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不是说数字信号一定比模拟信号好,数据采用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是由数据的性质和传输的媒介所决定的。传输媒介又被称为传输介质,是通信系统中连接数字文化的数据发送方与数字文化数据接收方的物理通道,常见的用于传输数字文化数据的传输媒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媒介等。......
2023-10-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4]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具体地,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的概念,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而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实物形式。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类,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29个[5],包括:
2001年通过的:昆曲;
2003年通过的:中国古琴艺术;
2005年通过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
2007年通过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9年通过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011年通过的:皮影戏。
另外,我国入选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列入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2010年列入的: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福建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及中国活字印刷术;
2011年列入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7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共498人,加上前三批已公布的1 488人,共计1 986人。
各省、自治区、市、县、镇也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河南省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372项。西藏自治区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至2013年2月,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计323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21名。其中,西藏的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101个传统文化项目入选,其中包括聂荣杂玛童话故事、门巴族萨玛酒歌、萨迦寺羌姆、拉萨堆绣唐卡、尼赤派藏文书法、优·敏芭古藏香制作技艺等,这意味着一批延续了千百年的藏民族传统文化将得到保护和传承。(www.chuimin.cn)
湖北省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专班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数据库,并在全省推广使用,截至2011年6月,共完成录入项目12 216条、传承人9 688名,图文声像等素材20 359个。并确定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名录,包括:恩施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夷陵区、郧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鱼洋关镇、利川市柏杨坝镇、建始县长梁乡、来凤县百福司镇、宣恩县沙道沟镇、房县门古寺镇、通城县麦市镇、曾都区洛阳镇。
以下简单介绍包括昆曲、芜湖铁画、嘉善田歌、凤阳花鼓、侗族大歌等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读者思考如何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如昆曲,不仅需要考虑其真实声音的采集与数字化,而且需要考虑人物形象、色彩等视觉感受的采集和数字化,还要进一步考虑表演者的神态、动作等信息的获取。再如芜湖铁画有剪、锻、焊漆等工艺程序,如何进行电子化的保护。
昆曲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14世纪、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唱腔“中州韵”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表演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昆曲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芜湖铁画,也称铁花,它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砚,锻铁为画。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自成一体,逐渐享誉四海。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锻技艺术。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图3.1是芜湖铁画中的经典作品。
图3.1 芜湖铁画——马
嘉善田歌[6]通常称为“山歌”、“田山歌”,是吴歌的一种,流行于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上海青浦等地。嘉善田歌历史悠久,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吴声歌曲”中已经收有嘉善田歌。田歌的曲调有“滴落声”、“大头歌”、“羊早头”、“落秧歌”、“平调”、“急急歌”、“小快板”等。曲调共有七个,即“平调”、“滴落声”、“急急歌”、“落秧歌”、“埭头歌”、“羊骚头”、“嗨罗调”。前三种曲调一般由一人演唱,后四种曲调是由“起头”、“卖”、“细腰”、“撩梢”、“满棚叫”等演唱方式,几个人有机配合,形成独唱、接唱、齐唱的特有形式。一般多是一人演唱,也有歌班的组合。歌班由三人、五人、七人、九人组成,成员分工明确,各自固定唱“起头”、“卖”、“撩”、“二卖”、“细腰”、“撩梢”等段落。曲调节拍以慢板为主,也有一拍一字、一拍二字甚至一拍三字的“急急歌”。嘉善田歌的代表作有《五姑娘》、《呆老公》、《小犀牛》、《四个姑娘去踏车》等。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流行于明清时期。历史上凤阳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代表作有《凤阳歌》、《鲜花调》、《王三姐赶集》、《孟姜女》等。图3.2为清代顾见龙绘“花鼓演唱图”[7]。
图3.2 顾见龙绘“花鼓演唱图”
侗族大歌[8]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目前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演唱方式、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场合独具特点,属于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侗族大歌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间习惯又可分为四类:即嘎听、嘎嘛、嘎想、嘎吉。其中的嘎听是最精华的部分。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
