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岭南水色,裕洲古村水乡风情

岭南水色,裕洲古村水乡风情

【摘要】:裕洲村的水乡特色相当显著,除了那些开阔的河道外,新房旧屋前总有纵横交错的水网,默默流经门前,滋润着岸边庭院的花树。许多旧式的石桥犹横跨水面上,部分新近装上了护栏与标识,提醒往来司机限速行驶。到了村居成列的地方,这岭南水色又起了变化。一片岭南水色充满乐趣的童年“欸乃一声山水绿”,诗中所形容的,大抵便是这般水乡风情。

裕洲村的水乡特色相当显著,除了那些开阔的河道外,新房旧屋前总有纵横交错的水网,默默流经门前,滋润着岸边庭院的花树。许多旧式的石桥犹横跨水面上,部分新近装上了护栏与标识,提醒往来司机限速行驶。

穿过村中连绵的番石榴果园,即到达一处平整狭长的堤岸。沿河道张望,只见近岸处水质尚算清澈,细浪随风晃动,时而漫过那磨得光滑的礁石,轻轻地卷拍着大堤。河中央有水草芦苇成簇地生长,在水面上形成一座座小岛,俯身细看,还有鱼儿游弋其中。附近的渔民们在此布网,粼粼波光悠悠掠过,在水面上划出了细微的纹理。将下雨之时,眼前景致更是迷蒙,日光透过厚重的云层,与远山融为一抹淡影,夹杂着水气的和风熏人欲睡。唯有当低飞的燕子从河道掠过大堤,一头扎进旁边的绿树时,才骤然让人注意到,眼前由果林、水泥道、河流织成的景致,竟是如此简洁素净。

到了村居成列的地方,这岭南水色又起了变化。岸边石阶延向水中,茂盛的细叶榕低垂于河道上,气根直直地探进涟漪里,与倒影相连,如同从水中生出来似的,浓绿的树荫则随着波光荡漾。与上回走访的新合村不同,裕洲村的小木舟并非机械化的捕捞渔船,而是沉静纤细的模样。渔民把细长的竹竿、丝缕相缠的渔网堆叠在晒得褪色的木板上,情境就像是改建前的广州小洲村,又或是我们记忆中关于水乡的速写。河的对面是成片的人工湿地。据记载,这坦洲镇与珠海市交界处的水流,原受过污染,但自从植起一株株美人蕉、香根草、芦苇后,自然的葱郁之色以及涌边的数十个钢造格栅井便承担起净化的作用,还原从前的潺潺清水。

一片岭南水色(www.chuimin.cn)

充满乐趣的童年

“欸乃一声山水绿”,诗中所形容的,大抵便是这般水乡风情。其实,坦洲各处的景色颇为相似,水天尽头高桥架起,船笛呜鸣,近处却是一派怀旧的情趣,渔民们摇着橹,泛着舟,撒网收网,日子如同往昔。河涌彼岸的绿树丛中,还有一处大石筑成的碉堡,问村民们这是为何而建的,却无人知晓其历史缘由,只道那是从战争时期起便矗立水中,如卫士般坚守着这片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