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幼廉刚刚上任,正好碰到徐乾触犯刑律,他自然一点也不手软地把徐乾逮捕入狱。李幼廉下令行刑官,毫不犹豫地将徐乾处以死刑。百姓们交手称好,都齐声称赞李幼廉是为民做主的清官,而李幼廉这种不被金钱、美女所惑,一身浩然正气的行为也为世人所赞叹,被视为为官的楷模。而李幼廉一身正气,视金钱和美人为无物,坚持自己为官的原则,绝不愿意出卖自己的人格。李幼廉无疑是很好的楷模。......
2023-11-27
持而盈之a,不如其已b。揣而锐之c,不可长保d。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e。功遂f身退,天之道g也。
◤注释
a持而盈之:把持而使之盈满。持,把持。b不如其已:不如适可而止。已,停止。c揣而锐之:捶打使之锐利。揣,捶打。d长保:长久保存。e咎:灾祸。f功遂:功业完成。遂,成。g道:指自然规律。
◤译文
把持而使之盈满,不如适可而止。捶打而使之锋利,不能保持长远。金玉满堂,没有谁能守住。富贵骄横,只会留下祸根。成就了功业,就当退位收敛,这是应该奉行的自然之道。
功成身退
这一章讲为人之道,主旨在于写“盈”。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得太过,不被胜利冲昏头脑。老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应适可而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持盈”的表现,结果难免倾覆,招致祸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手拿盛满水的容器,不如适可而止,保持现有的状态。不安现状往往得不偿失,能否持盈保泰,要看各人的智慧。若对自然之道有所认识,将已有的条件善加利用,就能满足基本的需要,可能还有余裕。如果放纵欲望,追求永无止境的满足,必定招致无限苦果。还不如寡欲、知足,就此安于现实,便是最好的解脱自在。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比喻突出、尖锐的东西。如果已经很锋利了,但还不满足,要在锋刃上更加一重锐利,俗谚“矢上加尖”,那么原有的锋刃就很难保了。对聪明、权势、财富等,都要知足常乐,量力而行。如果不知谦虚退让,不知适可而止,终归不能长保而自取毁灭。(www.chuimin.cn)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金玉满堂,没有几个能守得住的。身在富贵之中却仍不满足,持富而骄,便是和自己过不去,自会招来后祸。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成就了功业,就应当从现有的职位退出,也指收敛锋芒。老子在这一章提出了适可而止的忠告。一般人的心理是知进不知退,尤其是当名利正盛之时,更是趋之若鹜。老子以一系列生活中的现象做比喻,道出了知进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功成身退”尤其提得尖锐。他要求人在完成功业之后,不自恃,不据有,不锋芒毕露,不咄咄逼人。他所说的“身退”,并非要人做隐士,而是要人不自我膨胀,
只有淡泊名利,才有可能“功成身退”。老子按照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进退、荣辱、正反等,都会互相转化。处理不好就会招致灾祸。因而奉劝人们不应贪恋权位,应趁早罢手,见好即收。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句格言虽然略显低调,却恰恰符合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日月经天,寒来暑往,秋去冬来,无不如此。草木花果,完成了生之使命,便悄然而逝,了无痕迹。若想在不可把握中希望占有,在不可永久中妄图长远,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孔孟以及先秦诸子,都推崇尧舜禅位之事,认为值得赞扬,那便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的最好范例。
汉代张良,原本存心“功遂身退”,不肯居功,只自谦退封“留侯”,但可惜世事不如人愿,仍免不了被吕后毒杀的遭遇。反之,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成绝代之功,较为合算。总之,历史上能“功遂身退”,符合天之道的,确是不多。大多是为名缰利锁牵绊,反而误了此生。
在名利权位面前,没有不心醉神往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这是人性的弱点。所以老子告诫人们不可自得自满,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把握好事情的“度”,适可而止。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
贪慕权位利禄的,往往得寸进尺;恃才傲物的,总是锋芒毕露。这都应引以为戒。功成名就,就应急流勇退,才可以保全天年。然而,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是人的天性。身败名裂之前,很难能领会“功成身退”的训诫。
所以,对于名利权位乃至物质欲望的诱惑,更多的是应该韬光养晦,保持淡泊宁静之心,方是长远之道。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李幼廉刚刚上任,正好碰到徐乾触犯刑律,他自然一点也不手软地把徐乾逮捕入狱。李幼廉下令行刑官,毫不犹豫地将徐乾处以死刑。百姓们交手称好,都齐声称赞李幼廉是为民做主的清官,而李幼廉这种不被金钱、美女所惑,一身浩然正气的行为也为世人所赞叹,被视为为官的楷模。而李幼廉一身正气,视金钱和美人为无物,坚持自己为官的原则,绝不愿意出卖自己的人格。李幼廉无疑是很好的楷模。......
2023-11-27
◤注释a道常无名:道永远处于没有名字的状态。◤译文“道”常处于无名而质朴的状态。知止不殆本章重点是说明道无名而质朴的特征。二十八章说“朴散则为器”,也是这个意思,“道”衍生出了万物,才渐渐有了名器。老子认为,“名”是人类社会引发争端的重要根源之一。因此,“无名”可称之为“朴”,形容“道”的混沌状态,指“道”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2023-10-17
对于这样的一问,我一贯是答曰:“自欺而不欺人。”得天独厚的人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自然就想不到问;并未想到,这“有意思”就稳固如磐石,正是岂不羡杀人也。以下说题目的后一半,不欺人。欺,现时风行的办法是造假,由假药假酒直到假证件假情况,无所不有。语云,盗亦有道,君问生之道,我不能说没有,但也只是这既不冠冕又不堂皇的自欺而不欺人而已。......
2023-07-30
《道德经》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道德经》阐述的第二个重点是“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道德经》全文围绕虚无自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和柔弱不争这些理念,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证和阐述,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几千年来,《道德经》作为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象征,已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2023-08-27
故有道者不处f。◤注释a企者不立:踮起脚跟不能站立。道是自然之道,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自是者、自矜者,都是为了显示自己,沽名钓誉,同样违反了自然之道,因此也不能长久。这些违反自然之道的,也可能是掌权者,对于社会而言,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令人憎恶厌烦,因此把他们喻为“余食赘行”,应予以铲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以“有道者不处”结尾,曲终奏雅,戛然而止,令人悠然回味。......
2023-10-17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故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本节是“道经卷”的核心。自然的大道是虚空而没有形体的,然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但好像是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2023-10-22
从照片上看,这时的摩根虽然年仅26岁,但他那闪烁着光芒的大眼睛,看上去令人觉得深不可测;再搭上短粗的浓眉、胡须,会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深思熟虑、老谋深算的人。其实,凡世间众人皆有犹豫,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在同时发生,它甚至根本就不会发生,因为犹豫是来自自己的想象,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便能将之克服。只要能够克服犹豫不决的问题,就一定能在年轻时脱颖而出,取得让人艳羡的成就。......
2024-04-04
随着时光的流逝,林华觉得总这么待在家里也不是个事,于是就出去做点小买卖,不料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四年后竟成了一家私营企业的女老板,而孟德忠依然是个每月拿一千多块钱的技术员。林华在事业上也许是个精明能干的女强人,但是在家庭中她却不是个聪明的妻子,在社会上,你可以以领导身份自居,但回到家庭,应该迅速将角色调整为“妻子”、“母亲”,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承担部分家庭责任。......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