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牌坊附近那座横跨于六乡涌上的石桥,便是被称为中山现存最早桥梁的杜婆桥。午后,附近的孩童便在那晾满衣服的空旷庭院里玩耍,骑着单车追逐着,来回奔跑于古老的桥面。桥南岸有块石碑写着杜婆桥的历史,但那字迹已模糊,欲辨不清。于是,善心的杜婆日夜守候渡口旁,向往来客商劝募筹款,建此石桥。流水不逝,但龙澳河的面貌却改变了许多。可是,河流如今已被污染,站在杜婆桥上,时而腥风阵阵,让在河边长大的老村民们颇感惋惜。......
2023-10-17
青岗之青,即便在萧瑟的冬日也是显见的。在直抵青岗的大道两旁,蜘蛛网般的阡陌尽处,分布着大片半青黄的田野。村中的老榕树倚坡而生,盘根错节的枝干上缠绕着各种寄生的藤蔓。低垂的气根下,异乡的少年们正绕着石凳一圈圈地溜旱冰嬉闹。
据清光绪年间的《香山县志》记载,青岗村的“开山鼻祖”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黄氏先祖从一江之隔的新会辗转迁居于此,而村子位于卓旗山南麓,背靠丘陵,四季常青,故而得名。这村后的山岗上,种满了荔枝树与杨桃树,枝繁叶茂的景象与底下稀疏分布的菜地相映成趣,却又同样生机盎然。村中不少庭院已荒废,因此原先依山而建的门洞层层叠叠,形成通透的狭道,站在坡下仰望,便能远远瞧见林边的果树,让人倍觉清新惬意。
事实上,水果种植如今已不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只能守候着丰收的季节来帮补家计,其中部分坡地已被开发挖凿成一片黄褐的泥土。在社区白蕉围那边,成千上万的水鸭、麻鸭被放养在稻田里,践行着稻鸭共养的新生产模式。插秧前下肥,回青后放鸭,不施农药,借鸭苗捕虫除草,同时提高其肉质,这也算是相辅相成地延续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www.chuimin.cn)
山岗留给人们的,除了满眼青绿,还有故事、风俗与记忆。据村民透露,青岗的后山俗称“麻鹰石山”,属卓旗山一支。山上有块形如帆船的花岗岩,高出地面数米,如远航之帆高高扬起,附近村民出海前必前来拜祭,以求漂洋过海时风调雨顺、一路平安。旧日的青岗还有遍布山头的青榄树,当成熟的果实坠满田埂时,便有童叟把它们捡拾回家。老一辈村民们还记得,洗净了的青榄用盐腌制晒干后,能制成喷香的榄角,加几滴酱油蒸熟,在那时便是一道让人回味的下饭菜。
村子里的民居是淡素了些,但山麓、公园里的绿意攀进院内,也算是自家景致。有些老房子如今被外来务工者租住,难得的是,他们似乎颇爱护这异乡的新家,除保持门庭洁净外,更悉心栽种花草。深巷中,一簇簇的山茶花与蔷薇花点缀着枝叶的浓绿,屋主更别出心裁地贴上淡绯的门联,与花色相映衬。细看之下,这花瓣末端还透着微薄的涩青,难怪毫不艳俗之余,还应了这季节的清冷。
有关中山客 在自己的古村落漫游的文章
村牌坊附近那座横跨于六乡涌上的石桥,便是被称为中山现存最早桥梁的杜婆桥。午后,附近的孩童便在那晾满衣服的空旷庭院里玩耍,骑着单车追逐着,来回奔跑于古老的桥面。桥南岸有块石碑写着杜婆桥的历史,但那字迹已模糊,欲辨不清。于是,善心的杜婆日夜守候渡口旁,向往来客商劝募筹款,建此石桥。流水不逝,但龙澳河的面貌却改变了许多。可是,河流如今已被污染,站在杜婆桥上,时而腥风阵阵,让在河边长大的老村民们颇感惋惜。......
2023-10-17
知识窗杨湾村概况杨湾村位于东山半岛西北部,背山面水,呈“扶山而居,扼水而行”之势。图2-5-1费宅杨湾古韵杨湾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明清古建筑数量多、质量高、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里有不少国家级保护单位。杨湾古村有最值得骄傲的“明朝一条街”——杨湾老街,还有三个“国宝”——轩辕宫、明善堂、怀荫堂。图2-5-6怀荫堂实践园走一走杨湾村有历史建筑60余处。......
2023-07-24
在公布被评定那天,村民甚至还在树下举办过盛大的庆典。可惜20世纪50年代末,树木被砍伐,焚烧殆尽,自此只剩荒芜。说起这邻近的树木,皆以苍劲古老闻名,大概因此而更显宽厚仁慈。那樟树也是奇诡,翻阅过往的新闻才知,那树冠上星星点点不同形状的细叶,竟来自另一棵榕树,两树交缠相嵌,融为一体,成了难得的“樟包榕”现象。......
2023-10-17
公园不远处的渡头雷氏大宗祠,恢弘凝重,一说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其后曾两次重修,而另一记载则称其建于明嘉靖年间。但无论如何,这座祠堂挺过了数百年风雨,经村人集资修葺,较好地保留了旧貌。雷氏一族,枝繁叶茂,且名人辈出。除却大宗祠承载着先祖辗转迁居良都的往事外,渡头更有两座纪念馆追忆前尘。其中,渡头纪念馆为旅美华侨倡议乡亲所建,是中山第一个村级纪念馆。恢弘大气的雷氏大宗祠......
2023-10-17
侨乡南区,精美的华侨房屋自是多不胜数。相较之下,马岭的几处文物古迹颇显素雅。碉楼的第四层,除设射击孔外,更建有“燕子窝”。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其著作《园治》中曾提及“借景”的概念,后被衍生成把远处的景致引入有限的门庭里,从而构架更广阔的空间。其实在南区,马岭的碉楼数量并不算多,中西合璧的洋房则更为细腻,每次驻足,几乎都有意外惊喜。......
2023-10-17
即便走访过这么多村子,茅湾村民的热情自足都是难得一见的。丰饶的土地,绝少不了食趣,在茅湾村这里尤甚。在三乡有道颇具名气的特色菜——茅湾葱油鸡,是用当地长期在山头放养、以草木为饲料的走地鸡为食材,配上淡淡葱香而炮制出来的佳肴。青绿的田边夏季,田边成片的蕉树结满了青绿的香蕉,成串香蕉的下端常长着紫红色的苞状物,形态新奇,原来是久闻其名的蕉蕾。......
2023-10-17
几处文物古迹与精致侨屋零星散落村中,依稀存留着中西文化碰撞之初的残影。学校建于1920年,坐北向南的校舍如今已空置,荒废的亭台楼阁处正悬挂着附近居民晾晒于此的衣衫被褥。唯独沙涌的这一块石碑,躺在校舍门前许久,村民们亦无法道清其来龙去脉。据悉,该学校最早由华侨捐资兴建于1935年,在当时颇富名气,并至今仍履行着其教育之职。......
2023-10-17
那座盛产菠萝的山峰,其实名为丫髻山。冬天里,原是没有菠萝的,但如今水果的种植早已越过了季节的界限,于是神溪一带即便在寒风料峭之时,仍时时可见菠萝的身影。既有规整的菠萝市场,也有自发集成的菠萝街或农贸墟。据当地果农介绍,神湾菠萝的种植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自1915年由旅居秘鲁的华侨引进试种成功后,得到推广,遂成为当地特产。至于附近宥南村、海港村的山地,亦多有种植神湾菠萝。......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