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渡头村的英雄树:鸦片战争抗战烈士的纪念之道

渡头村的英雄树:鸦片战争抗战烈士的纪念之道

【摘要】:据记载,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进犯,渡头村民奋起抗击,其中乡绅雷兆成武师及从外面嫁入村中的刘妹等更为此英勇牺牲。时任县令吴思树为纪念抗战烈士,特从梅峰挑选这两棵木棉栽种于此,让繁茂的英雄树常伴忠魂。及至开村始祖雷积善担着货架从台山远道而来,于北台村附近叫卖时,便与一位从南雄珠玑巷迁来的姑娘一见倾心。于是,两人便情定于此,繁衍生息,遂发展成今日的渡头村。

即便是渡头村这新旧并立、底蕴深沉的模样,也无法叫今人联想起昔日那有名的胜景“渡头烟雨”。在清光绪年间,这里曾被誉为香山十景之一。据史料描摹,清晨的古渡头处,晨光与碧水相连,炊烟在薄雾中凝成细雨,笼罩在十二米长的坤木码头上,情境如画。如今绕经牌坊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碧空映衬下的繁茂榕树以及旁边新建的渡头公园。

这公园约莫是街心园区的规模,绿树红瓦,凉亭处处,旁边几座新建的房屋紧密相连,投下大片凉荫。三两闲散的老村民置身其中,躺在藤椅上,摇着蒲扇纳凉,跟着收音机里的粤曲咿咿呀呀地哼起小调来。如此从侧门闯进园中,你便浑然不觉刚才踏过的那道花岗岩双孔梁架桥竟是建于清代的古迹——康帅桥。那简陋的造型,还有桥下略有些腥臭的水流,都在催促游人快步走过,转身躲进葱郁的树木间。

顺步前行,眼前两棵参天的古木棉在环绕的绿意中特别引人注目,按树底石碑上的介绍计算,这老树已有一百七十多年树龄。据记载,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进犯,渡头村民奋起抗击,其中乡绅雷兆成武师及从外面嫁入村中的刘妹等更为此英勇牺牲。该战被县史称为“湖沙渡战役”,两人的事迹亦分别被载入《香山县志》的忠义篇与烈女篇。时任县令吴思树为纪念抗战烈士,特从梅峰挑选这两棵木棉栽种于此,让繁茂的英雄树常伴忠魂。“文化大革命”期间,两树几乎被以“除四旧”之名砍掉,但因村民们团结一致的守护才得以被保存,由此可见雷氏族人的胆气。(www.chuimin.cn)

数百年来,渡头村见证过最沧桑的战争史,但开村之初的传说却是美好的。故事中雷氏源流深远,追溯其祖自陕西冯翊部,就是现在的西安大荔县。广东雷氏的始迁祖为芝堂公,于宋末年间为避元乱迁居南雄珠玑巷沙水村,后于宋咸淳年间迁至番禺韦涌村。及至开村始祖雷积善担着货架从台山远道而来,于北台村附近叫卖时,便与一位从南雄珠玑巷迁来的姑娘一见倾心。当初这梅岭一带的起伏山脉间,可是桃花盛放、落英缤纷,有清澈江水潺潺流过的灵秀之地。于是,两人便情定于此,繁衍生息,遂发展成今日的渡头村。新中国成立前,村中人皆为雷氏后裔,靠种植良田水稻、山地荔枝与乌榄为生。在清朝末年、民国年间及“文化大革命”时期,村中曾出现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潮,因而出自渡头的海外侨胞数目众多,今总数共计超六千人,也使得渡头“侨乡”之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