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认真”是练好基本推手的关键,要认真对待掤、捋、按、挤在盘圈中的连续性,要认真处理好全身上下动作的协调性,要认真配合好敌我双方的阴阳虚实变化,只有认真对待才能万无一失。基本推手的锻炼顺序为:单推手→定步四正推手→活步四正推手→大捋四隅推手。掤、捋、挤、按的手部动作应随着腰胯左旋右转而变化,配合腿脚的前弓后坐,习练者应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做到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
2023-10-17
沾、粘、连、随是太极推手的四种功手,亦是太极推手的基本原则。推手盘圈中有了沾连粘随的功夫,便能使从手臂感到对手动静上升到身心的感受,由感觉上升为知觉,推手目的就是锻炼知觉能力。无论是掤捋挤按盘手,还是前弓后坐、左旋右转的变换,以及推手盘圈打轮,都必须遵循沾连粘随原则。所谓:“上下相随成一体,动作绵绵永相连。”
太极的本体为圆球状,盘圈打轮与沾粘连随相辅相成,在盘圈打轮中融合沾粘连随,在沾粘连随中实现盘圈打轮。所谓“掌中乱环落不空”“得其环中不支离”。“落不空”就是指一环扣一环,连绵不断;“不支离”就是指不能有破碎而应保持圆满。正如《太极拳谱》所云:“无使有断续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缺陷处。”“永相连”“落不空”“不支离”这都是指太极推手的盘圈过程,在沾粘连随中盘圈打轮,掌握沾粘连随的原则对提高推手水平极其重要。推手锻炼首先要明白“沾、粘、连、随”四字的深刻含义。在杨氏家传拳谱中,对沾粘连随的注解为:“沾者,提上拔高之谓也;粘者,留恋缱绻之谓也;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沾粘连随不可,斯沾粘连随功夫,亦甚细矣。”
太极推手锻炼目的是获取知觉功夫,推手中的听劲就是要掌握对手的信息,此“听”不是直接用耳去听,而是指手臂皮肤、肌肉和全身的感觉,须采用沾粘连随的手段去了解对方,掌握对手的动静。走架与推手都是为“求懂劲”,也就是知觉锻炼,走架重在寻找自身的感觉,推手重在寻找对手身上的感觉,这种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运觉、动觉,先有感觉而后才有知觉。推手中做到了沾粘连随才能获得知觉,没有沾粘连随,就不可能获得知觉功夫,就不可能炼就听劲能力,不会听劲也就不能知彼,若在不知对方虚实深浅的情况下盲目出击,岂有不败之理。通过走架懂得自身的动静开合,炼就知己功夫;通过推手懂得对手的动静虚实,是知人功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沾粘连随包含上下相随之意,沾粘是指手臂的接触;连随是指手臂的连接与随从,以及身腰腿脚的进退,紧盯不舍如影随形。
沾,在松柔的前提下与对手搭接沾着,绝不能用强力占据,也不能过于轻微,沾又如雨露沾着绿叶,似云雾迷漫着大地。
粘,在沾着的前提下所产生的吸引,如胶似漆不离不弃,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连,不仅是手臂肌肤的连接,更注重心意、神气、内劲相连,手臂肌肤的连接局限于体表,意连、气连、劲连,才是与对手内在连通,使双方连成一个整体,合二为一。
随,是随从,有连才有随,要随必须连,犹如火车与地铁的车厢一节连着一节,一节随着一节向前行驶,动静急缓信息相通,牵一发而动全身。
沾、粘、连、随都是相互关联而无法分离的,没有沾就不可能有粘,没有粘也就没有连,没有连也就无从随。要想充分发挥太极拳的攻防技击功能,那就要灵活运用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技巧。若要以小力打大力,就必须掌握引进落空技巧,运用沾粘连随的功夫,获得灵敏的知觉功夫,获取对手的身体信息,并细致地对这些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和技法处理,这是太极推手锻炼的关键。(www.chuimin.cn)
与沾粘连随相反而行的,就是顶匾丢抗,沾粘连随为四种功手,顶匾丢抗是四种病手。对初练推手者来说很容易出现顶匾丢抗的毛病,可能一时也很难以掌握沾粘连随功夫,平时练习应谨遵沾粘连随这一原则,步步深入才能获得成效。
顶,就是双方之劲力互相顶撞,如甲方用力向乙方推击,乙方也用力向前挡住或用强力顶回去,就像两头牛头对头顶,互不相让的顶牛劲。这就成了以力顶力、以刚对刚、以实击实、纯阳无阴的硬手,违反了推手原则,也不符合太极拳阴阳虚实互变之理。
匾,就是手臂失去圆满的掤劲,手臂过分地退缩而瘪掉,形成肘贴肋、手贴胸的背势。
丢,就是将与对方粘搭的手丢落或逃离,这便失去了沾粘之劲,没有沾粘也不可能有连和随,失去了知觉运动只有挨打的份儿。
抗,就是相互对抗有过之而无不及,甲退一寸,乙进一尺,双方对峙互不相让,如拔河运动用力对拉。
