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社团主要是指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自愿加入,围绕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开展活动,发挥专业人员、专业组织的专长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社团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为单位会员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高个人会员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专业性社团的服务可分为协助政府、会员服务与行业服务,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提高专业性社团的服务水平。......
2023-10-17
图书馆是一个收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并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可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个人组织开办。“图书馆”是外来语,在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我国历史上用于藏书的场所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等,如少林寺的藏经阁、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等。现代图书馆除了收藏书和各种出版物,还包括保存在微缩胶片、磁带、硬盘、盒式磁带、录像带和CD、DVD光盘等各种媒介上的地图、印刷物或者其他档案和艺术作品。
依据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对图书馆职能范畴的认定,图书馆职能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四条。另外,图书馆还具有丰富精神生活、提供文化娱乐等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图书馆产生于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需要。有了图书馆,人类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能系统地保存并流传,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少林寺的藏经阁中的武功修炼书籍,记录了各种武功套路。图书馆也是社会教育机构,直接面向全社会,包括学校、青少年、成人劳动者等各种对象。传递科学情报也是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现代图书馆丰富、系统、全面的图书以及电子信息资料,成为图书馆从事科学情报传递工作的物质条件。图书馆加工、处理其收藏的人类长期积累的智力资源,是对这种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图书馆将这些图书资料提供利用,是开发图书馆用户的脑力资源。另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程度是国家文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可满足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文化生活,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职能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图书馆类型有公共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经济学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图书馆业务工作由图书馆文献收集整理和文献传递使用两大系统组成。文献收集整理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典藏,文献传递使用包括文献流通推广和情报服务。文献收集奠定了整个图书馆工作的物质基础。在订购、选购、邮购、代购图书、资料之前,要确定图书馆的收藏原则、收藏范围、收藏重点和采选标准,了解馆藏情况、文献的种类与复本数、各类藏书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哪些书刊可剔除、哪些书刊要补缺等。文献整理包括文献的分类、主题标引、著录和目录组织等业务。文献典藏主要包括书库划分、图书排列、馆藏清点和文献保护等。其中,文献保护包括图书装订、修补、防火、防潮、防光、防霉和防虫以及防止机械性损伤等。文献流通推广和情报服务业务包括发展读者(如发放借书证)、读者研究、文献流通和推广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文献复制服务、馆际互借、流动图书馆服务等)、馆藏报道、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读者教育等。
图书的分类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业务,是图书馆为了方便图书收藏和借阅需采取的方法,称为图书分类法,一般分类法分为基本法和附加法,基本法按主题分类,附加法按年代、地域、语言分类,也可人为按版本、规格等分类。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简称中图法,使用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基本采用进位制编号法,供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使用。将所有学科的图书按其学科内容分成几大类,每一大类分为许多小类,每一小类再分为子小类。最后,每一种书都可以分到某一个类目下,每一个类目都有一个类号。另外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本)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等。中图法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分别为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哲学、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
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称为图书馆学。其目的是总结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实践经验,建立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图书馆的管理有图书馆开支、书籍工作、书籍使用和狭义上的图书馆管理等工作。
图书馆服务指图书馆通过各类资源和自身专业能力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知识、信息及相关文化活动需求的工作。
图书馆服务具有一定的特性,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 28220—2011)》中规定了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应当免费,并且要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并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偏远地区公众等的特殊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也指出“任何人,不论其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民族、语种或社会地位如何,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利用常规服务与资料的用户,如小语种读者、残疾人、住院病人或囚犯,公共图书馆必须提供特别服务与资料”。(www.chuimin.cn)
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是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2]。
硬件资源指图书馆实体建筑指标,包括建筑功能总体布局、包含的电子信息设备等。比如公共图书馆建筑功能总体布局应以服务读者为中心,与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安全节能、朝向和通风良好;少年儿童阅览区应与成人阅览区分开,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可设室外少年儿童活动场地;视障阅览室宜设在图书馆本体建筑与社会公共通道之间的平行层等。再如公共图书馆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宽带接入以及信息节点供读者使用。信息节点指在馆内与局域网或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接口,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明确指出阅览室的信息点设置应不少于阅览座位数的30%,电子阅览室的信息点设置应多于阅览座位数,有条件的可提供互联网无线网络接入服务。
