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太极推手:盘圈打轮与松散推手的区别

太极推手:盘圈打轮与松散推手的区别

【摘要】:走圆是太极拳运动的本原,如欲出击就必须沿圆圈上的切点线路发力,这一切线的落点就组成方,太极推手讲究有方有圆,因此,太极推手也称作盘圈打轮。目前太极拳推手行列中,正规的盘圈打轮推手比较少了,很多推手都只是拉扯扭打,既不是盘圈推手又不像打散手,姑且称为松散推手吧。

杨氏家传拳谱《太极圈歌》言:“进圈容易退圈难,不离腰顶分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推急缓,云龙风虎想周旋。惯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终出奇。”

太极推手属于双人对练,用以训练灵敏的知觉功夫,是求懂劲的重要锻炼方法,绝不是论功夫的高下,也不是谁胜谁负的竞技比赛。太极拳属于中华武术,是一种具备攻防技击的拳术,走架、推手、蓄发和器械锻炼都离不开攻防技击,这也是太极拳锻炼目标之一。推手是太极拳特有的双人锻炼形式,单推手、定步四正推手、活步四正推手、大捋四隅推手,都是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技法盘圈打轮,并训练手臂的知觉能力,测试身体的知觉灵敏程度。走架中要寻找知己的感觉,推手盘圈中是追求知彼的感觉。训练知觉的能力,除了懂得推手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技法,还必须掌握推手的基本原则。

太极拳的动作都是在划圆,推手盘圈走的也是圆形路线,也称打环。走圆是太极拳运动的本原,如欲出击就必须沿圆圈上的切点线路发力,这一切线的落点就组成方,太极推手讲究有方有圆,因此,太极推手也称作盘圈打轮。前辈拳家都严格遵照盘圈的原则教授推手,盘圈也成了推手的一种规矩。所谓基本推手,就是运用掤捋挤按之法盘圈打轮,各种攻防技击的方法都应在盘圈中实现,各门各派的推手都讲究盘圈,仅在具体教学的锻炼形式和方法上略有不同而已。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一种“摸劲推手”,不用盘圈打轮,不讲究什么手法、步法、身法、眼法,也没有闪展腾挪和劲力蓄发,只需双方手搭手缓慢地摆动着相互摸劲,倒不伤身体又不伤和气。目前太极拳推手行列中,正规的盘圈打轮推手比较少了,很多推手都只是拉扯扭打,既不是盘圈推手又不像打散手,姑且称为松散推手吧。这样的推手方式完全背离了传统的推手原则,既不讲究基本形式,又不在乎基本技法,也不遵守基本原则。这样的松散推手虽自由自然,不用讲究太极推手的规矩,也不限于太极拳独门锻炼,一搭手即可让人跌出,任何拳种拳术都可以适用。(www.chuimin.cn)

“方为开展,圆为紧凑”,有方有圆便成为太极拳的规矩,圆为规,方为矩,杨式太极推手更重视规矩,先要明规矩、熟规矩,然后才能丢规矩而合规矩。无论在走架或推手中,其一招一式都必须讲究方圆,有方有圆才合乎规矩。

杨班侯所传的《乱环诀》云:“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相随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手脚并进横直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杨氏拳谱中关于推手盘圈的歌诀《太极圈》云:“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腿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此为动功未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要用天盘从此窥,久而久之出自然。”推手盘圈打轮,有圆也有方,对圆和方的释义在杨氏家传拳谱《太极正功解》中有云:“太极者,圆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圆也;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圆之出入,方之进退,随方就圆之往来也。方为开展,圆为紧凑,方圆规矩之至,孰能出此以外哉?”太极推手的规矩必须讲究有方有圆,定步四正推手中掤、捋、挤、按四法的运转必为圆形,活步四正推手不仅手上有圈,步法进退也走圆,即便是大捋四隅推手其步法及手法均是走圆,走圆是太极拳的运动本原。推手致用是在圆圈中运用“引进落空”技巧,当我顺人背的一瞬间顺着圆中的切线,运用弹性劲力将人击出为方,被击者只觉得受一股弹力而跌出,却毫无痛楚。

先师张玉传授推手锻炼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一定要从单推手开始,待平圈、立圈、顺圈、逆圈都盘得熟练后,再练定步四正盘手,以后再练活步四正和大捋四隅,凡是基本推手都必须盘圈打轮。推手中除了左右换圈,还有单分手和双分手,无论换圈调手还是分手,均应走圆圈,即使到后阶段所练的化打蓄发也应该在盘圈中进行。推手也是打环,紧要的是环环相扣,方圆变幻,盘圈打轮在杨式太极推手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