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二十四章:道德经-企者不立

二十四章:道德经-企者不立

【摘要】:故有道者不处f。◤注释a企者不立:踮起脚跟不能站立。道是自然之道,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自是者、自矜者,都是为了显示自己,沽名钓誉,同样违反了自然之道,因此也不能长久。这些违反自然之道的,也可能是掌权者,对于社会而言,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令人憎恶厌烦,因此把他们喻为“余食赘行”,应予以铲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以“有道者不处”结尾,曲终奏雅,戛然而止,令人悠然回味。

企者不立a,跨者b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c赘行d,物或恶之e。故有道者不处f

◤注释

a企者不立:踮起脚跟不能站立。企,踮起脚跟。b跨者:越步向前不能远行。跨,跃。c余食:剩饭。d赘行:累赘的行为。比喻凸现于外的无用之物。e物或恶之:鬼神都要厌恶他。物,鬼神。f有道者不处:有“道”的人不这样做。处,居。

◤译文

踮起脚跟走路的人会站不稳,跨步前行的人反而走不快。自我张显的人不明于道,自以为是的人不善辨析,自我夸耀的人少有功劳,自高自大的人不能长久。

以“道”的观点来看上面的行为,可以说:“多余的饮食和累赘的行为,鬼神都会厌恶。”所以有“道”的人是不这样做的。

道体自然(www.chuimin.cn)

本章阐述了反对“余食赘行”的观点,重在讲述修身之道。道是自然之道,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所以不可任意妄为,面对万物也要效法天地自然,“曲全”而成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起脚尖想高一点,反而站不稳。跨开大步想快一点,反而走不远。这两个生活中的例子,告诉人们不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企者”,就是好高;“跨者”,就是骛远。基础工作没做好,却向高远的方面去求,不是自找苦吃,就是自求其辱。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有自我之心,便会被蒙蔽,不能明于大道。统治者自私自利,就会丧失民心。自以为是便不会得到彰显推广。自我炫耀,有了名利之心,就不会成功。骄傲自满,就不会长进,就不会取得新的成就。

马王堆帛书甲、乙本中,本章都在二十二章前,从语言上说与二十一章叙述风格一致。其内容仍是有关社会政治得失,包含有辩证法的观点。其中贯穿着以退为进和“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贯主张。这种态度和观点尽管看上去显得保守甚至消极,但加以灵活运用,可以作为现实斗争的策略。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不是长远之道。这似乎是人性的弱点。因此想做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反省精神,随时纠正自己的不足,否则就会犯上述毛病,不容易成功。

从“道”的角度来看,上面的那些行为,恰恰如同“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有道的人是不那样做的。余食,剩饭。贪吃的意思,吃饱了还要再吃。赘行,多余累赘的行为,往往引起人们的憎恶和厌烦。生命的精彩就在于有所取舍,以最简练的姿态面对生活。有了自知之明,才能做出恰当的选择。碌碌而为,追逐名利,不但不会成功,反会自取其辱。

这一章再次表现了老子崇尚自然无为,反对急功近利、躁进自炫的行为和思想,体现了以退为进的辩证法思想,违反自然之道必然招致恶果。“企者”、“跨者”,都是争强好胜,结果适得其反。自见者、自是者、自矜者,都是为了显示自己,沽名钓誉,同样违反了自然之道,因此也不能长久。这些违反自然之道的,也可能是掌权者,对于社会而言,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令人憎恶厌烦,因此把他们喻为“余食赘行”,应予以铲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老子在反面批判中得出的正面结论。以“有道者不处”结尾,曲终奏雅,戛然而止,令人悠然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