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a道常无名:道永远处于没有名字的状态。◤译文“道”常处于无名而质朴的状态。知止不殆本章重点是说明道无名而质朴的特征。二十八章说“朴散则为器”,也是这个意思,“道”衍生出了万物,才渐渐有了名器。老子认为,“名”是人类社会引发争端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无名”可称之为“朴”,形容“道”的混沌状态,指“道”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2023-10-17
道常a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化而欲作c,吾将镇d之以无名之朴e。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f,天下将自定。
◤注释
a常:也写作“恒”,永远的意思。b自化:自由生长、自我化育。c化而欲作:自由生长而有私欲发作。欲,欲望,私心。作,萌生。d镇:压制。e朴:质朴。f不欲以静:不起贪欲而归于宁静。
◤译文
道通常什么也不成为,而是顺其自然,这样什么都可以成为。
侯王若能坚守它,天地万物就会自然化育,天下也将安定。万物成长若产生了私心杂念,就用质朴之道震慑使它回到混沌状态。这样用道的质朴来震慑,就不会产生私心杂念。没有私心杂念,天下自然归于静定,永没有倾覆的危险。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衍生万物的“道”本身是无为的,因为无为,所以无处不起作用。这句话的本意是顺应自然之道,不去刻意妄为。老子一再提倡“无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无所事事坐享其成,而是说要抛弃个人的心智技巧,去除私心杂念,不恣意行事,顺应自然法则而行事。
对于“无为”这个概念,老子多次加以阐释。老子认为,道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应万物繁衍生长,所以“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所不为。(www.chuimin.cn)
天地间万物并存各逞其态,正是“无为”的结果,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没有一件事不是“道”所起的作用。不刻意妄求,不矫揉造作,就没有什么做不成。
懂得这个道理,为人做事就要有远见,做到未雨绸缪。对于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尽量做好防范措施,使问题不致发生,这样才能成功。道家的“无为之治”与“无为之道”,其实是涵盖万千,“无所不为”的。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诸侯王若能知道并坚守这个道理,那么就能功业有成,万物自然化育。对于修道而言,就要放弃私心杂念以及功名思想,所谓“万缘皆空”,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人生的道理,把握住了无为,就能做到“万物将自化”。真正做到了放下,才能无所不为。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人若能坚守“道”,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如果在清净无为中,想起作用就要保持原始的纯真质朴。在作用的时候,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把自然之道引入人类社会,希望统治者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治理国家,从而引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法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的效果。由此可见,老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表现出内心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什么叫“无名之朴”呢?就是没有欲望,欲望自然无所依存。佛家曰“空”,即无所求,无所依,万物皆空。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做到了无欲,内心自然静定,那么天下也将安定。总之,要做到天下安定,先要自己清静。为人处事创业,也是同样。若是碌碌而为执意成功,内心不能沉静,没有长远计划,那恰恰不能成功。这也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做事勤劳,细水长流,无所求无所欲,不放弃努力,最后一定会成功。
本章是《道德经》中“道经”的尾章,重点是论述君主无为而民自化的道理,讲治国之道。老子认为“道法自然”,自然是无为的,所以“道”也无为。“静”、“朴”、“不欲”都是无为的表现形式。把“道”的观念落实到“无为而治”的社会理想之中。在老子看来,为政者若能顺应自然之道治理国家,不危害人民,不胡作非为,不妄加干涉,人民就会自由成长,不会滋生更多的贪欲,社会也会长期稳定。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注释a道常无名:道永远处于没有名字的状态。◤译文“道”常处于无名而质朴的状态。知止不殆本章重点是说明道无名而质朴的特征。二十八章说“朴散则为器”,也是这个意思,“道”衍生出了万物,才渐渐有了名器。老子认为,“名”是人类社会引发争端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无名”可称之为“朴”,形容“道”的混沌状态,指“道”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2023-10-17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安定的事物容易控制,还没有显露变化迹象的事物容易谋划,脆弱的事物容易打碎,微小的事物容易消散。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嫩芽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第一筐泥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强行去作为的人必然失败,强行去控制的人必然丧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023-10-28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21]按照无为的方针去作为,以无事、不扰民的原则去做事,以恬淡虚无的心态去体味世道。因为内心清净,没有任何妄想、分别、执着,无私无我,才能够与宇宙融为一体,因而,无所不为,无所不能。......
2023-08-27
为无为a,事无事b,味无味c。◤注释a为无为: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一个人看起来没有什么作为,其实却是大有作为。清静无为,以保持对事物细微潜流的敏锐观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因为重视每件事情,所以终究不会有困难。因此,圣人才成其为圣人。本章阐述了由小到大、积少成多的道理,其实是讲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之道。......
2023-10-17
所不同的是,孔子认为这是礼乐崩坏的原因,老子认为这是“道”失落的恶果。老子提出了“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了根除这种异化现象,老子提出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无为”主张。可见,无为是为了使自己“究万物之情”“为万物主”,无为只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老子强调,作为统治者尤其要懂得和运用“无为”这一宝器,应该把它视为“君人南面术”的“君道”。“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
2023-08-30
消除罪恶的唯一办法是停止人们的胡作非为,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以“无为”代替“有为”,事事纯任自然,不要进行人为的干预,重新恢复那种自然的和谐统一状态。通过“无为”来实现“无不为”,用取消人的主观努力的办法来实现人的主观目的,这听起来荒唐极了!以“无为”的领导方式,来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
2023-10-29
关于“道”字,古汉语常见解释如下:一指道路。本章中的“道”,指宇宙万物之源。不论万物如何变化,或消或长,“道”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有人认为“道”是一种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元素;有人认为“道”是一种精神,孕育万物的本源。“无”并非空无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万物过程中混沌一片、无以名状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示幽昧深远的意思,恰好符合“道”包罗万象的特点。......
2023-10-17
有德司契e,无德司徹f。不求至善尽美本章讲述治国之道,重点论述天道无亲的思想。因此圣人遵循自然之道,实行无为而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老子的名言,天道公平,只要有德有善,自会得到回报。这与五章的“天地不仁”其实是一致的,“道”对宇宙万物没有偏私,万物都依照一定的规律而发展变化。在这里,并不是指有人格化的“天道”去主动帮助善人,而是说,善人能够得到帮助,是他自为的结果。......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