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太极拳锻炼:气血经络周流全身

太极拳锻炼:气血经络周流全身

【摘要】:《太极拳谱》谈到,太极拳锻炼的所有动作,都是人体各部位阴阳的变化,由拳势呼吸做起,要以气血周流全身,就少不了须通行于经络。在太极拳锻炼中要求气血周流全身,首要是疏通经络。练拳就要保持经络的畅通,才能使气血周流全身,维持人体各部位的营养平衡,保持身体健康无病。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脏腑为中心,经络又联系着所有脏腑,气血是依靠经络输送到全身各处,才能促使人体所有的功能活动。

太极拳谱》谈到,太极拳锻炼的所有动作,都是人体各部位阴阳的变化,由拳势呼吸做起,要以气血周流全身,就少不了须通行于经络。《黄帝内经》有云:“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在太极拳锻炼中要求气血周流全身,首要是疏通经络。经络向内连接五脏六腑,向外通达四肢百骸,不断地将气血灌输到全身每个部位,又能将病邪瘀毒排泄出体外。练拳就要保持经络的畅通,才能使气血周流全身,维持人体各部位的营养平衡,保持身体健康无病。杨澄甫说:“练太极拳应全身松开,不使有丝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自为束缚。”全身放松是为了经络畅通,又说:“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

关于人体气血的运行,杨氏家传拳谱《太极气血根本解》云:“血为营,气为卫。血流行于肉、膜、络,气流行于骨、筋、脉。筋甲为骨之余,发毛为血之余。血旺则发毛盛,气足则筋骨壮。故血气之勇力,出于骨、皮、毛之外壮。气血之体用,出于肉、筋、甲之内壮。气以血之盈虚,血以气之消长。消长盈虚,周而复始,终身用之,不能尽者矣。”

经络主要分为经脉和络脉,经脉又分为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络脉又分为别络、孙络与浮络。人体的十二正经分别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手三阴为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为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三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三阳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十二正经的所有阳经通于腑,运行于四肢的外侧;所有的阴经通于脏,运行于四肢的内侧,内通于脏腑,外贯于九窍。

奇经八脉为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督脉为总督一身之阳经,称为阳脉之海,运行于身体背部的正中。任脉为总任一身之阴经,称为阴脉之海,运行于胸腹部的正中。带脉有束带的含义,能起到约束纵向运行各条经脉的作用,其运行于腰围一圈。阴跷脉、阳跷脉有轻跷和健捷的意思,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经脉,能濡养眼目开合与下肢运动,运行于左右内外两侧。阴维脉、阳维脉对手足三阴和三阳经脉正常运行起到维系的作用,运行于左右内外两侧,与跷脉互为表里关系。冲脉为总领各经脉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正经之气血,故有“血海”之称,运行于腹壁与背壁之内。(www.chuimin.cn)

人体十二正经的气血运行路线,虽然是纵横交叉十分复杂,但从大体上讲:手三阴是由肺、心、心包走向手指;手三阳是由手指走向小肠、三焦、大肠。足三阴是从足趾走向脾、肾、肝;足三阳是由膀胱、胆、胃走向足趾。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脏腑为中心,经络又联系着所有脏腑,气血是依靠经络输送到全身各处,才能促使人体所有的功能活动。在太极拳锻炼的行功走架中,内气的一开一合、鼓荡和收敛,都与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真气在体内鼓荡时,为气贯于四梢由里达表,气血便通过手三阴的肺经、心经、心包经由内脏运送至手指端,并通过足三阴的脾经、肾经、肝经由内脏运送到足趾端。当真气在体内收敛时,为气敛入脊骨由表及里,气血便通过手三阳的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由手指端回归至内脏,通过足三阳的胃经、膀胱经、胆经由足趾端回归到内脏。真气的一开一合,气血的一收一放,这是阴阳的一次循环,十二正经在全身的阴阳循环也与奇经八脉关系密切,特别是任督两脉。因为任脉为阴脉之海,所有阴脉都应通过任脉而向外运送,督脉为阳脉之海,所有阳脉都应通过督脉而归返于内。

人的躯体和四肢都有阴面阳面之分,所有阴经都在阴面运行,所有阳经都行走在阳面,一般都配合在拳势呼吸的提放开合中实现。吸是提与合,本归属于阴,而经脉所运行的应是阳面,由末梢到头背归入内脏;呼是放与开,本归属于阳,而经脉所运行的应是阴面,由内脏走向胸到达末梢。继由末梢归向内脏,又由内脏送向末梢,如此循环不息,这也符合了太极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济的道理。内脏为经脉之根本,手指和足趾为经脉的末梢,气血由根行至梢,再由梢回至根不断循环运转,就能滋养全身。如果为了对某种内脏疾病的配合治疗,也可以单独针对某一经脉,配合拳势呼吸而使气血疏通,有利于病情的康复,所谓“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太极拳运动对气血在全身的运行,大多数练拳者都知道打通小周天,使任督两脉循环运转。任脉是阴脉之海,所有阴脉都汇合到任脉,督脉是阳脉之海,所有阳脉都汇合到督脉,随着拳势呼吸的一收一放、一张一弛,同时促使任督两脉不断地阴阳循环运转,也是练拳者之所求。跷脉和维脉是表里关系,拳谚有“跷脉一动百脉皆通”之说,所以有些练拳者很注重于阴跷与阳跷的运转,跷脉在全身的阴阳交叉运行,也会带动其他经脉的运转,才使气血周流全身无微不到。带脉是环绕腰围一圈与其他经脉都有联系,并带动着腰的左旋右转,冲脉有向上和向下的行走路线,在拳势呼吸中由于胸背部内壁冲脉的上行,便能起到胸平背直和立身中正的效果。也难怪有人会误认为有“骨升肉降”的感觉,其实只是一种错觉,然而能产生如此感觉的拳友,说明他对太极拳锻炼已有了一定的成就,初学者是不可能有这种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