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制定的相关法规有《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并积极推进“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在全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国务院规定每年六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举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在枣庄举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受到我国的重视,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开展了多项计划,通过了一些相关的文件。如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2届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约的宗旨[9]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尊重有关群体、团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鉴赏的重要性的意识;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共有四个主要计划:宣布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活着的人类财富”;濒危语言;世界传统音乐。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如何保护也是社会各界思考的问题,如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部分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乡土文化,是草根文化。要避免和传统文化的断裂,要设法保留或者让传统文化能够在新的文化环境里有一个生存之地。不能让现在城市的这种统一的文化成为唯一的文化,地方戏、民歌还要继续传承下去。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保护方法、观念等不同。作为典型,略览《传统节日文化论坛》[10]上专家对中华传统节日保护的看法。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重亲情、讲伦理,崇尚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社会和谐,人自身要有一种和谐,并且是天人合一的和谐。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认为,保护最核心的、最基本的性质,最重要的功能,不要让其性质和功能产生非常严重的改变,这样才能使文化传统能够很好地延续下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认为,传统节日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龙头,应该注重整体性保护。具体做法是建立传统节日保护的文化生态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吕品田研究员认为,节日有着表情、缅怀、祝福、庆贺、祈愿等种种内涵,保护传统节日文化,要和节气、时令、气候、水土这些东西关联在一起,和祭祀、祈祷、纪念、敬仰、吟诵等这样一些民俗事项关联在一起。
有关文化与科技融合初探的文章
但并不是说数字信号一定比模拟信号好,数据采用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是由数据的性质和传输的媒介所决定的。传输媒介又被称为传输介质,是通信系统中连接数字文化的数据发送方与数字文化数据接收方的物理通道,常见的用于传输数字文化数据的传输媒介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媒介等。......
2023-10-17
智慧教室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图6.1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网络技术在智慧教室中作用明显,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立学校使用的超网,是一个安全的在线封闭社区系统,采用严格的隐私和安全防护措施,用于推进教学,让学生、家长和教师能更好地互联互通。其基于部署在智慧教室内部的各类传感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方式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会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交流。......
2023-10-17
世界上最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国家是日本,1950年5月颁布的《文化财产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无形文化遗产的范畴。2006年11月2日,文化部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于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在传承和开发名义下造成的文化破坏,这两个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乎成为难分难解的纠缠在一起的矛盾体。......
2023-08-21
新媒体的传播机制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机制。下面列举一些数字文化的传播方式。病毒式传播是使受众可以在参与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受益,让受众同时成为传者和转发者,利用大众的力量,以人际圈携带信息迅速蔓延的传播方式。三类人群层层影响,构成裂变式的扩散传播。不同传播方式传播效果不同,需要量化传播效果。......
2023-10-17
沿海地区的人为了纪念她,尊她为“妈祖”“海神娘娘”,并逐渐形成祭祀妈祖的习俗。妈祖本是一位民间海神,经过皇帝们的累累加封,又成为官方海神,最终确立了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海路的拓展,妈祖又成为国际神祇,有了世界性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妈祖祭典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时间:2009年......
2023-08-04
数据库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应用领域的通用数据处理系统,存储的是属于企业和事业部门、团体和个人的有关数据的集合。物理数据层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储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数据模型是设计和表示应用的静态与动态特性及完整性约束的完全数学定义的概念集合,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
2023-10-17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相对于《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增加的内容有:·文化创意。·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的生产。......
2023-10-17
非线性失真是由于振动系统的振动和信号的波动不完全一致造成的,在输出的声波中增加一新的频率成分。普通双声道立体声有左、右两侧声音,环绕立体声可产生围绕感和扩展感的音响效果。Digital Theater Sound标准采用线形预测和自适应小波编码,减少声音数据冗余度的同时保留了尽可能多的原声,压缩比可达4∶1。声学设计[2]在声音的真实再现中地位重要,可以在声学方面对声音再现环境给予规划和建设。......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