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山客:自然古村落,清静而生

中山客:自然古村落,清静而生

【摘要】:寂静属于村中一隅,然而要改变的终究会改变。但这塔已于多年前被拆除,今无处可寻,而更早消失得渺无踪迹的还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秀山遗迹。世事变迁,然而秀山村里缓缓向上的坡度却不变。这村子有一种自然而生的清静感。说到这村子,荒废之处自然是杂草丛生,连蘑菇都从砍断的矮树桩上长出来了。

这是座能引人抛下行囊、落地生根的村落,如今细看,那一方深陷于高楼广厦间的“洼地”,仍依稀留有旧日的清丽质感。村子里的“土著”人家以萧姓为主。相传在明成化年间,始祖萧景禄前来香山,发现这在当时依山傍水的佳处,受眼前美景所感召,遂停留此地,开始繁衍生息。历经多年耕耘,原本那漫山遍野的荒草渐化作良田,坡上花果蔚茂、莺飞蝶舞,景致更胜往昔,遂于清道光初年将此处改称秀尾园,后又改作秀美园,再称秀山。名字虽几经更改,但自然之色犹在。如今走在村道上,那萋萋芳草、蜿蜒石径间,天生地灵仿佛时刻发出窸窸窣窣的萌动之声,轻轻叩响了村野所独有的缓慢节奏。

寂静属于村中一隅,然而要改变的终究会改变。据地方志记载,明代香山知县蔡善继曾在此处的山丘之上筑起七层宝塔,与老鸦山、烟墩山上那两座宝塔样式相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为铁城(现中山)的一处坐标。但这塔已于多年前被拆除,今无处可寻,而更早消失得渺无踪迹的还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秀山遗迹。据《中山市文物志》描述,该遗址为沙丘遗址,其散布范围约两百平方米,“采集有夹砂陶,器形属长颈侈口罐,纹饰有绳纹、曲折纹。石器有网坠,造型较为细小……”这些文字信息透露着此处过往的种种生活细节,现已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世事变迁,然而秀山村里缓缓向上的坡度却不变。这村子有一种自然而生的清静感。主道上平滑的地面是新的,枯黄而细碎的落叶撒落在两旁的低洼之处,或是石缝之间,时而伴着束束繁茂的野草,显然没经过刻意打扫,但路面上却鲜见垃圾,足见村民对脚下的土地爱护有加。走至半坡,但见路边都是清爽的白墙民房,可就在你开始觉得这里殊无百年村庄的古意之时,眼前便出现了旧日的老街巷。一径“长腰街”横绕山势,蜿蜒地向两头延伸,看不清前面方向,路中央的几块旧石板,使它更显狭长,正如环腰玉带。走至前头的“三仙街”等,门牌上写的还是繁体字,清雅地附于墙身,倒有老城区的感觉。此时回首眺望,坡下的秀山祖庙露出了未经修葺的素净背面,与两旁的民居连成一片淡灰之象,更显萧瑟。(www.chuimin.cn)

说到这村子,荒废之处自然是杂草丛生,连蘑菇都从砍断的矮树桩上长出来了。曾经的猪圈今已荒废,疯长的野草已蔓出残破的红砖墙。一旁的庭院道路,甚至铺了一截健康步道,细碎的鹅卵石在暖阳下愈显光滑,而几块刻字的石碑横亘前头,密集排列,令人很是费解。但有人烟处,算不上热闹,却充满着温暖的烟火气。这里大概家家户户都养狗,以至于有陌生人走过时,院门里的世界不是鸡鸣狗吠,而是鸡飞狗跳,声音沿山势此消彼长。墙头的葡萄花开得安静,嫩嫩的淡绿色仿佛蜷缩在掌形的叶间,暗香袭人。村子后头有成片的荔枝林,每到成熟季节便吸引不少城中人前来摘果尝鲜,采撷那鲜活的喜悦。每家每户门前的布置看似随意为之,但同样充满着生活情趣。比如一户人家用瓦缸养着几株鲜绿的莲叶,生机盎然,与一旁寂寥的矮石凳相配,画面清新。信步前行之际,便遇见了一位正亲手修整自家房屋的村妇。她热情洋溢地为我们指路,细细思忖着那一处处村中地标,朴素的言语中流露出对这片家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