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佐a人主b者,不以兵强天下c。大军之后“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用“道”辅佐君主的,绝不靠武力逞强于天下。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就立刻停止,以免多伤人命,多耗物资。假如不遵循道的柔弱无为,恃兵称壮,必定走向衰亡。本章阐述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态度,重点是说明用兵之道。从“以道佐人,不以兵强天下”,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其中的道理是相通。......
2023-10-17
夫佳兵a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b,故有道者不处c。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d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e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释
a兵:兵器,指战争。b物或恶之:连鬼神都厌恶它。物,指人。c有道者不处:有“道”的人不接近它。d恬淡:淡然。e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不可能在天下得到成功。
◤译文
兵器,是不祥的,连鬼神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圣人不接近它。
君子居处以左为尊,用兵打仗以右为尊——它们背道而驰。兵器是不祥的,不为君子所用。万不得已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自鸣得意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就不能取得天下。
吉祥之事以左为上,凶丧之事以右为上。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在右,这是说出兵打仗用丧礼的仪式来行事。所以,准备征战杀伐的,多半带着哀痛的心情参加。即使打了胜仗,也要按照丧礼的仪式处理。
不战而胜(www.chuimin.cn)
在封建时代,无论君临天下的皇帝,还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多半“以兵强天下”。然而,“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刀兵凶险,是不吉祥的,不合天生万物的仁德。“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的人不轻易使用武力,只凭道德、仁慈来感化对方。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最好方法。
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他的反战思想,从人道主义出发,正如三十章所指“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但老子并不是完全愤世嫉俗、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对现实、政治的深切关注,使他不能绝对否定战争,只是“不得已而用之”,从而提出以“恬淡为上”、“胜而不美”、“以丧礼处之”等折中办法,以解决人性与政治的矛盾和冲突。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是说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古人认为左阳右阴,阳生而阴杀。“贵左”、“贵右”、“尚左”、“尚右”、“居左”、“居右”等,都属于古时的礼仪。君子,指有修养的人。上古传统,以正治国,喜欢在左边;用兵,则在右边。右属阴,用兵时,非用“阴谋”不可,攻打征伐,不使用阴谋诡诈不足以取胜。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这句话再一次强调武力是不祥之器,为君子所不用。除非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使用。作为全军的统帅,要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胸和气度。老子以此说明有道的人发动战争是“不得已”,并不是喜欢战争,而是无可奈何的心态。这种恬淡的心态与后面的“乐杀人”那样穷兵黩武的好战心态,尚武精神,兴奋激昂的精神状态是迥乎不同的。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纵然打了胜仗,也不值得颂扬。战胜了,还要到处宣扬,那是以杀人为乐,不值得提倡。“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以杀人为乐,终归是要失败的,所以,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上古讲究礼仪时,以左方为尊。所以“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就是说上将军在右,偏将在左。应该怀着丧事一样的悲痛去处理战场。“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对死伤的敌人,也要有哀痛悲伤之情。“战胜以丧礼处之”,即使战胜了,也不骄矜得意,仍要怀着丧礼哀痛的心情,来处理战后的一切。
道家学派“太上十三经”之一的《阴符经》,进一步阐述了老子的这种军事思想。其中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星辰隐伏;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翻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人为万物之灵,人的心性与天地相通。“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心不能妄动杀机,动了恶念,就与仁爱的天性相反。“天发杀机,星辰隐伏。”上天发动了杀机,便要摧残万物,狂风骤雨,日月星辰隐而不见。“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大地发动了杀机,就会有地震、洪水等等灾祸。天地动了杀机虽然可怕,但人若动了杀机,更可怕。“人发杀机,天地翻覆。”人类若是发生了战争,天地都要为之变色。所以,只是人为发动战争不是好事。“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只有顺天应时,天人合发,才能开创万世基业。革命以后要有建设,从而迎来新局面。
本章承接前面一章,继续论述用兵之道,用兵要怀有仁慈之心,不要过度杀伐。出兵用丧礼,取胜了也要用丧礼来祭奠为战争而牺牲的亡灵,表现了老子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将老子所说的“道”,应用到军事、政治方面,从而说明传统文化中的“仁政”之道。以战止战,目的是为了阻止战争。社会上需要道德仁爱,以此来施展教化,才能传承永远发扬光大。没有推行仁政,只是以武力相争,很难使人心归顺,更谈不上社会和谐安定。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以道佐a人主b者,不以兵强天下c。大军之后“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用“道”辅佐君主的,绝不靠武力逞强于天下。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就立刻停止,以免多伤人命,多耗物资。假如不遵循道的柔弱无为,恃兵称壮,必定走向衰亡。本章阐述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态度,重点是说明用兵之道。从“以道佐人,不以兵强天下”,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其中的道理是相通。......
