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德经: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道德经: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摘要】:◤注释a善建者不拔:善于建立的,不会轻易被拔除。◤译文善于建树的人,他的功业不会轻易动摇;善于抱持的人,他所坚守的东西不会容易脱落。以身观身“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无论求学或是创业,都要凭借高度的智慧,争取有所建树,才可以留之后世,即“子孙以祭祀不辍”,生生世世绵延不绝。所谓“善建”,就是说善于建树。“道”在那里不动,永远是不拔的。本章强调以道修德,即遵循自然之道来作为自我的修为方式。

善建者不拔a,善抱者不脱b,子孙以祭祀不辍c

d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e;修之于国,其德乃丰f;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g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注释

a善建者不拔:善于建立的,不会轻易被拔除。建,建树,建立。拔,拔掉,拔除。b善抱者不脱:善于抱持的就不会脱落。抱,抱持。脱,脱落。c不辍:不中断,不停止。d修:修德。e长:加长,指德之宽广。f丰:广大。g普:普遍。

◤译文

善于建树的人,他的功业不会轻易动摇;善于抱持的人,他所坚守的东西不会容易脱落。那么,他的子孙会因此而祭祀不绝,事业也会不断得到继承。修德于一身,其德才纯真;修德于一家,其德会有余;修德于乡里,其德才绵延;修德于一国,其德才丰厚;修德于天下,其德会普及。修德要推己及人、见微知著。

因此,要从自身之德观照他人之德,以自家之德观照他家之德,以一乡之德观照他乡之德,以一国之德观照他国之德,从今天之德观照将来之德。我怎么会了解天下的真实状况呢?就是因为运用了上面的方法和道理,通过比较而得来。

以身观身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善于建立功业的人,不会轻易被动摇。善于抱持东西的,不会轻易脱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学问道德方面有所建树的,其地位不会轻易被动摇,因为真理往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长久不衰。

无论求学或是创业,都要凭借高度的智慧,争取有所建树,才可以留之后世,即“子孙以祭祀不辍”,生生世世绵延不绝。就像老子、孔子等人,放弃了世间的虚名,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他们的学问道德永存,或道德的规范,或思想的标准,对人们的教化作用永存。这就是“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谁也没有办法摆脱他们的影响。(www.chuimin.cn)

所谓“善建”,就是说善于建树。“善抱”,就是善于抱持。自然万物,光阴流逝,没有不被破坏的。怎样才能做到“善建”和“善抱”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遵循“无为之道”。“道”在那里不动,永远是不拔的。简言之,就要把握生命的核心,体察自然之道,运用到自身,就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才能真切感受到德的妙用。

老子将“修德”作为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的立足点。这一点做好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到为人处事,乃至修身齐家,就是“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以“无为”之法来养家,自然会有所结余。道德的积余,才是真正的“有余”。

进一步推广,就是“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几句的“长”、“丰”、“普”,就是治国平天下。由个人的道德修养,到家庭乡里以及社会,进而影响到国家,使之欣欣向荣,整个社会就能进入普遍和谐的状态。

“以身观身”,这是老子从另一个角度,说到人的智慧以及观察一件事,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把书读活了,就是善于读书。老子的总结,也是概括了前人的经验。生命的道理是“以身观身”,也就是从自身来观察自身,接触生活实际,以寻求生命的本源。这个“观”字,是省察自我的意思。

能够“以身观身”,就可以发现自然之道,乃至生命走向衰亡的过程。由观察自身发现生命修养的原则,然后再推及家人、邻里,乃至天下。

观察自家的兴衰,洞察先机。再观察其他家庭的道德行为,就会发现其必然的规律。同样的道理,“以家观家,以乡现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有“道”的人,对天下国家的未来,究竟怎样转变,不需要去问鬼神,只要用智慧去观察,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以生命研究生命,才能懂得生命。以家庭观察家庭,才能懂得家庭。以天下观察天下,才能懂得天下。其实这是一个整体方法论的问题。观察事物要站在与之相对应的立场上,通过适合的方法来实现目标。既以“身”的角度来观察“身”,以“家”的角度来观察“家”,以“天下”的角度来观察“天下”,这样才不会被主观所影响。

观察世界的方法,即老子“何以知天下”的方法,是采取了一种由内到外的整体认知策略。老子何以明白天下一切“之所以然”呢?没有其他的巧妙,只有用这个方法,就是“以身观身”的方法。这也说明,“道”不是向外求的,而是在于自身。这才是“吾何以知天下然哉”的原因。

本章强调以道修德,即遵循自然之道来作为自我的修为方式。在农耕社会,子孙相继祭祀不辍是人们的本能和愿望。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注重德行的积累,这是修身齐家进而治理天下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