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丹田内修:精、气、神之源

丹田内修:精、气、神之源

【摘要】:人体内的元气、元精、元神,也称为精、气、神,在养生学和中医学上被誉为人体的三大宝,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如果人体出现有漏精、泄气、走神情况时,很多疾病就会相继而来,对健康就造成了影响。人体三宝只能存在于体内,绝不可能流散到人体以外,而且这三者必须是并存,精与神的合一,称为精神;神与气的合一,称为神气;精与气的合一,称为精气。

人体内的元气、元精、元神,也称为精、气、神,在养生学和中医学上被誉为人体的三大宝,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精,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又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谓“夫精者,身之本也”。从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从功能上可分为生殖之精和脏腑之精。根据太极拳锻炼说,人体小腹部的关元穴与腰背部的命门穴中间的下丹田,便是藏精之处。

气,也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它是通过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而得以反映,也可概括为人体脏腑组织各种不同的功能活动。根据所反映的部位不同,可分别为水谷之气、脏腑之气和呼吸之气等。从所起的功能来讲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太极拳锻炼的中丹田,在胸口膻中穴与背部的夹脊穴中间,因上有宗气,下有元气,此处为藏气之所。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人体对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精气血液和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总括。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是指由心为主的神志,就是人体大脑思维的意识活动。太极拳锻炼的上丹,即头脸部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与后脑部玉枕穴之间,此为藏神之处,古人称为泥丸宫。

精宜固而不能枯,气宜养而不能衰,神宜聚而不能散,一个人能经常保持精满、气足、神旺,才是健康的身体。如果人体出现有漏精、泄气、走神情况时,很多疾病就会相继而来,对健康就造成了影响。人体三宝只能存在于体内,绝不可能流散到人体以外,而且这三者必须是并存,精与神的合一,称为精神;神与气的合一,称为神气;精与气的合一,称为精气。精气神必须是共荣共衰,同存同亡,三者缺一不可。一个人的精枯竭了,那么气也断了,神也散了;若气衰竭了,其精与神也将同时枯散;如果神散尽了,精与气也完了,生命也就不复存在。(www.chuimin.cn)

丹田修炼,自古以来都一直受到道家和养生家的重视,练太极拳就要讲究丹田修炼。但对于什么是丹田,丹田在何处,可能多数练拳人还很模糊。所谓丹田应分别为丹和田,丹是由精气神结合而成为丹气,田是人体内部的某一空间,是炼气和养气的小小庭院。根据人体三宝养藏的位置可分为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在头部印堂和玉枕中间,为藏神之所;中丹田在膻中和夹脊中间,为藏气之所;下丹田在关元和命门中间,为藏精之所。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就在“炼”和“练”字上,外练筋骨皮,内炼一口气,这一口气怎么炼?炼气的前期阶段必然是以练体为基础,就是将拳架动作练正确、练扎实,潜移默化之下改善了体质,此阶段为练体固精。炼气方法是由小到大,先有局部后有全身,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丹田内转法,随着拳势的提放开合,以意念带动丹田之气在腹腔内部上下、前后、左右运行。拳势提合时内气向后往上至夹脊归于中丹田,并配合外气呼吸为吸;拳势放开时内气向前往下至关元归于下丹田,并配合外气呼吸为呼;身躯左转时内气由右向左;身躯右转时内气由左向右。内气在腹腔内转动也起到了对内脏的按摩作用,同时使体内元精与元气相聚合成精气,此为炼精化气。有诀云:“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日出月入呼吸存。”前后、上下、左右内含一个“中”字,即是丹田之所在,下丹田为气根,内气归之于根,敛臀提裆使丹田之气不外泄,让真元之气养植于丹田。

第二阶段是小周天运转法,随着拳势的提放开合,以意念带动内气由督脉上升,由任脉下降的阴阳循环运行。拳势提合时内气由会阴向后往上,经命门、夹脊、玉枕至百会,配合外气呼吸为吸;拳势放开时内气由百会向前往下,经人中、天突、膻中至关元,养气于下丹田,配合外气呼吸为呼。督脉为阳脉之海可牵连着全身之阳脉,任脉为阴脉之海可通向全身之阴脉,起到打通任督两脉和阴阳互变的作用,此为炼气化神。有诀云:“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人体的脑髓部分称为泥丸宫,以聚神为主,泥丸一共分九宫,中央一寸方圆处为百神总会,故称百会。脑属阴,宜静不宜动,宜聚不宜散,静则安,动则伤,周天运转即为阳升阴降,升至泥丸终,降自泥丸始,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有诀云:“保我泥丸三奇灵,怡淡闭观内自明。”三奇者,即为精、气、神。

第三阶段为体呼吸法,内气随着拳势提放开合在全身范围一张一弛、一提一放、一开一合、一呼一吸。吸时为含胸拔背使内气贴于背并敛入脊骨,是由表及里;呼时内气松沉下丹田立身中正并贯注四梢,气势鼓荡并产生云蒸雾腾的感觉,是由里达表。此时全身气血随同拳势呼吸运行在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呼时由内脏经阴脉行至人体末梢,吸时由末梢经阳脉回归至内脏,如此阴阳循环运行,使气血周流全身,此为炼神还虚,即所谓:“气遍身躯不少滞”和“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道家修炼主张灭凡心,存真心,既要性空,又要心静,以虚为身,以无为心。佛家讲求苦海无边,四大皆空,凡尘俗事扰人又扰心,清静为修炼之本。调呼吸,运用吐纳之术摄取大自然的氧气化作人体之内气,以神取气,以精化气,以气包神,凝聚一团复归于根。有诀云:“仙人道士非为神,积精累气以成真,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至此阶段即修阴阳混元之气,所谓“三田往返调生息,混元两气造化机”,运用先天返后天,后天返先天,专心食气,保养太和,达到性命双修,才能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