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德经:不出户,知天下

道德经:不出户,知天下

【摘要】:不出户a,知天下。其出d弥e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f,不为而成g。◤译文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不出家门即知天下,不望窗外即知大道,不必经历即知内里,不必眼见即能心明,不必作为即能成功。“出”,指知识越多,越是愚钝。本章讲述修身之道,重点指出了认知事物的方式,即自省感悟,只要内心质朴,细加体会,就可以明了于道,进而观照外物。

不出户a,知天下。不闚bc,见天道。其出de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f,不为而成g

◤注释

a户:家门。b闚(kuī):从孔隙向外看。c牖(yǒu):窗户。d出:出去。e弥:更。f名:通明。明白了解。g不为而成:不用刻意而为就能有所作为。不为,即无为,不妄为。

◤译文

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不看窗外,就能了解自然规律。出门越远,知道的情况越少。

所以,圣人不待实践就能有所察觉外界情况,不用亲自观察就能明了事物实质,不用多做多为就能事业有成。

不行而知

“不出户,知天下。”智慧离不开对自然之道的体察和感悟,由此推己及人,才能无所不知。老子不看重外在的经验,却极为重视内在的体验。他认为,心灵是明澈的,就如同一面镜子,本身便能洞察自然、透视世界。不用出门远行,就可以推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www.chuimin.cn)

“不窥牖,见天道。”不用向窗户看就能了解大道,知道外面的世界。大道无形,有智慧的人可以通过身边事,推理天下事。

有道的人,能够体察大道。不出家门即知天下,不望窗外即知大道,不必经历即知内里,不必眼见即能心明,不必作为即能成功。

德是道的应用。对人来说,德是敬天畏命。德行越深,悟性越强。这是一种慈和的力量,内可自省自悟,纠正不恰当的言行,始终保持真善、柔和。用之可以感化众生,使其欲念淡化,心灵纯净,言行端正。有德的人,不修道已在道中,执着越来越少,直到豁然开朗,智慧大显,一眼看透全部的时空。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句话仍然是对上面观点的阐述,心灵如一面明镜,可以洞察万物、知晓世事,具有本应有的大智慧。如果向外驰求,就会思虑纷杂、精神散乱,宛如镜面蒙尘,就会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只有通过自我修养的功夫,内观反照,净化欲念,去除心灵的蒙蔽,以智慧、虚静之心,去观照外物,才能了解外物运行的规律。“出”,指知识越多,越是愚钝。学问越好,烦恼越深。因为普通的常识越多,智慧反而被蒙蔽。所以,修身养性,其实是做内省功夫。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不用亲身经历和观察也能了解世间万物,不去刻意而为也能事业有成。圣人之道是通过内省和体察来感知世界的,这是老子所下的结论。实质是如何做到“不为而成”的境界,不是说什么都不做就能轻易成功,而是要真正做到无欲无求。比如,要想修道有成,长生不老,超越生死,达到一个更高的目标,就要有所舍弃,去掉内心的私心杂念以及种种妄想。所以,要想达到“不为而成”的境界,首要做到真正的清净无为。

修养到家的人,真正领悟大道,足以超越尘世空间,洞察众生与万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阅历只是磨砺自我的一种手段。懂得了自然之道,弱化了妄想与杂念,就会越活越透彻、越活越轻松、越活越快乐。心有所依,精神有了归宿,健康、财富、权力、声名也就可以长久保持。就像好的领导不会陷入琐事的海洋,而是统领全局知人善任,把工作分发给合适的人。

本章讲述修身之道,重点指出了认知事物的方式,即自省感悟,只要内心质朴,细加体会,就可以明了于道,进而观照外物。而尘世之间有着太多的诱惑和恶习,乃至欲海无边,渐染性灵,而使耳目蒙蔽,视听混淆,不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