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底的对数——自然对数。若用曲线y=下的面积引入自然对数lnx,则显得简单具体、直观性强,而且涉及的基础知识少,还把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与高等数学更密切地联系起来了。推论6.3.3对任意λ>0,有①也可不用压缩变换,直接用求导方法证明sx1=sλxλ。至此,可以引入自然对数了。定义6.3.2对0<x<+∞,记=lnx,并称函数y=lnx为x的自然对数。从两个定义及三个推论中,立刻得到自然对数的一系列性质。......
2023-10-17
前面我们引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ABC=acsinB,对它适当地加以变化,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把公式中的sinB换成cosB,会得到另一个与△ABC有关的量accosB。为了方便,给它取个名字,叫做△ABC关于∠B的“余面积”,记作
=
accosB。
我们马上可以看出,三角形的面积跟余面积有很大的不同。对面积而言,有
不论用哪个角的正弦来算,结果都一样。对余面积就不一样了,3个量
一般说来是两两不同的。也就是说,三角形的面积只有一个,而余面积却有三个!
从几何图形上看,余面积又是怎么回事呢?如图6-22,在△ABC(当∠ABC≤90°时)的一边BC上,画个正方形BCPQ,则
图6-22
因为△ABQ与△ACP之和恰好是正方形BCPQ面积的一半,所以当∠ABC、∠ACB都不是钝角时有
如果∠ABC、∠ACB中有一个为钝角,该式也成立。如图6-23,有
图6-23
由于△ACP-△ABQ等于正方形BCPQ面积的一半,则
此即(1)式。
按定义,与
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简单地记作
即
这样,(1)式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改换字母又得
三式联立,解得
我们把b2+c2-a2叫做△ABC中关于∠A的勾股差,则上面的结果可叙述为:
余面积公式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关于某角的余面积,等于该三角形中关于此角的勾股差的。
按余面积的定义可知,余面积公式其实是余弦定理的另一种形式。
基于余面积及勾股差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勾股定理的古希腊证法推广为余弦定理的一个证法。一般中学几何课本上都有勾股定理的古希腊证法。如图6-24,在直角△ABC的三条边上各作一正方形,有
图6-24
又有
这就证明了勾股定理。
现在考虑一般的情形,如图6-25,三角形ABC是任意三角形(图中画出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关于钝角三角形的情况,证法类似,只要注意到某些正号改为负号,以及钝角余弦为负的规律即可)。这时有
图6-25
以及
由此解出
这就证明了以勾股定理为特款的余弦定理。
以下用记号PABC记△ABC关于∠B的勾股差。这里包括了△ABC退化的情形。也就是说,我们有
关于三点勾股差的定义 对任意3点A、B、C,勾股差PABC定义为:
PABC=AB2+BC2-AC2。
由定义及前面推出的余面积公式,可得到
勾股差的基本性质
(1)(勾股定理)勾股差PABC=0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点A、B重合,或B、C重合,或∠ABC为直角。
(2)PABC=PCBA。
(3)PABC+PACB=2BC2。
(4)(余弦定理)PABC=2AB·BC·cos∠ABC。
(5)(勾股差定理)若∠ABC=∠XYZ,则由(4)可得
特别地,当PABC≠0时有
在解几何题时,如涉及垂直、角度大小、线段长短等图形性质,勾股差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下面就来举两个例子。
[例6.5.1] 已知△ABC的三边a、b、c,求此三角形面积。
解:设此三角形面积为△,则由面积公式及勾股差的性质可得
两式平方相加,由sin2A+cos2A=1得
所以
也就是
这正是秦九韶的三斜求积公式,即海伦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例6.5.2] 在△ABC的一边BC上取一点P,使BP=λBC,求AP的长度。(www.chuimin.cn)
解:如图6-26,∠ABP=∠ABC,用勾股差定理可得
图6-26
也就是
c2+λ2a2-Ap2=λ(c2+a2-b2),
所以
AP2=(λ2-λ)a2+Ab2+(1-λ)c2。
勾股差的概念来自余面积,而余面积概念又来自三角形面积公式。但勾股差的性质与面积性质有一个大的差别:一个三角形只有一个面积,却有三个勾股差!这就给勾股差的运用带来不便。有趣的是,如果引入四点勾股差,就可以使它和面积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四点勾股差的定义 对任意四点A、B、C、D,四点勾股差PABCD定义为:
PABCD=AB2-BC2+CD2-DA2。
利用余弦定理容易说明此定义的几何意义。设AC、BD交于O,设∠AOB=θ,则
PABCD=2AC·BDcosθ。
由此定义立刻会得到有关四点勾股差的一些基本性质:
(6)四点勾股差与四边形带号面积的类似性之一
(7)四点勾股差与四边形带号面积的类似性之二
(8)四点勾股差与四边形带号面积的类似性之三
PAABC=-PBAC,PABBC=PABC,
PABCC=-PACB,PCABC=PACB。
(9)(一般勾股定理)PABCD=0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两点A、C重合,或B、D重合,或AC⊥BD。
性质(9)的证明
先证充分性 若A与C重合,或B与D重合,显然有PABCD=0。这只要按定义计算即可。当AC⊥BD时,如图6-27,设直线AC、BD交于O,则由勾股定理得:
AB2=AO2+BO2,
BC2=BO2+CO2,
CD2=CO2+DO2,
DA2=DO2+AO2。
