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a小国寡民:使国家小,是人民少。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形态,是对当时各诸侯国推行“广土众民”政策的不满,由此产生了对原始社会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老子所说“小国寡民”中的“国”,并不是指后来整体国家的概念,而是指地区性的划分。所以,“小国寡民”这个“国”,是“地区”的意思。本章讲治国之道,阐述了“小国寡民”的政治理念。......
2023-10-17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a。蜂虿虺蛇b不螫,猛兽不据c,攫鸟d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e,未知牝牡之合f而全作g,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h,和i之至也。
知和曰常j,知常曰明。益生k曰祥l,心使气m曰强n。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a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厚德之人,好比初生的婴儿。赤子,初生的婴儿。b蜂虿虺蛇:指蜂、蝎、毒蛇之类。c据:兽类扑击猎物。d攫鸟:鹰隼一类的鸟。e握固:握持牢固。f牝牡之合:男女交合。g全作:勃起。h嗄:哑。i和:指阴阳调和。j常:人类天性的自然规律。k益生:纵欲贪生。l祥:指妖祥,不祥。m心使气:内心支配欲望。n强:逞强。
◤译文
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就像初生的婴儿。毒虫不螫,猛兽不伤,恶鸟不搏。筋骨柔弱,拳头却握持牢固,不知男女之事却能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整天号哭,却不嘶哑,这是和气敦厚的缘故。
懂得了取态柔和,就可以生存恒常懂得了恒常就叫明智。放纵欲望就会不祥,使用精气就是逞强。过于强壮会趋于衰老,这不合于“道”,不合于“道”,就会过早死亡。
骨弱筋柔
本章讲述修身之道,强调了厚德之人必备的品德修养。只有重视德行的积累,才是修行有道,能够保有赤子之心元气充沛,筋骨柔弱内力刚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抵制内在的欲望和冲动,抵制外部的诱惑和干扰,伤害和影响,归于大道。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道德修养到了一定境界,就像婴儿一样,能够“专气致柔”,先天之气充盈,柔到极点,浑然一体。没有是非善恶,不分好坏。这句话,老子用“赤子”来比喻人性的回归自然,达到纯真浑朴的状态。世俗之人往往沾染了太多的污浊,已不具备“厚德”的条件,只有刚刚出生的婴儿,才能保持至纯至真的精神,从而积累出“厚德”。(www.chuimin.cn)
老子认为,毒蛇猛兽不会侵害初生的婴儿。因为自然的生命,与人无争,具有慈爱心,没有利害心。所以,蜂蝎不会来螫,虫蛇不会来咬,鸟兽不会来抓,即“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婴儿没有男女之欲,也没有性别观念,却因精气充沛,能够自然勃起。这是“精之至也”。修道就是要炼精化气,使身心达到婴儿的境界。
真正做到了精气充沛,便能与万物浑然一体。到了这个境界,便可以祛病延年,长生不死。五十四章老子提出“以身观身”的修身之道,也是道家长生不老、祛病延年的方法。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婴儿之啼哭,不是发自喉咙,又因和气纯厚,虽然整天号哭,却不会把嗓子哭哑。“哭”有三种:有泪无声谓之泣,有声无泪谓之号,有泪有声谓之哭。婴儿之哭是有声无泪,所以叫“号”。“嗄”字是说声音沙哑。婴儿“号而不嗄”,是说明婴儿精力充沛,气机平和,不激动,不妄想。所以叫“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前面拿婴儿来比喻精气充沛。做到了阴阳调和,就能保持健康,便会永恒如常。阴阳不和就会生病,阴盛则生寒疾,阳盛则生热疾。“知常曰明”,懂得保养自己,知道了“常”的道理,就是明于道。通过保养精气神,进而祛病延年。
老子强调和谐不争,排斥物欲,认为“无为”才是正确的修身之道。精气神的运用,要符合自然之道,不可逞强使气,过分强硬,贪心纵欲,否则便有损生命。他从反面论述了“有欲”之害,既“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放纵欲望,就是不祥。祥,有吉祥的意思,也有妖祥、不祥的意思。内心引领身体“和气”就是枉自逞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万物由弱变强,到了顶点就会转向衰老,就会走下坡路,这是不守自然之道的结果。“不道早已”,不守自然之道,便会早早死去。
可见,一味追求霸道和强硬,是背离“正道”的,最终只有死路一条。只有保持事物之间均衡、和谐的态势,才能保持稳定,进而实现发展。这也是对我们所倡导“和谐社会”的启示。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注释a小国寡民:使国家小,是人民少。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形态,是对当时各诸侯国推行“广土众民”政策的不满,由此产生了对原始社会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老子所说“小国寡民”中的“国”,并不是指后来整体国家的概念,而是指地区性的划分。所以,“小国寡民”这个“国”,是“地区”的意思。本章讲治国之道,阐述了“小国寡民”的政治理念。......
