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动作招式变化多端,有快有慢,有缓有急,属外形表现,而内形只需意、气、劲的贯注,所以说“变化万端”指的是技法,“理为一贯”指的是内劲。无论在走架或推手中,都必须贯以内劲,技法和内劲应相互结合,即拳架招式中有术法,术法中含内劲。功,就指的内劲,如拳架招式中只有技法而没有内劲贯注,称为花拳绣腿,好看不中用,一交手即为人所制。外家拳与内家拳所表现出来的功力是不同的。......
2023-10-17
在太极拳锻炼中经常会提起一个“气”字,如“气沉丹田”“气贴背”“气敛入骨”“气贯四梢”“气宜鼓荡”“行气如九曲珠”“气若车轮”“以心行气”“以气定身”等。以上所说的“气”指的什么气,练拳者必须要正确理解。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一般人都认为外家拳与内家拳之别在于,善于养气者为内家,不善于养气者为外家。其实,中华武术大多是内外兼修,拳术并无内家与外家之分,太极拳由柔练到刚,少林拳由刚练到柔,最后达到刚柔相济,都是从外形练到内形的内外兼修。锻炼步骤又都是由基本套路练起到双人对练,待练成武术散打后才能融会贯通,成为天下武术是一家。
武术虽无内外之分,而气却分内外,太极拳所指的“气”不是像空气一样的气体,也不是用口鼻呼吸的空气,而是指人体内在的精气,为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太极拳所练之气是人体内部固有的“气”,即道家所谓之“炁”,此“炁”与口鼻呼吸的空气完全是两种概念,故称为内气。内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它是通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而反映出来,内气也可以概括为人体脏腑组织各种不同的功能活动。人体内部固有的气是在母胎里已生成,所以被称为先天之气,它只能活动在体内,不可能被发放到体外。外气是口鼻呼吸之气,是大自然的空气,它的行径路线是从口鼻经过气管、支气管到肺叶,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为二氧化碳,也被称作后天之气。
内气根据其在人体内所分布的部位和活动范围不同,所能反映出的作用与功能不同,又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之气、水谷之气等。元气也称真元之气,它的活动范围在腹腔内,是由先天之精生成,藏于肾,所谓:“受之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元气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元气充沛就表示身心健康,反之则为禀赋不足。太极拳锻炼中的“气沉丹田”“气贴于背”“气敛入骨”“气宜直养而无害”,这些都指的是真元之气。古代道家称为“真炁”,而这“炁”字对现代人来说不易理解,所以在太极拳中就统称为内气。宗气的活动范围在胸腔内,它是由外气吸入后,与经脾胃生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它能帮助肺脏行呼吸,并注入心脉推行营血的功能,通过提、放、开、合与元气配合运动。元气与宗气都是人体内部的真气,以人体内的横膈膜为分界,膻中穴作为此二气上下协调的连接处。营气与血液溶合在一起称为气血,它的活动范围在血脉之内,循着血脉而周流全身。卫气的活动范围在血脉以外的骨肉皮毛,其性质剽悍滑疾有捍卫机体的作用。脏腑之气分布在各脏腑器官之内,有心气、肺气、胃气、肾气等。(www.chuimin.cn)
内气只能活动在体内,因为内气不是气体,是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西医动手术将病人腹腔打开,从中医角度讲是大伤元气,术后必须经一段时期静养或做一些轻微的运动待元气恢复。内气唯有在人体内部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脱离人体便毫无踪迹可寻,再也不可能自行收回到体内,与人体生理活动已经脱离了关系。内气与血液有所不同,鲜血是有踪可寻,抽出一部分血液可以制成血浆的实样,还能重新输入到人体内。而内气却不能,因为它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一旦离开了人体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气功和太极拳所练的就是这种内气。功夫练得再好也不可能将内气发放出体外,有些气功师鼓吹能异地发功或隔空打人,其实这些都是骗人的谎话。
太极拳的内功实际也是气功,是人体内气与劲力的结合,内气不可能脱离人体,绝不会发放到人体的外部去。但有人却宣扬太极拳锻炼能发出三道气圈说,说什么内气向胯周围能散发出直径为1米的胯气圈,向腰周围能散发出直径为80厘米的腰气圈,向肩周围能散发出直径为1米的肩气圈。人体的内气真能散发出体外吗?而且对散出体外气圈的尺寸如此精确清晰,引起人们对此论产生了疑惑。古时候的神怪故事中有某些妖精为了修炼,在晚上将体内元气凝练成一白色气团,对着月亮进行吐纳之术,但这仅属于神话故事,并非真实事件。太极拳锻炼讲科学,不是说神话故事,练拳练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拳势呼吸的提放开合、内气鼓荡时所产生一种心理感觉,有气势和氛围扩张的意象,包括“云蒸雾腾”或“潮水涨落”的感觉,这仅是身体散发出的微热量,并非是内气真的散出体外。《太极拳谱》云“气宜直养而无害”,就是要让真元之气涵养于丹田,丹田是涵养内气的最佳位置,加上敛臀提裆便能保护内气不外泄,所以对内气欲散发出体外之说是一种谬误。根据各人对拳义、拳理认识和理解程度的不同,使练拳者在行拳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某种意象在头脑中的映现,有正确和真实的感觉,也有错误和虚幻的感觉,我们一定要去伪存真,对太极拳理念进行深入理解,才能实现科学练拳。
有关推手进阶的文章
太极拳的动作招式变化多端,有快有慢,有缓有急,属外形表现,而内形只需意、气、劲的贯注,所以说“变化万端”指的是技法,“理为一贯”指的是内劲。无论在走架或推手中,都必须贯以内劲,技法和内劲应相互结合,即拳架招式中有术法,术法中含内劲。功,就指的内劲,如拳架招式中只有技法而没有内劲贯注,称为花拳绣腿,好看不中用,一交手即为人所制。外家拳与内家拳所表现出来的功力是不同的。......
