指导小组,在学区层面设立专门工作小组,调研推动和总结反馈本地的TPE实施情况;由教育部拨款1.2亿法郎,用于各中学信息资料中心的信息设备和图书资料建设。(www.chuimin.cn)
(2)设计TPE方案时,将教师作为关键环节来设置。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让教师学会在参与学生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新公布的《TPE实施方案》首次将课程目标的设置分为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对教师职责提出明确要求。法国教育部还划拨专款优先用于高中教师培训,同时还建立网站,专门发布有关TPE的信息和相关经验,供高中教师随时查阅与交流;开辟教师论坛,便于教师交流教学方法,研究最佳方案,与专家、教师一起讨论学生正在研究的课题。
(3)加紧制定TPE的评价方案。从高二开始,法国高中学生对课题研究将持续两年,学生高二成绩由教师单独评价,高三时将评价结果统一折算并计入学科会考成绩内。
3.TPE模式的实施环节
(1)前期准备。TPE和学校常规课程有很大不同,它不局限在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而是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各学校都很重视。学校在学生正式接触TPE之前,先将教师分为不同教学小组,开展教学方法的研讨与交流;统筹安排资料室、电脑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确保TPE课程顺利开设。
(2)课题确定。在课程启动之前,学校须就TPE模式向学生做出解释说明,让学生对TPE有基本的了解,一般要讲清楚:为什么实施TPE;TPE实施有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要求;学校的TPE组织体制和日程安排;所推荐的研究主题;项目活动的评估方式和标准;对学生研究笔记的要求;等等。明确这些后,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主题。选择可以从两方面着手进行:一是教师选好题目,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题目做进一步提炼,最终确定主题;二是由教师先提出跨学科主题建议,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第一种方式缩小了学生的选择范围,避免了学生无经验的盲目选择;第二种则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但有可能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在2000—2001学年时,法国教育部甚至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全国性跨学科(至少跨两个学科)主题作为参考,每两年再换掉其中1/3的主题,学生可以在这些主题中任意选择。
(3)资料查找。实践研究离不开查找和记录资料,每个学校针对TPE课程都安排有资料员,在TPE课程开始之前,这些资料员首先要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以确定学生大致需要哪些资料,其中哪些是学校资料库中已有的,哪些需要通过外部途径来补充。这些海量资料内容繁杂、种类多样,除了传统意义的文字、视频、录音、照片等外,还包括诸如访谈、实验记录和实地调研等。此外,在TPE课程开始实施时,资料员还要指导并教会学生查找、区分与选择资料,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修改和完善资料。
(4)教师指导。日常学习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碎片化,各学科知识联系不强,学生很难有效地整合这些知识,以进一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TPE课程的实施则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出分析整合,以提高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就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引导。由于TPE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因此教师通常只作为学生可借鉴的学习资源而存在,通常只对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加以提示,而不直接给出答案,更多的是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解决方案。
(5)研究笔记。研究笔记是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记录。TPE课程高度重视研究笔记,有的学校甚至直接规定笔记内容必须加入日期、备忘录等。教师也会定期浏览和评价学生的研究笔记,以具体了解学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进展,并对笔记形式和内容提出建议。笔记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偏离研究方向,并为后期研究成果评估提供参考。
(6)成果汇报。TPE课程成果汇报主要有研究报告和口头报告两种形式。报告通常集体撰写,内容上包含丰富的资料、实证数据、调查和采访等。报告形式不限,内容上只要能体现研究成果、展示研究个性即可。形式上可以是文字、图表、影视资料或网页,甚至还可以是漫画和剧作表演;口头报告由专业的TPE教师及与考生无关的两位教师参加,以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口头报告时,学生要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所承担的工作,要突出个人的努力和特色,然后再进行十分钟的答辩。
(7)总结评价。法国学生从高二年级开始进行TPE研究,主要围绕选题查找和分析资料,高三则专做课题研究。教师对学生的高二成绩做单独评价,而高三的评价结果则通过某种计算方式核算后直接纳入会考成绩。TPE的评估着重考查学生全年的努力情况、自主学习程度、研究水平、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与同学和教师的交流情况、团队合作能力等。[10]
(四)英国的大众化游学
作为现代旅行业诞生地的英国,一直有着崇尚研学旅行的风气,被称为“大陆游学”的the Grand Tour,实际上就是研学旅行。英国的“大陆游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最初的贵族化活动转变为大众化的教育活动。
1.源起:英国贵族化的“大陆游学”
16至18世纪,大陆游学是英国贵族子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理念的影响,欧洲大陆国家具备了非一般的吸引力,像荷兰、意大利、法国等地成了众多英国贵族学子游学的目的地。
在游学过程中,贵族学子可以接受人文主义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可以学习各国的语言和古典文化,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还有机会拜访有名望的人,涉足名胜古迹,收获丰富多彩的游学生活。他们在私人导师的指导和陪同下,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游学地点和路线。游学中所学的内容也发生过变化,起初比较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而后将教学重点转向实用型学科,如法律和医学等。但是,作为贵族学子,其实都不以“学”为主要目的,大多数人都将“游”作为游学的重点。通过游学,英国的贵族学子不仅学到了贵族礼仪,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个人修养,还增进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旅行过程中,英国的贵族学子曾经写下许多有关沿途的风景及特色,激发了后人游学的欲望。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贵族化的“大陆游学”特色逐渐被削弱,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和普通工薪阶级的子女也加入到大陆游学的队伍中来,促进了英国研学旅行从“贵族化”走向“大众化”。
