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德经揭示道的循环运动方式

道德经揭示道的循环运动方式

【摘要】:◤译文“道”的运动是相反相成的,在循环往复之间,“道”的作用是柔弱灵动的,因势顺导。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日常工作,不要怕有反对意见,反对意见正是“道之动”,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背持”的发生表现为力度的变弱,完全符合“弱者道之用”的特点。要想不走下坡路,就要在“弱者道之用”上想办法。所以,有无相生,相反相成,对立转化,复归本源,这是道的循环运动方式。

反者a道之动b,弱者道之用c

天下万物生于有d,有生于无e

◤注释

a反者:相反、相对;反复、循环。b道之动:“道”的运动规律。c弱者道之用:柔弱是“道”的作用。d有:指天地万物。e无:指“道”。

◤译文

“道”的运动是相反相成的,在循环往复之间,“道”的作用是柔弱灵动的,因势顺导。

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有名,而有名又生于无名无形的“道”。

有无相生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相对的一面,有去就有回,有动就有静。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在向自己的对立面发展变化,这是“道”,是自然规律。(www.chuimin.cn)

“柔弱”是自然规律和“道”发挥作用的特点,因为道的作用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不会令事物感到任何压力。日常工作,不要怕有反对意见,反对意见正是“道之动”,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换句话说,有反对才有启发,才有进步。这是指导实践的根本原则。

这是对“背持”的哲学解释。“背持”的发生表现为力度的变弱,完全符合“弱者道之用”的特点。比如,走到山顶就是快要下山了,走到山谷则要攀登。那么,怎样才能长久呢?强势通常难以持久,永远保持某种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强势之后如果不能更强,就容易产生“背持”,开始走向事物的反面。要想不走下坡路,就要在“弱者道之用”上想办法。“物壮则老”,“木强则折”,“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所以,要想长久,就要保持“柔弱”的状态。俗话说“细水长流”,维持柔弱是得以长久的哲学依据。

如何才能做到积累德行,相对于世人而言,唯有坚守柔弱才可以积累大德。常行善事,善居低处,凡是合于自然之道的,都会使人的德行得到提高,也会得到好的回报。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的运动和变化都遵循一定规律,而“反”就是其中之一。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在相反相成的状态中出现的,如静动、虚实、强弱、刚柔,这种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同时,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向着它的起始反复,而这个起始便是虚静。纷繁的事物只有返回根本、抱持虚静,才能避免烦扰纷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生生不息,“有是万物之母”。“有”生于“无”,从“虚空”而来,由“道”而来,所以“空”能生“有”。

大道是循环往复的,这是亘古不易的道理。众生与万物,都是在这样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之中产生。积德才是人生的根本,才与道的本质属性相符,相对来说,权谋不过是儿戏。舍本逐末,就会迷失本性,难以救药。德的大小,决定个体的深浅与好坏。道也是以此来作为均衡万物的依据。

本章说明了道的特征,道的作用不是以暴力形式来进行,而是以柔弱而润泽万物为特征。所以,有无相生,相反相成,对立转化,复归本源,这是道的循环运动方式。宇宙万物具有对立统一的规律,贯穿于“道”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