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佳兵a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b,故有道者不处c。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e矣。刀兵凶险,是不吉祥的,不合天生万物的仁德。他的反战思想,从人道主义出发,正如三十章所指“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这句话再一次强调武力是不祥之器,为君子所不用。本章承接前面一章,继续论述用兵之道,用兵要怀有仁慈之心,不要过度杀伐。......
2023-10-17
以道佐a人主b者,不以兵强天下c。其事d好还e。师之所处f,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g。
善有果而已h,不敢以取强。果i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j。
◤注释
a佐:辅佐。b人主:君主。c不以兵强天下:不依靠武力取得天下。d其事:指用兵。e还:还报,报应。f师之所处:军队驻扎的地方。师,军队。g凶年:荒年。h善有果而已: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i果:达到目的,胜利。j早已:早早消亡。
◤译文
用“道”辅佐君主的,不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以武力逞强于天下,很容易会得到报应。军队驻扎的地方,会民生凋敝,田地荒芜,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定是灾荒连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求达到目的适可而止,不敢以兵力来逞强于天下。达到目的而不自高自大,达到目的而不张扬夸耀,达到目的而不骄横待人。只把胜利当作情非得已,并不因此逞强于天下。
事物发展到了盛壮之后,就会趋于衰亡,因此逞强于天下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就会早早消亡。
大军之后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用“道”辅佐君主的,绝不靠武力逞强于天下。因为靠武力逞强斗狠,会树立很多敌人。而自己所占的优势迟早会丧失,敌人也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报复。“其事好还”,如同《易经》“无往不复”的意思,这是因果循环,每件事必定回转过来报应。有人说“在江湖上混,总归是要还的”,也是这个意思,做事不要太绝,适当留有余地,不然难免会有报应找到头上。
当然,老子所强调的,只是不主动发动战争。在国防上,军事上武装自己,进行戒备是绝对需要的,但不可以“兵强天下”,不可以用武力主动侵略别人。(www.chuimin.cn)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师,军队。军队驻扎过的地方会荆棘丛生,山林草木以及人文建筑都得到破坏。战场在哪里,哪里就会遭到破坏,以致荒草丛生。经过大规模的战争,往往会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百业萧条。经历过战乱,才会知道战争的破坏会有多么悲惨,兼有水旱之灾,瘟疫流行。所以,理解战争的统治者或将领,都不轻言战争。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连中原最发达的洛阳城,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便是战争所带来的人间惨象。
物壮则老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善于用兵的军事家,都心怀仁慈,希望国家止于至善。达到了想要的目的就立刻停止,以免多伤人命,多耗物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无论君主帝王,还是统军将领,都应有仁慈心,以良政来爱惜天下。通过战争达到了目的,就不要自夸自耀,不要自居功劳,不要自骄自傲。
“道”以守柔不争为尚,取得胜利不矜夸,不炫耀,不骄傲。那些好大喜功,夸耀军威,总想迫使“四夷来朝”,以武力称雄者,终究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万一发生战争,必须要用兵,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逞强好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以善制恶,只求平息乱世而已。绝不会依仗兵力,侵犯邻邦。“其上用兵以生,最下用兵以杀。”最好的解决方式是通过战争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最不好的方式用武力来征战杀伐。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主张轻易动用“刀兵”,因为战争会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也会引发惨痛的社会后果。如果有争端,则首先通过谋略外交的手段解决。兵家的代表人物孙子便认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宇宙万物的运行,有其不变的法则。事物到了顶峰之后,那距离衰败也就不远了。衰败了就要灭亡。“不道”,不符合自然之道。凡事适可而止就行了,过于强硬就会衰亡。
盛极必衰,物壮则老。当空的艳阳必将偏西,绚丽的花朵终归凋谢。假如不遵循道的柔弱无为,恃兵称壮,必定走向衰亡。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最后成了圣赫勒拿岛上的囚犯;吞并世界的希特勒,结果死无葬身之地。
本章阐述了老子反对战争的态度,重点是说明用兵之道。从“以道佐人,不以兵强天下”,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其中的道理是相通。强兵利器,不能永远不变。即便到了兵强马壮的时候,过一段时间,可能也就落伍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事物总会向相反的一面发展变化,只有保持柔弱,“不以兵强天下”,才是最好的状态。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夫佳兵a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b,故有道者不处c。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e矣。刀兵凶险,是不吉祥的,不合天生万物的仁德。他的反战思想,从人道主义出发,正如三十章所指“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这句话再一次强调武力是不祥之器,为君子所不用。本章承接前面一章,继续论述用兵之道,用兵要怀有仁慈之心,不要过度杀伐。......
