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德经》:用道佐人,不以兵强天下

《道德经》:用道佐人,不以兵强天下

【摘要】:以道佐a人主b者,不以兵强天下c。大军之后“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用“道”辅佐君主的,绝不靠武力逞强于天下。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就立刻停止,以免多伤人命,多耗物资。假如不遵循道的柔弱无为,恃兵称壮,必定走向衰亡。本章阐述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态度,重点是说明用兵之道。从“以道佐人,不以兵强天下”,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其中的道理是相通。

以道佐a人主b者,不以兵强天下c。其事d好还e。师之所处f,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g

善有果而已h,不敢以取强。果i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j

◤注释

a佐:辅佐。b人主:君主。c不以兵强天下:不依靠武力取得天下。d其事:指用兵。e还:还报,报应。f师之所处:军队驻扎的地方。师,军队。g凶年:荒年。h善有果而已: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i果:达到目的,胜利。j早已:早早消亡。

◤译文

用“道”辅佐君主的,不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以武力逞强于天下,很容易会得到报应。军队驻扎的地方,会民生凋敝,田地荒芜,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定是灾荒连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求达到目的适可而止,不敢以兵力来逞强于天下。达到目的而不自高自大,达到目的而不张扬夸耀,达到目的而不骄横待人。只把胜利当作情非得已,并不因此逞强于天下。

事物发展到了盛壮之后,就会趋于衰亡,因此逞强于天下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就会早早消亡。

大军之后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用“道”辅佐君主的,绝不靠武力逞强于天下。因为靠武力逞强斗狠,会树立很多敌人。而自己所占的优势迟早会丧失,敌人也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报复。“其事好还”,如同《易经》“无往不复”的意思,这是因果循环,每件事必定回转过来报应。有人说“在江湖上混,总归是要还的”,也是这个意思,做事不要太绝,适当留有余地,不然难免会有报应找到头上。

当然,老子所强调的,只是不主动发动战争。在国防上,军事上武装自己,进行戒备是绝对需要的,但不可以“兵强天下”,不可以用武力主动侵略别人。(www.chuimin.cn)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师,军队。军队驻扎过的地方会荆棘丛生,山林草木以及人文建筑都得到破坏。战场在哪里,哪里就会遭到破坏,以致荒草丛生。经过大规模的战争,往往会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百业萧条。经历过战乱,才会知道战争的破坏会有多么悲惨,兼有水旱之灾,瘟疫流行。所以,理解战争的统治者或将领,都不轻言战争。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连中原最发达的洛阳城,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便是战争所带来的人间惨象。

物壮则老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善于用兵的军事家,都心怀仁慈,希望国家止于至善。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就立刻停止,以免多伤人命,多耗物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无论君主帝王,还是统军将领,都应有仁慈心,以良政来爱惜天下。通过战争达到了目的,就不要自夸自耀,不要自居功劳,不要自骄自傲。

“道”以守柔不争为尚,取得胜利不矜夸,不炫耀,不骄傲。那些好大喜功,夸耀军威,总想迫使“四夷来朝”,以武力称雄者,终究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万一发生战争,必须要用兵,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逞强好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以善制恶,只求平息乱世而已。绝不会依仗兵力,侵犯邻邦。“其上用兵以生,最下用兵以杀。”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战争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最不好的方式用武力来征战杀伐。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主张轻易动用“刀兵”,因为战争会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也会引发惨痛的社会后果。如果有争端,则首先通过谋略外交的手段解决。兵家的代表人物孙子便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宇宙万物的运行,有其不变的法则。事物到了顶峰之后,那距离衰败也就不远了。衰败了就要灭亡。“不道”,不符合自然之道。凡事适可而止就行了,过于强硬就会衰亡。

盛极必衰,物壮则老。当空的艳阳必将偏西,绚丽的花朵终归凋谢。假如不遵循道的柔弱无为,恃兵称壮,必定走向衰亡。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最后成了圣赫勒拿岛上的囚犯;吞并世界的希特勒,结果死无葬身之地。

本章阐述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态度,重点是说明用兵之道。从“以道佐人,不以兵强天下”,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其中的道理是相通。强兵利器,不能永远不变。即便到了兵强马壮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可能也就落伍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事物总会向相反的一面发展变化,只有保持柔弱,“不以兵强天下”,才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