于是得
PABCD=AB2-BC2+CD2-DA2=0,
图6-27
图6-28
充分性得证。
再证必要性 不妨设A、C不重合,分别自B、D向AC引垂线,垂足为P、Q(如图6-28)。于是,由勾股定理可得
由此可见,当PABCD=0时,或者是AC=0,或者是QP=0。而当QP=0时,或者B、D重合,或者BD⊥AC,必要性亦获证。
由性质(9)的证明过程,得到四点勾股差鲜明的几何意义:
(10)(勾股差与投影的关系)当A、C两点不重合时,分别以P、Q记B、D在直线AC上的投影,则
PABCD=2AC·QP。
由此出发,又可得到关于四点勾股差的一些有用的性质:
(11)勾股差的可分性
PABCD=PABCE+PAECD。
证明:分别以P、Q、R表示B、E、D在AC上的投影,则由(10)得
下面的性质,十分有助于勾股差的计算:
(12)若BX⊥AC,DY⊥AC,则
PABCD=PAXCY。
证明:这是因为B、X两点在AC上的投影相同,D、Y两点在AC的投影也相同。
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四点勾股差的应用。
[例6.5.3] 如图6-29,设△ABC的两高AD与CE交于H,求证:BH⊥AC。
证明:只要证明PABCH=0就可以了。由勾股差性质
图6-29
命题得证。
[例6.5.4] 如图6-30,ABCD和APQR是两个相似的矩形,求证:BP⊥RD。
图6-30
证明:只要证明PBDPR=0即可。由勾股差的可分性得
PBDPR=PBDPA+PBAPR。
又因BA⊥AD,PA⊥AR,得
PBDPA=PADPA,PBAPR=PBAAR。
所以 PBDPR=PADPA+PBAAR=PPAD+PBAR
=2AD·APcos∠DAP+2AB·ARcos∠BAR
=2(AD·AP-AB·AR)cos∠DAP=0。
最后一步用到∠DAP与∠BAR互补,以及两个矩形的相似性。
【注释】
[1]已故数学大师华罗庚在《1978全国中学数学竞赛题解》前言中就提到,那年命题时想出这个题目,但因没找到初等解法而作罢。
有关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的文章
为底的对数——自然对数。若用曲线y=下的面积引入自然对数lnx,则显得简单具体、直观性强,而且涉及的基础知识少,还把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与高等数学更密切地联系起来了。推论6.3.3对任意λ>0,有①也可不用压缩变换,直接用求导方法证明sx1=sλxλ。至此,可以引入自然对数了。定义6.3.2对0<x<+∞,记=lnx,并称函数y=lnx为x的自然对数。从两个定义及三个推论中,立刻得到自然对数的一系列性质。......
2023-10-17
康托尔集的豪斯多夫维度大约是0.63,科赫雪花的豪斯多夫维度大约是1.26,门格海绵看上去是介于面积和体积之间的某种概念,它的豪斯多夫维度大约是2.73。这些分形的存在模糊了各维度之间的边界。......
2023-11-22
[例4.4.1]试证明在△ABC中,若∠A=∠B,则a=b。用面积公式代入:由AB=AC,即得sinα>sinβ。[例4.4.3]在△ABC中,已知a>b,求证:∠A>∠B。由式得a=b,这与假设a>b矛盾。图4-22[例4.4.4]如图4-22,设△ABC中∠A的平分线为AP,求证:。[例4.4.6]已知△ABC中的∠A和b、c两边,求∠A的角平分线长。可见在AP⊥BC时取到最大值。由AB=CD,得sin∠APE=sin∠DQE。......
2023-10-17
在本章第一节的质量问题中,如果把曲线改为曲面,并相应地把线密度ρ(x,y)改为面密度ρ(x,y,z),小段曲线的弧长Δsi改为小块曲面的面积ΔSi,而第i小段上面的一点(ξi,ηi)改为第i小块曲面上的一点(ξi,ηi,ζi),那么在面密度为ρ(x,y,z)连续的前提下,所求的质量M就是下列和的极限:其中λ表示n小块曲面的直径的最大值.抽去它们的具体意义,就得出对面积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定义1 设曲......
2023-10-19
前面引入的新体系,逻辑结构图示见下页。欧氏几何的公理体系不止一种。欧几里得最早提出的公理体系是不严密的,现在大家所用的是由希尔伯特改进之后的公理系统,共5组20条。近代数学中,还有基于向量空间的外尔公理体系、基于距离概念的布鲁门塞尔公理体系等。我们提出的下列公理体系,主要是为了数学教育而创设,特别是为了中学数学教育的需要。这个新公理体系,是以度量为主体的公理体系。这些点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公理。......
2023-10-17
考点:空间几何体(2017全国I,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A.10B.12C.14D.161.如图,已知球O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内切球,则平面ACD1截球O的截面面积为().AB.C.D.2.(......
2023-10-15
余祖言,名淑身,字任直,又字慎之。余祖言幼承庭训,又受业于其族兄余子存与外舅李静甫,故学业早熟,年十六,中秀才,以学行兼优,拔为岁贡。光绪二十五年,余祖言至武昌,先后就读于晴川、勺庭书院。时田梓琴主持《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工作,余祖言极力参与。1906年,余祖言奉同盟会总部之命,离日归国,协理湖北分会工作,深入各界活动。楚翘之弟系留日学生,兄弟二人与余祖言、余诚交往甚密。余祖言毕生致力教育。......
2023-11-26
大禹治水勾股定理的称谓源于对直角三角形的认识。大禹应是世界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应用勾股定理者,其在治水实践中总结出了勾股术,用来确定两处水位的高低差。即大禹除了把勾股定理应用于治水工程之中,还把其数学原理渗透到国家的建章立制中。因此商高已漂亮证明了勾股定理。他注释了《周髀算经》,并作“勾股圆方图”,其中的“弦图”再次证明了勾股定理。......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