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德经》摘要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道德经》摘要

【摘要】:上士a闻道,勤而行之b。中士闻道,若存若亡c。下士闻道,大笑之d,不笑,不足以为道e。◤译文上等的士听闻了“道”,就去勤勉印证。中等的士听闻了“道”,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等的“士”听闻了“道”,只会加以嘲笑,不被嘲笑,就不是真正的“道”了。上等的,对“道”的领悟最深,会身体力行。本章论道,重点阐述了“道隐无名”和“明道若昧”的特征。

上士a闻道,勤而行之b。中士闻道,若存若亡c。下士闻道,大笑之d,不笑,不足以为道e

故建言f有之:明道若昧g,进道若退,夷h道若颣i,上德j若谷。大白若辱,广德k若不足,建德l若偷m,质真n若渝o。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p

◤注释

a上士:上等的士。b勤而行之:积极修道。c若存若亡:有时想起,有时忘掉。d大笑之:对“道”大加讥笑。e不笑,不足以为道: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f建言:古代的俗谚。g昧:暗昧。h夷:平坦。i颣(lèi):崎岖不平。j上德:崇高的“德”。k广德:广大的德。l建德:刚健的“德”。m偷:怠情、松垮。n质真:质朴纯真。o渝:通“窬”,空虚。p善贷且成:善于帮助且成就万物。贷,施予;成,成就。

◤译文

上等的士听闻了“道”,就去勤勉印证。中等的士听闻了“道”,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等的“士”听闻了“道”,只会加以嘲笑,不被嘲笑,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所以,上古有这样的格言:明显的“道”,好像很暗昧,前进的“道”,似乎在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很崎岖,崇高的“德”好似是低谷,最洁白的好像污黑,

◤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怠惰,充实的“德”好像空虚。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大的建筑不能很快完成,大的乐声反而少有声音,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体。

“道”隐微而无名。只有“道”,善于施予万物而且成就万物。

道隐无名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等的士,听闻了关于“道”的言谈,就去勤勉印证,加以实行。“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等的士,听闻了关于“道”的言谈,似信非信。“下士闻道,大笑之”,再次一等的士,听到大家论“道”,哈哈大笑,加以嘲讽。“不笑,不足以为道。”不引起嘲笑,就显不出“道”的高深。

由此可见,根据德行大小和对于“道”的领悟程度,人可以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对“道”的领悟最深,会身体力行。中下等的,对“道”的领悟较浅,有所隔阂,甚至对“道”加以否认嘲笑。

下面从正反两面说明道的应用。(www.chuimin.cn)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建言,就是谚语、俗语的意思。古代有这样的格言,光明的“道”,像是处于幽昧,有一点模糊。古汉语“昧爽”一词,指天要亮而未亮之际,黎明前最黑暗的一段时间。

所以,不要认为白天才叫光明,真正的光明就像黑夜。如同宇宙航行,黑暗与光明之间紧紧相邻。事情将要成功时,常有一段艰苦困苦的时刻。体育锻炼时会出现“极点现象”,身体处于极度疲累,挺过去那一阵,就会变得轻松了。

“进道若退”,进取的“道”,像是在退步。做学问到了一定程度,反而会觉得是在退步。比如练字,练到一定程度,越练越难看。这时千万不要放弃,因为是必经的过程。“夷道若颣”,平坦的道路,像崎岖的小路。面对这些要积极去解决。

真正有修养,内心充实有学问的人,会虚怀若谷处处谦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所以“上德若谷”,不会主动去显露自己。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包罗万象。学问人品皆是如此。俗话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稍微有一点知识,而知识并不丰富;略有一点本领,而本领并不高强的人,总是喜欢到处显摆,卖弄自己。

“大白若辱”,真正的白,看上去似乎沾有污垢。“广德若不足”,广博的德普照万方,好像有所不足。真正的厚德之人,反而觉得自己不够宽广,这是一种胸襟。“建德若偷”,偷,奸巧。建立德业时,成果没显现前,人们是看不明白的,往往被认为是偷工减料,使用奸巧。“质真若渝”,质地很好的事物,看起来好像是假的。佛曰“众生颠倒”,就是如此。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对人诚恳往往会被怀疑。这就是人情的现象。

“大方无隅”,虚空之中,没有方向,也没有角落。任何一面都是虚空,没有东南西北。“大器晚成”,大的建筑,不会很快建成。就像西方谚语“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到。宇宙很宁静,到高山之巅,会感到一种恢宏的宁静。这就是“大音”。

“大象无形”,虚空是没有形象的。只是,我们所看到的虚空,并不是虚空,而是天空。

“道”以诚善、柔忍为特征,无意示强、斗智、较力、争利,这与世俗的标准相反,所以常被误解。“道”恍兮惚兮,暗昧不明,是人看不见的。“道”好静、处柔、以和,人却以为保守、怯懦。“道”平坦、宽大,人却以为高不可攀,曲不可行,艰难险阻。

崇高的德虚怀若谷,广大的德似有不足,励行的德像是懈怠,朴真之至却似混浊,洁白之至却似被玷污,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皿完成在最后,最大的音乐听来无声,最大的形象没有踪影。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它们符合于“道”。

“道隐无名”,道隐藏于虚空之内,不能看见它的本体,要如何去了解呢?世间的一切作用,一切现象都有它的作用。所以,道是“无名”,没有名相可见。因为它本身无名、无相、无形、无体之故。严格地讲,虚空是无相无形的。正反两面都是道的应用,而“道体”却看不见。道之用,包含善恶是非,轻重正反。宇宙万物,时刻都在变化。

“夫唯道,善贷且成。”只有道,善于施予万物,并且成就万物。要想修道有成,就要明白前面的道理,透过它的作用和现象,才能体会不可知、不可见的“道”之本体。“善贷且成”,马王堆帛书乙本写作“善始且善成”,意思是“道”使万物善始善终,万物自始至终都离不开“道”。两者意思并不矛盾。人只有遵循大道,积聚德行,才能善始善终。

本章论道,重点阐述了“道隐无名”和“明道若昧”的特征。道的现象和本质看上去是矛盾的,所以通常不为人们理解,但是道却恰恰由此而成就了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