2023-10-17
为学日益a,为道日损b。◤注释a为学日益:研究世俗学问,需要逐步积累。◤译文研究世俗学问要日积月累才能增益,修身养性要使内心的妄求不断减损。“为学”与“求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日损,指逐步减少外界对心灵所诱引的欲望。二十章说学问之道就是“绝学无忧”,放弃所有知识、观念,超越一切形而下,进入“清静无为”的境界。......
2023-10-17
玄牝之门这一章承接上文,以“谷神”和“玄牝”为喻,指出“道”为万物之母的特征。“谷神不死,是为玄牝。”正因其虚无空灵,所以生生不息,永恒不死。“谷神不死”,体现出“道”的永恒性。“道”在天地之先,用“谷”说明“道”的既虚又实;用“神”比喻“道”孕育宇宙万物的绵延不绝。修道即修心,若能虚怀若谷,反求诸已,自我观照,心绪波动处,不增不减,不迎不拒,不加阻挡也不帮助,纯任天然,便是空灵的妙用了。......
2023-10-17
“小鲜”即小鱼。治理大国就要像烹煎小鱼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尧又把他的大臣一个个流放,重新换一批人来治国,照样没法把国家治好。我们这几代人念一念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每个人都会别有会心,默然首肯。据1988年5月8日《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载,“治大国,若烹小鲜”,已被载入1987年美国政府的国情咨文中。看来老子的这一治国之道,已逐渐为全世界的政治家所接受和运用。......
2023-10-29
有德司契e,无德司徹f。不求至善尽美本章讲述治国之道,重点论述天道无亲的思想。因此圣人遵循自然之道,实行无为而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老子的名言,天道公平,只要有德有善,自会得到回报。这与五章的“天地不仁”其实是一致的,“道”对宇宙万物没有偏私,万物都依照一定的规律而发展变化。在这里,并不是指有人格化的“天道”去主动帮助善人,而是说,善人能够得到帮助,是他自为的结果。......
2023-10-17
◤注释a希言自然:不言教令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果变灭本章以疾风骤雨来比喻暴政不能持久,论述治国之道重在遵循自然之道的政治理念。与《二章》“行不言之教”和十七章“贵言”相应。用之于治理国家,就是要少发号施令,做到清静无为,以不扰民为原则,确保百姓安居乐业,才合乎自然之道。违背道的规律办事,那么自然就失去了道的力量。这一章,老子告诫统治者要遵循“道”的法则,行“不言之教”。......
2023-10-17
传说老子西行过函谷关,应关令尹喜的请求,著书立说,共5000余字,即后世所称《道德经》。我们这里用的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本,该书出版近20年来已被学术界广泛引用,是现在最好的通行版本之一。《道德经》共81章,5000余字,其思想主旨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道”。学术界有一种观点,《道德经》与《易传》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经》还有一重要概念是“德”,德是道的基础,是得道的体现。......
2023-08-14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因而,可以说修身的前提在于端正思想,也即养生先要养心。他认为,养生更应注意内外功夫的结合,应以养心来养生。这就对人们提出了养心的要求。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非常讲究平常自在。“求放心”就是寻求放逸掉了的本心,回复固有善性、童心。“求放心”也就是静下心来,不再为世俗的卑劣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平和纯朴。......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