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下面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2023-12-03
知其雄a,守其雌b,为天下谿c。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d。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e。为天下式,常德不忒f,复归于无极g。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h。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i。
朴散则为器j,圣人用之则为官长k。故大制不割l。
◤注释
a知其雄:知道事物的刚劲之处。雄,刚劲、躁动。b守其雌:安守事物的柔弱之处。雌,比喻柔静谦卑。c谿:溪。d婴儿:象征纯真质朴。e式:楷模,模式。f不忒:没有差错。g无极:终极真理。h谷:山谷。i朴:质朴。j朴散则为器:质朴的“道”分散而成万物。器,指具体的实物。k官长:百官的首长,即君主。l大制不割:完善的制度浑然天成,不会伤害到百姓。割,伤害。
◤译文
知道什么是强雄,却安于柔雌的地位,甘做天下的河溪。甘做天下的河溪,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失,复归于婴儿般的质朴随和。
知道什么是光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做天下的尝试者。甘做天下的尝试者,永恒的德就不会有偏差,复归于最后的真理。
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于卑微的地位,甘做天下的川谷。甘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得以圆满,复归于质朴的状态。
质朴的“道”分散而成万物,圣人遵循“道”的质朴,成为百官之长。所以,完善的体制是浑然天成的,不会伤害到百姓。
复归于朴(www.chuimin.cn)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道什么是刚强,却安于柔弱的地位,就像天下的溪流一样谦卑。雌雄,阴阳的意思。雄代表光明、刚劲、张扬、躁进。雌代表暗昧、柔静、收敛、谦卑。“知雄守雌”是老子的基本处世哲学,要求人们在矛盾关系中,对于“雄”要有透彻的了解,并处于“雌”的一方。“守雌”并非退缩或回避,而是执持谦卑柔弱,又能刚劲有力,进而掌握主动、保全自己。
溪水居于低处,汇流成川,归于大海,是因为谦卑。“为天下溪,常德不离”,能够“为天下溪”,自然不离于“德”。一动一静,皆是“道”的作用,能够“常德不离”,就能“复归于婴儿”,纯真质朴。这是“道”的境界。
运用“知雄守雌”的原则修身处世,乃至治理国家是恰当的选择。春秋后期,政局动荡引发了社会混乱,不断纷扰使得人们深受其害,面对这样的状况,老子提出“知雄守雌”的处世原则。认为只要人们这样做了,就可以返璞归真,达到天下大治。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道了什么是光亮,安守于暗昧的地位,可以为天下的楷模。为天下的楷模,就不会有道德上的偏差,复归于最终的真理。这段是讲心性的修持。明了是非善恶,甘愿处于暗昧之处,是为至善。修养到了“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时,起心动念都不会有错,念念是善,与天道吻合。传统文化讲“天心仁慈”,无心便是至善。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道了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于耻辱,这可以成为天下之谷。成为天下之谷,才能保持永恒的德行,最后复归于“道”的质朴。这句是指行为上的修持,知道自己的本来,保持纯真的一面。谷,山谷,因为中间是虚空的,所以空灵阔大,包容万物。做到豁达大度,包容一切,则“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永恒的德行充足,行为才够得上“朴”,就是归到原始质朴的“道”之本色了。
“朴”,指言行修养到朴实无华的境界。去除私心,不加妄念以及世俗中恶的一面,回归到本来的朴实,就是“道”。
因此,结论是“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朴”包含了本初的人性,上古之时,人们生长在“道”的世界,所以不需要道德仁义这些名称,而个个有道。“朴”散为万物,文明随之兴起,越向前发展,物质越发达,精神越堕落。“江水东流去不回”,世事无法逆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到了极点之后,就会回归本初,“道则返也”。
“故大制不割。”有道的圣人懂得这个道理,就创建系统完整的制度,以维持上古之时的道德。希望人人自然守法,合于道德的标准,并不刻意约束,以保持“道”的浑然天成,不可分割。这就是“道法自然”,就是“大制不割”。
这一章的主题,可以称之为“复归”。其中的“朴”、“婴儿”、“雌”等是老子哲学思想上的重要概念。十五章“敦兮其若朴”,十九章“见素抱朴”,以及三十七章和五十七章都提到“朴”这一概念。“朴”,可以理解为纯真、质朴、真朴等意,是对社会理想和个人素质的最高要求。
此外,“婴儿”其实也是对“朴”这一概念的解说。十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二十章“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只有婴儿才不被世俗的功利宠辱所困扰,无私无欲,淳朴无邪。老子明确反对用仁义礼智信这些规范,反对用说教扭曲人性,这就是“复归”的本旨,即不按圣贤所定法令束缚人性,而应当返回到质朴状态。
老子主张用柔弱、退守的原则来保身处世,并要求“圣人”也以此作为治国安民的原则。守雌守辱、为谷为溪的思想,不是单纯被动,也含有主动的一面,不仅守雌而且知雄,这是告诉人们要居于恰当的地位,面对社会纷争。“守雌”含有持静、守柔的意思,同时也含有内敛、含藏的意思。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下面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2023-12-03
传说老子西行过函谷关,应关令尹喜的请求,著书立说,共5000余字,即后世所称《道德经》。我们这里用的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本,该书出版近20年来已被学术界广泛引用,是现在最好的通行版本之一。《道德经》共81章,5000余字,其思想主旨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道”。学术界有一种观点,《道德经》与《易传》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经》还有一重要概念是“德”,德是道的基础,是得道的体现。......
2023-08-14
聃公就是四辅公之一,掌管“礼司”的世袭爵位,第一任聃公即是周文王第九子。老子是周景王的伴读,也是周敬王的礼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最早用“道”解释人与世间万物、自然宇宙的关系,教导我们在应对大自然及世间万物时,应有敬畏之心。这就是老子的伟大道论。老子在论“德”时,认为人最高的“德”是让心、身、行为都回归到合乎自然的清净无妄的状态。......
2023-10-22
◤译文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其“不自生”。“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天地是客观存在的,由“道”而生,并遵循“道”的规律而运行。老子的天地“不自生”与《阴符经》的“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是说天地长久而生万物,是因为天地与万物本是一个整体,生死只是表象,天地并不随万物生死而变动,它无形无相,永恒存在。......
2023-10-17
老子之所以这样神秘,是由于他的身世已经很难被确切地考证。老子的著作也被称为《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经》。关于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对“道”的贡献在于,他把“道”进一步加以抽象,使“道”成为一个哲学形而上的概念。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宇宙论。......
2023-11-20
《道德经》第十五章讲:“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是说有道之士思想微妙,善于掌握事物的精微之处。重视细节不是钻牛角尖,是从精微之处看整体,从而达到细节与整体的贯通。典故一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无厚”是用刀的技艺,通过反复练习,熟练到在牛骨节的间隙中都没有阻力,这与《道德经》所讲“微妙玄通”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3-08-14
庄子告诉我们,道是确实存在的。在《外篇·知北游》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东郭子的人常向庄子讨教,有一次他问:“所谓的道,究竟在哪里啊?”东郭子听了不再吭声。只不过道的本体是清净虚无的,而道的作用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2023-08-27
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最好的善。“上善若水”,其实是要人们效法自然之道,做到如水一样无私忘我、有所包容。可见,老子心目中水的地位是极高的。在这里,老子提取了水与物不争的善性,对水加以赞美,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为。进一步指出,有道的“圣人”也应该持有这种心态与行为,像水一样柔和而又通顺。对于水的品性,孔子也有所赞美。......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