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刘氏宗祠-中山古村落的必游之地

刘氏宗祠-中山古村落的必游之地

【摘要】:最有名气的刘氏宗祠,至今仍吸引着众多访古探幽的游客以及远道寻根的华侨。老街尽头,但见三座祠堂与一座厢房集于一处,从北至南依次为秉繁刘公祠、刘氏宗祠、潜庵刘公祠。绕这几家祠堂走一圈,当中最受瞩目的,该算是中间那家三间三进的刘氏宗祠。

龙瑞村中向来多祠堂,据说鼎盛时期更曾有逾百座宗祠零星分布。最有名气的刘氏宗祠,至今仍吸引着众多访古探幽的游客以及远道寻根的华侨。老街尽头,但见三座祠堂与一座厢房集于一处,从北至南依次为秉繁刘公祠、刘氏宗祠、潜庵刘公祠。所有建筑都经过修葺,尤其是背后那栋碉楼,更是在重新粉刷的墙壁细细地绘上了青砖痕。远眺之下,倒也新亮整洁。加上偌大的前院里新栽的树木,祠堂前精致的喷泉里游弋的锦鲤,这些始建于清朝的古老建筑又焕发出崭新的生机。

午后的祠堂温暖亦冷清,只留下面目和善的守祠人,还有两条看见陌生人即狂吠着窜出的看门狗。那数百年前的花鸟瑞兽灰塑、寓意丰富的石雕木雕犹挂在屋檐墙角,在薄薄的尘埃下保持着昔日的华美与矜持。

绕这几家祠堂走一圈,当中最受瞩目的,该算是中间那家三间三进的刘氏宗祠。两侧坚挺的蚝壳墙,以青砖为心,踏着麻石脚,撑起那古意犹浓的硬山顶与龙舟脊,延绵至墙身尽头。昔日龙瑞临海,加上蚝壳是岭南之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可彰显富贵人家的财力家势,因此作为村中大姓的宗祠,以蚝壳砌墙也算是典型的建筑特色。尽管如此,这两堵蚝壳墙的规模与气派在中山各处乡镇皆属鲜见。而且这蚝壳本排列得整齐,但触碰之下却觉参差硌手,想来也是祠堂饱经风雨洗礼的见证。(www.chuimin.cn)

古味犹浓的刘氏宗祠

据老村民透露,这里还曾作为训练基地与看守所,后来在清理整修的过程中,才发现藏于旧天花处的清朝木雕匾额,包括康熙年间由钦差提督广东通省学政于觉世题写的“五忠名裔”红木匾、用玻璃封存着的“旨赏换花翎”牌匾与“钦点刑部即用主政”牌匾等。走进中堂,还能看见墙壁上的宗族分支图,以及关于该族追源溯流的报道。根据这些历史资料记载,清朝宰相刘墉的祖父刘子平为沙溪人,后刘氏父子带兵到了山东,而刘墉为官期间本望访祖,但乡民却唯恐他日受九族之连,故将刘子平的牌匾刻字另改他人。该传说是否可信,今人早已无处求证,但刘氏一族在近代的确是名人辈出,像是曾任民国航校教育长的刘植炎、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同治年间殿试一甲第三探花及第的刘其昌、孙中山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刘师复、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秘书的数学界“四大天王”之一刘芙初等,都是龙瑞人的骄傲。今村民提及这些往事,仍觉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