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下面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2023-12-03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a,故能长生b。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c,外其身而身存d。非以其无私邪e?故能成其私。
◤注释
a不自生:不为自己而生。b长生:长久存在。c后其身而身先:因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够居先。后,以其身为后。d外其身而身存:因为把自己置身事外反而保全自身。外,置之度外。e邪(yé):通“耶”,助词,表疑问。
◤译文
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运行,所以能够长久。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把自己放在后面,反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能保全自身。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无私吗?正是因为他的无私,所以成就了他的理想。
以退为进
本章讲述修身之道,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哲学思想。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其“不自生”。圣人之所以能够“身先”,是因为“后其身”;之所以“身存”是因为“外其身”;之所以能“成其私”,是因为“无私”。这便是矛盾对立双方转化的规律。(www.chuimin.cn)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的原因,是由于它不为自己的生存而运行,所以才能长久存在。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由于忘我而功成。圣人,指有道的人。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结果反而能够占先,得到别人的爱戴。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够生存。老子以天地的运作来比喻圣人的无私,不以自己的利害优先考虑,结果反而赢得尊重,成就了自己的理想。
天地是客观存在的,由“道”而生,并遵循“道”的规律而运行。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也要遵循自然之道。圣人是处于最高地位的理想状况下统治者,对他而言,“道”既要用于齐家治国,又要用于修身养性,要切实效法天地的无私无为。对天地来说,“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对圣人来说,“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其中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说明对立着的双方在互相转化。
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再到“谷神不死”、“用之不勤”,说明天地万物自然而生的道理。老子的天地“不自生”与《阴符经》的“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是说天地长久而生万物,是因为天地与万物本是一个整体,生死只是表象,天地并不随万物生死而变动,它无形无相,永恒存在。
有关公和私的论辩,《阴符经》说:“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大公与大私本无一定的界限。私到极点就是公。换言之,大公无私到极点,即是大私。不过,这样的大私,也可以叫大公。
圣人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事,去掉私心,把自己放在最后,置身于物外。奋不顾身为天下人而努力。虽然把自身的利益放在最后,恰好是一路领先,光耀千古,以身长存世间。所以,结论说“非以其无私邪”,岂不是因为他的无私,“故能成其私”,所以便完成他那与天地长存之私吗?这个“私”,指个人理想。成其私,即成就个人理想。老子认为天地不为自己的存在而运行,圣人不因自己的私欲而行事,唯其如此,最后才能实现理想,这也是“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当然,圣人的这个“私”,其实是大公无私。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下面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2023-12-03
传说老子西行过函谷关,应关令尹喜的请求,著书立说,共5000余字,即后世所称《道德经》。我们这里用的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本,该书出版近20年来已被学术界广泛引用,是现在最好的通行版本之一。《道德经》共81章,5000余字,其思想主旨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道”。学术界有一种观点,《道德经》与《易传》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经》还有一重要概念是“德”,德是道的基础,是得道的体现。......
2023-08-14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e。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h。复归于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雄守雌”是老子的基本处世哲学,要求人们在矛盾关系中,对于“雄”要有透彻的了解,并处于“雌”的一方。运用“知雄守雌”的原则修身处世,乃至治理国家是恰当的选择。春秋后期,政局动荡引发了社会混乱,不断纷扰使得人们深受其害,面对这样的状况,老子提出“知雄守雌”的处世原则。......
2023-10-17
聃公就是四辅公之一,掌管“礼司”的世袭爵位,第一任聃公即是周文王第九子。老子是周景王的伴读,也是周敬王的礼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最早用“道”解释人与世间万物、自然宇宙的关系,教导我们在应对大自然及世间万物时,应有敬畏之心。这就是老子的伟大道论。老子在论“德”时,认为人最高的“德”是让心、身、行为都回归到合乎自然的清净无妄的状态。......
2023-10-22
◤注释a小国寡民:使国家小,是人民少。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会形态,是对当时各诸侯国推行“广土众民”政策的不满,由此产生了对原始社会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老子所说“小国寡民”中的“国”,并不是指后来整体国家的概念,而是指地区性的划分。所以,“小国寡民”这个“国”,是“地区”的意思。本章讲治国之道,阐述了“小国寡民”的政治理念。......
2023-10-17
故有道者不处f。◤注释a企者不立:踮起脚跟不能站立。道是自然之道,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自是者、自矜者,都是为了显示自己,沽名钓誉,同样违反了自然之道,因此也不能长久。这些违反自然之道的,也可能是掌权者,对于社会而言,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令人憎恶厌烦,因此把他们喻为“余食赘行”,应予以铲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以“有道者不处”结尾,曲终奏雅,戛然而止,令人悠然回味。......
2023-10-17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a。◤注释a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厚德之人,好比初生的婴儿。◤译文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就像初生的婴儿。骨弱筋柔本章讲述修身之道,强调了厚德之人必备的品德修养。只有重视德行的积累,才是修行有道,能够保有赤子之心元气充沛,筋骨柔弱内力刚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五十四章老子提出“以身观身”的修身之道,也是道家长生不老、祛病延年的方法。......
2023-10-17
为无为f,则无不治。使民不争“不尚贤,使民不争。”崇尚贤才、举贤用能,本是先秦诸子共同的主张,老子虽无否定贤才的意思,但却一反当时的风尚,主张“不尚贤”,这是因为他认为使用贤能固然是好事,但会使人民追逐名利,进而扰乱人的自然本性。因此主张不尚贤,不专门给予贤能之人特别的权势地位,使人们消弱争夺名利的欲望。因为“尚贤”是引起人们争扰的渊薮。......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