人力资源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受过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应平等对待所有公众,尊重和维护读者隐私。图书馆应配备数量适宜的工作人员,公共图书馆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占在编人员的75%以上,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公共图书馆要配备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同图书馆所需的人员数量的配备,应兼顾服务时间、馆舍规模、馆藏资源数量、年度读者服务量等因素。
文献资源指馆藏文献、呈缴本、政府出版物等。馆藏文献包括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缩微文献等。馆藏印刷型文献以图书、报刊合订本为主,馆藏电子文献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视听资料等。呈缴本是指根据有关法律或法规规定,出版者每出版一本新书刊都要免费呈缴给指定图书馆一定的样本。
图书馆在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体现出一定能力和效率,即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可以用来评价图书馆的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从基本服务、拓展服务、服务效率三个方面考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是保障和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包括固定的服务时间、流动服务、因地制宜的总分馆服务等。拓展服务包括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的网上书目检索、参考咨询、文献提供等远程网络信息服务以及为个人、企事业机构及政府部门提供多样化的、灵活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服务效率包括文献加工处理时间、闭架文献获取时间、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馆藏外借量、人均借阅量、电子文献使用量、文献提供响应时间、参考咨询响应时间等指标。图书馆应提供多样化的文献咨询服务方式,包括现场、电话、信件、传真、电子邮件、网上实时、短信等,有效缩短收到读者咨询提问至回复读者之间的响应时间。
另外,公共图书馆还需进行服务宣传,如服务告示、馆藏揭示、活动推广等。如遇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突发事件需临时闭馆或关闭部分区域、暂停部分服务时,应及时向读者公告;图书馆应借助计算机管理与书目检索系统,将纸质、电子和缩微等不同载体的馆藏文献目录向公众揭示,提供题名、著者、主题等基本检索途径,方便读者查询,并通过网站、宣传资料、专题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推介最新入藏的文献和特色馆藏。
研究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称为图书馆服务理论,研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读者心理、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效果评价、服务过程中的社会因素等问题,如文献检索研究、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等[3]。文献检索是指从一个文献集合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信息的活动、程序和方法,重点是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文献及其内部信息构成方式、文献检索理论、检索系统和检索工具、检索语言和检索方法等。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探索图书馆由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
有关文化与科技融合初探的文章
专业性社团主要是指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自愿加入,围绕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开展活动,发挥专业人员、专业组织的专长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社团组织。其主要功能是为单位会员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高个人会员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专业性社团的服务可分为协助政府、会员服务与行业服务,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提高专业性社团的服务水平。......
2023-10-17
新媒体的传播机制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机制。下面列举一些数字文化的传播方式。病毒式传播是使受众可以在参与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受益,让受众同时成为传者和转发者,利用大众的力量,以人际圈携带信息迅速蔓延的传播方式。三类人群层层影响,构成裂变式的扩散传播。不同传播方式传播效果不同,需要量化传播效果。......
2023-10-17
智慧教室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图6.1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网络技术在智慧教室中作用明显,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立学校使用的超网,是一个安全的在线封闭社区系统,采用严格的隐私和安全防护措施,用于推进教学,让学生、家长和教师能更好地互联互通。其基于部署在智慧教室内部的各类传感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方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会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交流。......
2023-10-17
本节主要思考文化信息中立体声音、立体图像、运动图像的采集技术。全息技术用于立体图像的记录,全息摄影指利用光波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的光波的振幅及相位信息的技术。图9.2《蒙娜丽莎》高清晰三维图像数据除了声音、图形图像外,一些特殊文化的特殊方面也可通过相应传感器获取,如温度、湿度、气味、手感等。如传统食品制作中的味道可以通过电子鼻拾取,即用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响应图案来识别气味。......
2023-10-17
非线性失真是由于振动系统的振动和信号的波动不完全一致造成的,在输出的声波中增加一新的频率成分。普通双声道立体声有左、右两侧声音,环绕立体声可产生围绕感和扩展感的音响效果。Digital Theater Sound标准采用线形预测和自适应小波编码,减少声音数据冗余度的同时保留了尽可能多的原声,压缩比可达4∶1。声学设计[2]在声音的真实再现中地位重要,可以在声学方面对声音再现环境给予规划和建设。......
2023-10-17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相对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增加的内容有:·文化创意。·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的生产。......
2023-10-17
数据库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应用领域的通用数据处理系统,存储的是属于企业和事业部门、团体和个人的有关数据的集合。物理数据层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储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数据模型是设计和表示应用的静态与动态特性及完整性约束的完全数学定义的概念集合,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2023-10-17
传统媒体一度是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主要方式,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媒体的不足之处日益凸显。优先数字出版[2]指的是出版商或个人在印刷版出版之前通过数字传播媒介出版数字版定稿,是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认可的一种正式出版形式。......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