2023-10-17
天下有道,却a走马b以粪。天下无道,戎马c生于郊d。天下无道,秩序混乱,连母马也要被用来作战。这里的“有道”指天下治理正常,政治清明,社会发展符合自然之道。人类最大的祸患和罪恶就是不满足,想占有天下,占有权力;想占有女人,想满足欲望;想占有金钱。天下之所以大治,即在统治者重视道德,从而教化天下,使社会风气淳朴。天下之所以大乱,即在治理者有悖于道德,蝇营狗苟,一任私欲泛滥。......
2023-10-17
当年的司马迁就是一个典范。司马迁在惨遭宫刑后,勇敢战胜了自己的心理障碍,战胜了世俗的眼光,依旧坚持着自己的伟大创作,最终有了惊世之作《史记》的问世,给了后人这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这个战胜了自己的年轻人才真正成为了胜者。战胜自己,需要的内心的修炼和境界。就如同一个赌徒,只有当他懂得控制他的欲望和求赢的心态时,只有当他战胜了自己的贪念时,才可能立于常胜不败之地。......
2023-12-06
不出户a,知天下。其出d弥e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f,不为而成g。◤译文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不出家门即知天下,不望窗外即知大道,不必经历即知内里,不必眼见即能心明,不必作为即能成功。“出”,指知识越多,越是愚钝。本章讲述修身之道,重点指出了认知事物的方式,即自省感悟,只要内心质朴,细加体会,就可以明了于道,进而观照外物。......
2023-10-17
◤注释a道常无名:道永远处于没有名字的状态。◤译文“道”常处于无名而质朴的状态。知止不殆本章重点是说明道无名而质朴的特征。二十八章说“朴散则为器”,也是这个意思,“道”衍生出了万物,才渐渐有了名器。老子认为,“名”是人类社会引发争端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无名”可称之为“朴”,形容“道”的混沌状态,指“道”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2023-10-17
像皇帝一样胸怀天下一个人若想有所作为,需要坚强的意志力,需要博大的胸怀和气魄。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他心怀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的很多“第一”。一个人若想有所作为,需要坚强的意志力,需要嬴政这样的胸怀和气魄,这是精神意志的能量来源,催人奋进。贤明之君心怀天下,勇于行开创之举。胸怀天下不仅要心怀宽容大量,更要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虚心接受指导。......
2024-07-02
先发制人讲求锐气,而后发制人则要用潜力,先把对方的锐气挫到最低点,把自己的潜力积蓄到最高点,才去战胜对方。就这样,孙权与吕蒙后发制人,成功占领了荆州,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但是后发制人,不能只简单地理解为“示弱”。重要的环节在于“后发”,最终是需要在被动的局面中迈出主动的步伐,这样才能达到“制胜”的目的。所以,懂得储备在先,后发制人的道理后,你就会处理好当下的问题和矛盾,在厚积薄发中一飞冲天。......
2023-12-06
关于“道”字,古汉语常见解释如下:一指道路。本章中的“道”,指宇宙万物之源。不论万物如何变化,或消或长,“道”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有人认为“道”是一种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元素;有人认为“道”是一种精神,孕育万物的本源。“无”并非空无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万物过程中混沌一片、无以名状的一种特殊状态。表示幽昧深远的意思,恰好符合“道”包罗万象的特点。......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