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推手进阶:改善技巧,提升成就

推手进阶:改善技巧,提升成就

【摘要】:沾、粘、连、随是太极推手的四种功手,亦是太极推手的基本原则。推手盘圈中有了沾连粘随的功夫,便能使从手臂感到对手动静上升到身心的感受,由感觉上升为知觉,推手目的就是锻炼知觉能力。与沾粘连随相反而行的,就是顶匾丢抗,沾粘连随为四种功手,顶匾丢抗是四种病手。

沾、粘、连、随是太极推手的四种功手,亦是太极推手的基本原则。推手盘圈中有了沾连粘随的功夫,便能使从手臂感到对手动静上升到身心的感受,由感觉上升为知觉,推手目的就是锻炼知觉能力。无论是掤捋挤按盘手,还是前弓后坐、左旋右转的变换,以及推手盘圈打轮,都必须遵循沾连粘随原则。所谓:“上下相随成一体,动作绵绵永相连。”

太极的本体为圆球状,盘圈打轮与沾粘连随相辅相成,在盘圈打轮中融合沾粘连随,在沾粘连随中实现盘圈打轮。所谓“掌中乱环落不空”“得其环中不支离”。“落不空”就是指一环扣一环,连绵不断;“不支离”就是指不能有破碎而应保持圆满。正如《太极拳谱》所云:“无使有断续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缺陷处。”“永相连”“落不空”“不支离”这都是指太极推手的盘圈过程,在沾粘连随中盘圈打轮,掌握沾粘连随的原则对提高推手水平极其重要。推手锻炼首先要明白“沾、粘、连、随”四字的深刻含义。在杨氏家传拳谱中,对沾粘连随的注解为:“沾者,提上拔高之谓也;粘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沾粘连随不可,斯沾粘连随功夫,亦甚细矣。”

太极推手锻炼目的是获取知觉功夫,推手中的听劲就是要掌握对手的信息,此“听”不是直接用耳去听,而是指手臂皮肤、肌肉和全身的感觉,须采用沾粘连随的手段去了解对方,掌握对手的动静。走架与推手都是为“求懂劲”,也就是知觉锻炼,走架重在寻找自身的感觉,推手重在寻找对手身上的感觉,这种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运觉、动觉,先有感觉而后才有知觉。推手中做到了沾粘连随才能获得知觉,没有沾粘连随,就不可能获得知觉功夫,就不可能炼就听劲能力,不会听劲也就不能知彼,若在不知对方虚实深浅的情况下盲目出击,岂有不败之理。通过走架懂得自身的动静开合,炼就知己功夫;通过推手懂得对手的动静虚实,是知人功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沾粘连随包含上下相随之意,沾粘是指手臂的接触;连随是指手臂的连接与随从,以及身腰腿脚的进退,紧盯不舍如影随形。

沾,在松柔的前提下与对手搭接沾着,绝不能用强力占据,也不能过于轻微,沾又如雨露沾着绿叶,似云雾迷漫着大地。

粘,在沾着的前提下所产生的吸引,如胶似漆不离不弃,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连,不仅是手臂肌肤的连接,更注重心意、神气、内劲相连,手臂肌肤的连接局限于体表,意连、气连、劲连,才是与对手内在连通,使双方连成一个整体,合二为一。

随,是随从,有连才有随,要随必须连,犹如火车地铁的车厢一节连着一节,一节随着一节向前行驶,动静急缓信息相通,牵一发而动全身。

沾、粘、连、随都是相互关联而无法分离的,没有沾就不可能有粘,没有粘也就没有连,没有连也就无从随。要想充分发挥太极拳的攻防技击功能,那就要灵活运用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技巧。若要以小力打大力,就必须掌握引进落空技巧,运用沾粘连随的功夫,获得灵敏的知觉功夫,获取对手的身体信息,并细致地对这些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和技法处理,这是太极推手锻炼的关键。(www.chuimin.cn)

与沾粘连随相反而行的,就是顶匾丢抗,沾粘连随为四种功手,顶匾丢抗是四种病手。对初练推手者来说很容易出现顶匾丢抗的毛病,可能一时也很难以掌握沾粘连随功夫,平时练习应谨遵沾粘连随这一原则,步步深入才能获得成效。

顶,就是双方之劲力互相顶撞,如甲方用力向乙方推击,乙方也用力向前挡住或用强力顶回去,就像两头牛头对头顶,互不相让的顶牛劲。这就成了以力顶力、以刚对刚、以实击实、纯阳无阴的硬手,违反了推手原则,也不符合太极拳阴阳虚实互变之理。

匾,就是手臂失去圆满的掤劲,手臂过分地退缩而瘪掉,形成肘贴肋、手贴胸的背势。

丢,就是将与对方粘搭的手丢落或逃离,这便失去了沾粘之劲,没有沾粘也不可能有连和随,失去了知觉运动只有挨打的份儿。

抗,就是相互对抗有过之而无不及,甲退一寸,乙进一尺,双方对峙互不相让,如拔河运动用力对拉。

杨氏家传拳谱对“顶匾丢抗”的注解云:“顶者,出头之谓也;匾者,不及之谓也;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太过之谓也。要知与此四字之病,不但沾粘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要沾粘连随,而不许顶匾丢抗,是所不易矣。”要避免顶匾丢抗之病,在与人推手盘圈中应用力适度,并做到无过不及,连绵不断,保持松柔,舍己从人,根据对手的动静虚实认真对待。

杨氏家传拳谱《对待无病》篇说:“顶、匾、丢、抗,失于对待也。所以谓之病者,既失沾粘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何以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匾丢抗相对于人也,要以沾粘连随对待于人。能如是,不但无对待之病,知觉运动自然可得,此后,可进于懂劲之功矣。”顶匾丢抗之病出于太过或不及,太极拳的一切动作都必须讲究“无过不及”,太过了,就会出现顶或抗;不及者,就会出现丢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