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节中我们知道,复数与平面内的点或向量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我们对复数、平面内的点和向量不加区别.除此之外,复数也可与球面上的点一一对应,并用球面上的点来表示,具体做法如下:取一个球面,使之与复平面z相切于原点,球面上的一点S与原点重合,如(图1-5).通过点S作一条垂直于复平面的直线与球面交于另一点N,我们称N为北极,S为南极.对于复平面内任何一点z,现在用直线段将点z与北极N连接起来,那......
2023-10-30
其政闷闷a,其民淳淳b。其政察察c,其民缺缺d。
祸兮福之所倚e,福兮祸之所伏f。孰知其极g?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h,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i,廉而不刿j,直而不肆k,光而不耀l。
◤注释
a闷闷:质朴平和。b淳淳:淳厚知足。c察察:精明严苛。d缺缺:狡诈伪饰。e倚:依傍。f伏:隐伏。g极:终极。h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转变为邪,善转变为恶。i方而不割:方正但不伤害人。j廉而不刿:锐利但不刺伤。k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l光而不耀:光亮但不炫耀。耀,有刺眼夺目的意思。引申为炫耀。
◤译文
统治国家平和宽容,人民就淳厚质朴。为政严苛,人民就狡黠诡诈。
灾祸,幸福依傍在其中。幸福,灾祸隐藏在其内。谁知道它们互相转化的法则?那是没有一个定准的。正会转变为邪,善会转变为恶,人们对此的迷惑,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所以,有“道”的圣人方正但不伤人,锐利但不刺伤,直率却不放肆,明亮但不炫耀。
无为之治
本章讲“无为之治”,兼及矛盾双方对立转化的道理,这是道家文化中的重要执政理念。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老子认为,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可使社会风气淳厚朴实,人民才可以安然自在,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相反,政治严苛,则会导致民风狡诈,社会混乱。
闷闷,平和的意思,就是不耍聪明,不玩花招。实行“无为而治”,不刑罚,不扰民,才能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形成有益的领导,使人民淳朴、安分、厚道。(www.chuimin.cn)
民风淳朴是盛世太平的最好说明,正如诗人所吟“长日唯消一局棋”的境界。因为日子过得悠闲,便会无烦无恼,优哉游哉。“不为无聊之事,何以度此有涯之生。”各种娱乐休闲的活动也就多了,人民会想法消磨时间,自然也就会拉动内需了。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治理国家如果太过于严苛,以致扰民不断,那么人民就会愚顽无知,遇到事情想不通,容易偏执一端,发生争讼之事。这和“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形成鲜明对比。
“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为人处事聪明过了头,会给人太精明的感觉,从而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自然很少有同伴了。
祸福相倚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涡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祸与福互为因果。得意是失意的开始,失意是得意的起端。这是老子对人生得失的辩证思考,一切事物都在对立的状态中交替变化。“塞翁失马,焉却非福。”祸到了极点,福就来了。福到了极点,跟着便是祸了。互为因果,循环交替。但是“孰知其极”,谁知道什么是祸的极点,什么又是福的极点?
知道了这个道理,就是不要做到极点,就是事物相互转变的临界点,就是“其无正”。 所以,事事都要留意,不要做到极点,享受也不要到极点,不然就会乐极生悲,发生危险。不要太正了,正到了极点,就是“不正”,矛盾双方就会朝相反的一面转换。
为什么做人不要太正呢?因为“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这是老子关于事物相反相成、循环往复不断转化思想的具体阐述。一个东西偏了,把它扶正,扶得过了,又偏向了另一边。至于说什么是对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切在于各人的看法,矫枉过正,正也成了“不正”。同理,为“善”过度了,也是问题。凡事一过就错。过与不及都是毛病。不聪明固然不好,而聪明太过的人,属于“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们对此的困惑实在太久了,不懂得这些道理。所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做人要方正,但不要因为“方正”而割舍所有,就是要有所包容。方正到割舍其他,就是不能容物。为人清廉,可是不要廉得像刀割一样,连肉也削掉了。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做人要直爽,讲直话当然对,但如果太直了,就容易恣肆无礼。人要聪明,要有志气,要有光亮。但不要太亮,太亮会让人觉得刺眼,从而引来腹诽或者祸患。
上面的几句话,说明了人的行为,方正、清廉、直爽、光明是好的,但不能太过,太过了就会转化为割、刿、肆、耀。只有深知“大道”的圣人,才能以“道”自守,保持行为的正确而适中。
所以,道家的清净无为,其实是教我们到了一定的境界,就要学会舍弃,学会随时纠正自己的言行。因为善得太过了就“善复为妖”了。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在第一节中我们知道,复数与平面内的点或向量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我们对复数、平面内的点和向量不加区别.除此之外,复数也可与球面上的点一一对应,并用球面上的点来表示,具体做法如下:取一个球面,使之与复平面z相切于原点,球面上的一点S与原点重合,如(图1-5).通过点S作一条垂直于复平面的直线与球面交于另一点N,我们称N为北极,S为南极.对于复平面内任何一点z,现在用直线段将点z与北极N连接起来,那......
