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青岗之色,村名之源-中山客自古村追寻

青岗之色,村名之源-中山客自古村追寻

【摘要】:青岗之青,即便在萧瑟的冬日也是显见的。在直抵青岗的大道两旁,蜘蛛网般的阡陌尽处,分布着大片半青黄的田野。当时黄氏先祖从一江之隔的新会辗转迁居于此,而村子位于卓旗山南麓,背靠丘陵,四季常青,故而得名。据村民透露,青岗的后山俗称“麻鹰石山”,属卓旗山一支。旧日的青岗还有遍布山头的青榄树,当成熟的果实坠满田埂时,便有童叟把它们捡拾回家。

青岗之青,即便在萧瑟的冬日也是显见的。在直抵青岗的大道两旁,蜘蛛网般的阡陌尽处,分布着大片半青黄的田野。村中的老榕树倚坡而生,盘根错节的枝干上缠绕着各种寄生的藤蔓。低垂的气根下,异乡的少年们正绕着石凳一圈圈地溜旱冰嬉闹。

据清光绪年间的《香山县志》记载,青岗村的“开山鼻祖”可追溯至南宋时期。当时黄氏先祖从一江之隔的新会辗转迁居于此,而村子位于卓旗山南麓,背靠丘陵,四季常青,故而得名。这村后的山岗上,种满了荔枝树与杨桃树,枝繁叶茂的景象与底下稀疏分布的菜地相映成趣,却又同样生机盎然。村中不少庭院已荒废,因此原先依山而建的门洞层层叠叠,形成通透的狭道,站在坡下仰望,便能远远瞧见林边的果树,让人倍觉清新惬意。

事实上,水果种植如今已不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只能守候着丰收的季节来帮补家计,其中部分坡地已被开发挖凿成一片黄褐的泥土。在社区白蕉围那边,成千上万的水鸭、麻鸭被放养在稻田里,践行着稻鸭共养的新生产模式。插秧前下肥,回青后放鸭,不施农药,借鸭苗捕虫除草,同时提高其肉质,这也算是相辅相成地延续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www.chuimin.cn)

山岗留给人们的,除了满眼青绿,还有故事、风俗与记忆。据村民透露,青岗的后山俗称“麻鹰石山”,属卓旗山一支。山上有块形如帆船的花岗岩,高出地面数米,如远航之帆高高扬起,附近村民出海前必前来拜祭,以求漂洋过海时风调雨顺、一路平安。旧日的青岗还有遍布山头的青榄树,当成熟的果实坠满田埂时,便有童叟把它们捡拾回家。老一辈村民们还记得,洗净了的青榄用盐腌制晒干后,能制成喷香的榄角,加几滴酱油蒸熟,在那时便是一道让人回味的下饭菜。

村子里的民居是淡素了些,但山麓、公园里的绿意攀进院内,也算是自家景致。有些老房子如今被外来务工者租住,难得的是,他们似乎颇爱护这异乡的新家,除保持门庭洁净外,更悉心栽种花草。深巷中,一簇簇的山茶花与蔷薇花点缀着枝叶的浓绿,屋主更别出心裁地贴上淡绯的门联,与花色相映衬。细看之下,这花瓣末端还透着微薄的涩青,难怪毫不艳俗之余,还应了这季节的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