2023-10-17
◤注释a善建者不拔:善于建立的,不会轻易被拔除。◤译文善于建树的人,他的功业不会轻易动摇;善于抱持的人,他所坚守的东西不会容易脱落。以身观身“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无论求学或是创业,都要凭借高度的智慧,争取有所建树,才可以留之后世,即“子孙以祭祀不辍”,生生世世绵延不绝。所谓“善建”,就是说善于建树。“道”在那里不动,永远是不拔的。本章强调以道修德,即遵循自然之道来作为自我的修为方式。......
2023-10-1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a。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b。自知自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除了能够“知人”之外,还要“自知”,才算足够的明智。世上能够做到“自知”的人很少。“自知者明”,是说有了自知之明,能够认识自己才算聪明,是大彻大悟,难能可贵。身体死去,精神可以不死,这叫“死而不亡者寿”。本章阐述了老子的励志之道,重点是讲解个人的品行修养。......
2023-10-17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a,将以愚之b。◤译文古时候善于为“道”的人,教化天下,不是为了使人民聪明多知识,而是为了使人民智慧而淳朴。那么,人人都会为了利益而舍弃生命,却绝不会为了尊严与道义而轻生。深远的道德往往与常理相反。本章强调了返璞归真的思想,讲述以无为之道治理国家,而不是以智治国。......
2023-10-17
改朝换代动刀枪,江山美人难无量,罗藏山下见水火,滇池浪中溺梁王。罗藏山上的兵马成了梁王唯一的武装。从梁王上山到朱元璋下令打梁王,前后有十八年时间。梁王脾气暴,宁死不从。梁王早知道明军入滇,已带兵下了罗藏山迎敌。梁王十万兵马拦截在白石江南岸,防卫线延绵十几里,封住了所有可能遭遇明军抢滩登陆的地段。梁王兵败回山,想责令九姨太共赴黄泉,九姨太觉得自己下山能有活路,哪怕嫁给农户人家都可苟且偷生。......
2023-08-30
你可能会认为,当人们做道德判断的时候,他们首先会判断谁是受害者,即谁因为这个行为而受到了伤害, 然后在做道德判断的时候将其运用。在我们的试验中,我们给被试呈现了一系列的“无受害者”犯罪情景,比如在墓碑上小便、烧国旗、做克隆人等。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被试只要判断某行为是错误的都会列出一个受害者。比如,在克隆人的故事中,就算克隆人没有存活,但制造他的科学家被列为受害者。......
2024-03-04
故有道者不处f。◤注释a企者不立:踮起脚跟不能站立。道是自然之道,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自是者、自矜者,都是为了显示自己,沽名钓誉,同样违反了自然之道,因此也不能长久。这些违反自然之道的,也可能是掌权者,对于社会而言,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令人憎恶厌烦,因此把他们喻为“余食赘行”,应予以铲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以“有道者不处”结尾,曲终奏雅,戛然而止,令人悠然回味。......
2023-10-17
民之轻死d,以其上求生之厚e,是以轻死。◤译文民众之所以陷身于饥荒之中,是因为统治者所征收的赋税太重了,因此发生饥荒。民众之所以轻生冒死,是因为统治者只顾自己生活奢靡,百姓才铤而走险冒死反抗。何以为生“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统治者横征暴敛,贪得无厌,就会造成民众之饥荒,生活困苦无以为生,这是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