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山客游览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感受岁月静好

中山客游览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感受岁月静好

【摘要】:数年前的游记,犹记录着这里是个“老人国”、“长寿村”,耆老们在老榕树下、祠堂里踱步或栖坐,便自成一种时光悠悠、岁月静好的风韵。深巷的树荫下,常有些归侨面孔的来客,细细地聆听着族人指着老屋讲解,神色略显惘然,却又似备受触动。古祠边上,一户湖南来的人家正在准备食材,透明的牛皮被煮熟晒干,切作细片,说是加上大蒜、辣椒爆炒,便成一道美味的下饭菜。

古老的安堂村至今仍鲜活扰攘。它不是青山绿水围绕着的世外桃源,反倒是经年累积的烟火气十足的老地方,散发出一种黏糊糊、油腻腻的亲切感,就像你童年放学时经过的老街巷。数年前的游记,犹记录着这里是个“老人国”、“长寿村”,耆老们在老榕树下、祠堂里踱步或栖坐,便自成一种时光悠悠、岁月静好的风韵。不过,如今村中迎来了许多外来务工者,那重重叠叠的闸门前、各家院落的石凳上、杂货铺的铁闸里,都飘荡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方言。闲时,他们三五成群地坐在街角,从事些手工作业帮补家计,又或是噼里啪啦地搓起麻将。

外层喧闲,里巷宁静

不远处,那几座老屋已被多次翻新,房檐屋顶还留着最古拙的雕刻,外墙却已贴上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瓷片,时代痕迹层层累叠。居住其中的打工者,穿着短靴,骑着摩托,轰一声便头也不回地远去了,似乎浑然不觉自己置身于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里。(www.chuimin.cn)

村子外层喧闹,然而里巷宁静。偶尔有年迈的修伞人蹬着单车经过石板路,敲着车前的铁板,留下一串久违的“丁丁冬冬”声响。老式的理发铺里,技巧纯熟的师傅正在与零星的老主顾闲话家常,偶尔抬起头来,瞧见街上有相熟之人,便会热情地招呼对方进屋说话。深巷的树荫下,常有些归侨面孔的来客,细细地聆听着族人指着老屋讲解,神色略显惘然,却又似备受触动。耆老们或聚于活动中心读报看戏,或依旧三三两两地守着祠堂,慈祥而温柔地向偶尔闯入的游人解说着记忆中的历史,回顾辉煌往事……

冬日的下午,天色蔚蓝,老榕葱郁,黄墙斑驳,村中的一切,好不惬意,就像暖阳下晾晒着的棉被似的,散发着懒洋洋的气息。校门前响起了欢腾的快板,夹杂着叫卖豆腐花的广播。几家简洁的茶楼竖起下午茶的餐单,歪歪斜斜地手写着金咤、粉果等几款传统点心。各处庭院里,常晾晒着成排的腊肉腊肠,油滋滋的荤香滴了一地。古祠边上,一户湖南来的人家正在准备食材,透明的牛皮被煮熟晒干,切作细片,说是加上大蒜辣椒爆炒,便成一道美味的下饭菜。路过的本地村民看见我们在询问,也一并凑过来,好奇这新鲜的吃法……各地的饮食之道在小小的村庄里相互交融,也恰如动与静的结合、新与旧的碰撞。这种种摩擦与沟通,或许将为古老的村庄带来新的惊喜、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