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村民喜习舞,柴龙舞动庆丰收

村民喜习舞,柴龙舞动庆丰收

【摘要】:据史料记载,村民喜习舞,因而耍狮舞龙俱精,尤其是地方色彩浓郁的柴龙,更是渊源深厚。柴龙沿大街小巷舞过一遍后,随即到村边河涌洗身,寓意清除污垢、洗净瘟疫,最后将柴龙供奉在祠堂中。柴龙分头、身、尾三段,讲究整体协调,因而舞动难度比金龙更大。但经村中老人传授技艺,年轻一辈如今也能让柴龙再现生机,威风凛凛地翱翔天际了。

在这春节刚过之际,行走于南文社区,不难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氛围与福泽。这里习俗众多,像是在重阳节前后,文化广场的周遭便会人声鼎沸。伴随着悠扬的乐声,数台精彩的节目会在这乡间舞台上演。那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舞台虽近年经重修后,已是蓝瓦白墙的新鲜模样,当年却曾迎来粤剧名伶红线女,引无数乡间少年前来,赤着脚在台下张望。如今,这里已是“大家演,大家睇”的平台,观众席中除了坐着本村村民,更有慕名而来的戏迷,以及想要认识这座城市的新中山人。

位于清和巷的南文拥翠祖祠,檐墙墙楣刻着彩色雄狮灰塑,后墙有双龙戏珠壁画,别具民俗气息。这里如今是村中的龙狮武术馆,是青年人参与传统民间活动的场所。南文村地属隆都传统文化区,因而沿袭着独特的龙风俗、龙传说。据史料记载,村民喜习舞,因而耍狮舞龙俱精,尤其是地方色彩浓郁的柴龙,更是渊源深厚。提起舞龙,不少村民心中都浮现出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的盛况。柴龙沿大街小巷舞过一遍后,随即到村边河涌洗身,寓意清除污垢、洗净瘟疫,最后将柴龙供奉在祠堂中。南文柴龙与澳门、香港长洲等地的醉龙有相似之处。柴龙以木雕刻而成,而旧日的龙雕在“破四旧”等历史时期中大多失散了。幸而人心常在,民间艺术存活于人们的记忆中,今又复生,而且后继有人。

村中的这个青年乐园矢志继承此地的龙文化。二十多年前,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村中的不少空置旧祠堂被修葺一新,补充了图书、乐器及狮龙等舞具,延续了舞龙的传统。在近年来的“慈善万人行”现场,观众们都可看见来自青年乐园的舞龙高手们率领金龙、柴龙等队伍浩浩荡荡而来,威风八面。村民更找来上好的香樟木雕刻新龙,其中两条现收藏在大涌红木家具雕刻馆内。柴龙分头、身、尾三段,讲究整体协调,因而舞动难度比金龙更大。但经村中老人传授技艺,年轻一辈如今也能让柴龙再现生机,威风凛凛地翱翔天际了。(www.chuimin.cn)

走在节后的村中,尽管未能看到舞龙舞狮等盛况,那满街的喜气却是可触可感。春寒料峭,但各家庭院里涩青的果实,翠绿藤蔓上的满眼橙花,瓦顶处开得火红的棒叶落地生根,都绽放着生机和暖意,当中更有一份从容和淡然。这也正应了南文村巷中最常见的那句春联横批“随天降福”,似乎道出了那种不强求但积极踏实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