图1-3 英国也是较早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大纲的国家之一(图为英国剑桥大学)
2.发展:英国大众化研学旅行的特色
英国“大陆游学”发展成为大众化的研学旅行后,英国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研学旅行也越来越重视。首先,研学旅行被纳入了地方教学大纲中,规定包括私立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都必须开展研学旅行。其次,研学旅行得到了英国地方各学校的支持。地方各学校都为学生开设了暑假学校,招收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进行混合式教学。最后,英国研学旅行得到了旅行机构的支持。旅行社开始为学生准备安全、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项目,确保学生的有序出行。在此过程中,英国大众化的研学旅行,“游中学”的特点逐渐彰显出来。
(1)体验性:渐入式的学校访问。为了获得不一样的校园文化体验,英国大众学子有机会渐入游学目的地中有名的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这些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欢迎仪式,让学子能从整体上了解学校的文化。此外,学校还为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游学计划,包括学习听课计划、见习计划以及娱乐游玩计划等,这就既避免了走马观花式游学体验,也能让学子充分体会到研学旅行的乐趣。
(2)教育性:形式多样的课程指导。英国大众化研学旅行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以及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他们为学生准备了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指导策略,包括专家讲座、师生或者嘉宾的演讲、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同伴群体间的小组合作。此外,英国学生通过游览当地的旅游景点,如古都爱丁堡、最美湖区、曼联球场等,来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与人文风情。学生还可以通过户外探险、寻宝探险、主题晚餐、小组竞赛等形式,感受研学旅行中“玩中学”的特点。这丰富了学子的游学生活体验,还能让学子从多角度感受研学旅行的意义。
(3)参与性:实时的课堂观察与实践。英国大众化研学旅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并亲身加入到欧洲大陆国家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亲身体验欧陆国家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差别。这就有助于增强英国大众学子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式提供借鉴。
(4)多样性:丰富的学习资源。英国大众化研学旅行可以为大众学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能融入欧陆国家的学校环境中,享受学校的各类学习资源。可以通过对文化的访问,了解欧陆国家的文化遗产和当代生活。有机会拜访当地的文化名人,与名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取思想上的冲击。[11]
有关研学旅行概论的文章
研学旅行与其衍生关联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旅游业有着血脉渊源,与其拓展延伸的相关产业形成了互相渗透、互为支撑的紧密关系。研学旅行由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衍生而成,发挥着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与基础教育有着血脉渊源的关联。如市场上的一些生态园农业主题研学、工矿业主题研学、丝织技艺主题研学、科技主题研学等,在为研学旅行提供内容和支持的同时,也促进了各产业的延伸拓展。......
2023-10-17
研学旅行以脑科学为理论基础的主要表现为:研学旅行的分学规划充分遵循了人脑的发育规律;课程目标的设计则注重了左右脑的协调发展。研学旅行这种分学段的规划设计正是基于脑科学、认知科学、教育科学的原理,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
2023-10-17
由于研学旅行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因此活动主题显得更为重要。如关于中草药主题的研学旅行。(二)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主题设计原则1.源于生活源于生活是指给学生确立的研学课题应来源于他们周围、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而非远离他们的生活及事件。研学旅行活动主题确定,要考虑活动的现实指向性、可行性。此外,活动主题切口要小。......
2023-10-17
在我国研学旅行活动中,旅游者特指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形式,被列为小学、初中、高中12个年级的必修课。这些政策规定让全体中小学生成为研学旅行活动的特定主体,也使研学旅行活动主体呈现出单一性特征。比如2020年,因为爆发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停止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2023-10-17
2016年被称为研学旅行的元年,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被称为研学旅行的推广年,各地研学旅行政策密集出台,研学旅行成为新的行业热点。2018年是研学旅行脚踏实地的实践年,从全国各省的广泛响应,逐步向市县推行,诞生了多家研学旅行公司、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公司。研学旅行在全国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
2023-10-17
例如中国旅行社协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班。其中研学旅行指导师的专业能力涉及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并对实践经验具有较高要求。校企合作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能更加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
2023-10-17
中国的研学旅行产品存在着产品单一、质量差,过于追求功利性等问题。当前,中国的大、中、小学生人数有2亿~3亿,社会各界都逐渐认识到了发展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庞大的市场和良好的时机给中国的研学旅行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然而,目前这类高素质人才在中国旅游市场上十分缺乏,需要加强对研学旅行专门人才的培养。......
2023-10-17
2014年3月4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前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决定在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广东省、重庆市、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试点。2015年,西安市进一步推动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完善研学旅行工作的各项管理措施。......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