2023-10-17
《太极拳谱》谈到,太极拳锻炼的所有动作,都是人体各部位阴阳的变化,由拳势呼吸做起,要以气血周流全身,就少不了须通行于经络。在太极拳锻炼中要求气血周流全身,首要是疏通经络。练拳就要保持经络的畅通,才能使气血周流全身,维持人体各部位的营养平衡,保持身体健康无病。人体的生理活动是以脏腑为中心,经络又联系着所有脏腑,气血是依靠经络输送到全身各处,才能促使人体所有的功能活动。......
2023-10-17
太极拳的内劲训练也称功力训练,人在运动时的一举一动,能量必在体内流动。太极拳的内劲首先是在走架中生成,走架要求“用意不用力”,虽然没有明显的蓄劲与发劲,但能使体内神、意、气、血周流全身,贯注于骨肉皮毛及筋脉,久久贯注内劲也日日增生。行拳走架重在以气运身,气贯四梢,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亦至焉,让气血周流全身,日积月累才能使内劲通灵。太极推手也是内劲训练的方式之一。......
2023-10-17
目前臭氧的制备方法有:无声放电法、放射法、紫外线辐射法、等离子射流法和电解法等。因此,产生的臭氧通常含有一定浓度的空气,称为臭氧化空气。据研究,臭氧的产量与电压的二次方成正比,增加电压可提高臭氧的产量,但电压高,耗电量大,介电体容易被击穿,元件的绝缘性要求也高,一般采用10~15kV左右电压。......
2023-06-19
人体内的元气、元精、元神,也称为精、气、神,在养生学和中医学上被誉为人体的三大宝,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如果人体出现有漏精、泄气、走神情况时,很多疾病就会相继而来,对健康就造成了影响。人体三宝只能存在于体内,绝不可能流散到人体以外,而且这三者必须是并存,精与神的合一,称为精神;神与气的合一,称为神气;精与气的合一,称为精气。......
2023-10-17
无论是单推手还是定步和活步双推手,凡是推手锻炼都要讲究盘圈,太极拳的理法贯穿于盘圈之中,盘圈就是太极拳的基本推手。图2—3定步四正推手图2—4定步四正推手甲顺圈、乙逆圈盘熟后,还须调手换圈为乙顺圈、甲逆圈互推。对于左右两脚的调换同样不必重新搭手换脚,也可以在盘圈中调换,定步四正推手中有进一退一,如甲要进一步,乙必退一步,称为换脚。......
2023-10-17
确定起火部位在车厢内之后,再根据起火点在发动机舱、驾驶室或行李箱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相关系统进行检查,确定其烧损状态,考察能够引起火灾的各种可能性。蓄电池安装在发动机舱内的情况较多,也有部分车型蓄电池安装在驾驶室内座椅下或行李箱内。......
2023-08-10
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从技艺要求上至少走架、推手和内劲蓄发这三部分内容必须训练,能熟练和掌握这三部分内容,才能称得上太极拳入门懂劲。推手是双人对练,要在完整的太极拳理论指导下进行锻炼。要想深入理解和明白拳理、拳法,掌握一招一式的攻防技击含义,并懂得神意、气血、内劲在体内的运行路线,走架与推手都是太极拳锻炼的必修课。......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