2023-10-30
合理的、应该收取的就收下,不合理的、不应该收取的就拒绝。应取则取,合情合理。孟子看不上那种为了猎取名声而违背天理人情的极端做法。应取不取违背义,不值得提倡。也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可取可不取。孟子也是这个态度,说:“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对可取可不取的利益,不取,因为取了有伤廉洁,也就是害理。鱼关于义利之辨,以上说了三层意思,一是义在利先,一是见得思义,一是应取则取。......
2023-10-22
题头这句话是《孟子》的开篇句。求利之心或者说情欲发生在外物与人的感官之间,比如作为外物的美色触动作为感官的眼睛,从而使人心动,产生欲求,所以说利益与欲望“之私也”,归属一类。齐宣王朴拙,自认为格调不高,跟孟子承认自己是贪财好色之徒。高扬利戈举起盾,动身出发去前方。追求利益,满足情欲,上符天理,下合人情。利益本身无所谓对错,问题出在欲望上。......
2023-10-22
孟子告诉魏惠王:你的问题在于喜欢打仗而不珍惜生命,轻贱生命却想使人口增长,从而使国家强大,简直是笑话。重生是儒家的一个重要观念,儒家经典《周易》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养育生命是天地最大的功德。重生是仁爱在生命领域的应用。这并不意味着人的生命与其他生命等值。他曾经对罪恶等级进行划分,从孔子批评学生冉求说起。当时冉求帮助鲁国大贵族季氏敛财,孔子断绝与冉求的师生关系,号召学生们群起而攻之。......
2023-10-22
笔者认为续期缴费应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以公平理念为指导。续期收费需要全面、充分地考量民众的现有负担、合理预期、国家的收入结构以及制度的公平合理,[33]做到公平对待和可操作性。笔者赞同通过房地产税附加的方式收取续期费用,建议采取超额面积有偿续期法。接下来就要确定续期收费的具体幅度:第一是考虑房屋目的,根据其家庭人均居住面积和房屋套数综合考量。因此,续期收费标准要严格客观,但实施手段要灵活、变通。......
2023-08-07
训,解释;宜,适宜。宜意味着正,为此人们常常把义叫作正义。被认为是党人首领的张俭踏上了逃亡路。事情败露,张俭逃走,官府逮捕孔褒、孔融,将其送进监狱,但拿不准主意应该判处哪一个。张俭自逃亡以来,因为窝藏和收容他而被官府诛杀的有十余人,遭到逮捕和审问的几乎遍及全国。利他就是做适宜的事。......
2023-10-22
中国统治者历来强调风俗的重要性,以之作为执政的依据,并视之为善治的前提。不同世代的统治阶层的代言人对民间的风俗无不慎重对待,置于极高的地位。汉武帝时,逐步恢复周秦以来的“观风览俗”制度。刘宋代晋后,派遣官员到各地巡察风俗。中国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后,尤重视巡省各地的风俗,以便制定更加合理的统治政策。隋代同样非常重视检察各地风俗。唐代君主对察风观俗的重视程度有甚于前代。唐中宗时仍大规模派出察风观俗使。......
2023-07-31
正即为“是”,不正则为“非”,所以孟子把违背天命的行径叫“非正命”。古文正写作,其中的止是人脚的象形,止步之意。乐天主要体现的是正命的“是”,畏天主要体现的是正命的“止”。这就是天命对人路的意义。天命观使他们做出正确抉择,督促他们走善道人路。天命对个人无疑是一种制约——这没什么不对,人应该也必须受到制约。然而天命又是对个人的高扬。天命观也具有类似效果,它给了个人超出君主而诉诸上天的权力。......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