杨氏家传拳谱对“顶匾丢抗”的注解云:“顶者,出头之谓也;匾者,不及之谓也;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太过之谓也。要知与此四字之病,不但沾粘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要沾粘连随,而不许顶匾丢抗,是所不易矣。”要避免顶匾丢抗之病,在与人推手盘圈中应用力适度,并做到无过不及,连绵不断,保持松柔,舍己从人,根据对手的动静虚实认真对待。
杨氏家传拳谱《对待无病》篇说:“顶、匾、丢、抗,失于对待也。所以谓之病者,既失沾粘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何以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匾丢抗相对于人也,要以沾粘连随对待于人。能如是,不但无对待之病,知觉运动自然可得,此后,可进于懂劲之功矣。”顶匾丢抗之病出于太过或不及,太极拳的一切动作都必须讲究“无过不及”,太过了,就会出现顶或抗;不及者,就会出现丢和匾。
有关推手进阶的文章
所以说“认真”是练好基本推手的关键,要认真对待掤、捋、按、挤在盘圈中的连续性,要认真处理好全身上下动作的协调性,要认真配合好敌我双方的阴阳虚实变化,只有认真对待才能万无一失。基本推手的锻炼顺序为:单推手→定步四正推手→活步四正推手→大捋四隅推手。掤、捋、挤、按的手部动作应随着腰胯左旋右转而变化,配合腿脚的前弓后坐,习练者应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做到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
2023-10-17
活步四正推手法示意图甲乙双方相对而站,各出右脚于对方裆前。图3—4活步四正推手如此往复循环,沾粘连随,不顶不丢,一进一退,连绵不断。太极拳动作都应走圆圈,所以活步四正推手不仅手上掤捋挤按的盘圈不丢,步法上也应有右圈和左圈之分,甲乙二人一进一退时位置是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斜向交错,而不是正面相对直来直去。......
2023-10-17
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从技艺要求上至少走架、推手和内劲蓄发这三部分内容必须训练,能熟练和掌握这三部分内容,才能称得上太极拳入门懂劲。推手是双人对练,要在完整的太极拳理论指导下进行锻炼。要想深入理解和明白拳理、拳法,掌握一招一式的攻防技击含义,并懂得神意、气血、内劲在体内的运行路线,走架与推手都是太极拳锻炼的必修课。......
2023-10-17
下面的就是发生在一个中国留学生身上的真实故事。当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进修资管硕士学位时,有一门课程要求他和班上的其他三名同学一组到一家企业去实地参与编写一份企划方案。第二天他在拿到成绩时发现自己得的竟然是一个B,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另外三个美国同学拿的却都是A。......
2023-08-17
既然称为内劲,必然是属于人体内在的能量,不可能是从人体以外传递来的力量。太极内劲就是人体所具有的能量,是通过长期锻炼而获得的,蓄劲是人体能量的聚合,发劲是人体能量的释放。心意与内气相合,内气与劲力相合,意、气、力相合称为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在运劲和发劲时意、气、劲必须合一。达到外三合与内三合,这才形成整劲。......
2023-10-17
掌握推手中的平衡主要在于练,练以致用,推手盘圈一般是手臂对手臂,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手法应对和技击,在引进落空及我顺人背的一瞬间,运用弹性劲力将人击出。习拳者若要将推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发挥得游刃有余,就必须正确处置好全身各部位轻重浮沉、阴阳虚实的变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虚中含实,实中含虚,在变化中又不断调整平衡。......
2023-10-17
能沾粘连随才能舍己从人,从人必须舍己。舍己从人是听劲懂劲的必由途径,只有从人才能知人。舍己与由己是相对而言,先舍己,后由己;从人与诱人也是相对而为,从人之时带诱人,诱人之间为从人,先从人,后诱人。有我化无我,无我藏有我,舍己从人,从人还得由己,舍己是表象,从人是手段,由己是目的,诱人深入腹地是为引进落空,便可一举而击之,这就是太极拳的技击特点。......
2023-10-17
走架时通过自我意识去了解自身的动作含义,明白气血在全身的流转过程,以及内劲在身上的运行情况,所以走架又称为知己功夫。走架为求懂自己之劲,须靠领悟;推手是为求懂彼方之劲,须靠知觉,无论是在走架或推手的锻炼中,其目的都是求懂劲。懂劲必须是知己知彼,关键在于一个“知”字,知有真知、不知、半知。掌握知觉运动,才能进入懂劲阶段,懂劲之后自能阶及神明。......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