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明确职责,多方联动:美国农村教师政策研究成果

明确职责,多方联动:美国农村教师政策研究成果

【摘要】:我国应学习美国的做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在农村教师补充中的职责,充分挖掘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使各责任主体为农村教师补充贡献各自的力量。此外,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我国还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出台有力的引导政策,促使更多团体和个人为农村教师补充出钱出力。(五)社会团体:发展更多农村教师补充项目与发达国家美国相比,我国在农村教师补充上的困难更多,尤其是在财政支持方面。

由前文分析可知,在我国当前农村教师补充问题的解决中,各责任主体虽然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各自努力的方向仍不明确,也尚未形成合力。我国应学习美国的做法,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在农村教师补充中的职责,充分挖掘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使各责任主体为农村教师补充贡献各自的力量。

(一)中央和地方政府:完善教师补充政策

针对当前政策制定及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央政府应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修订、完善现有政策,并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实施细则,划定各级财政在农村教师补充中的财政分担比例,提高政策的强制性及可操作性;其他各级政府部门则应按照当前党中央的精神,贯彻农村教师补充各项政策。在编制问题上,地方政府应采取灵活有效的调配方式,真正落实“县管校用”;在待遇问题上,地方政府要制定本地区的农村教师待遇倾斜政策,并出台政策实施细则,科学测算和评估所需要的投入,提出落实财政保障的方式方法。

此外,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我国还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出台有力的引导政策,促使更多团体和个人为农村教师补充出钱出力。

(二)高师院校:培养农村所需教师

高师院校是农村教师培养的主导力量,对此,国家应该通过有关法规条例对高校的职责提出明确要求。而高师院校则需更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使命,努力提高为农村培养适用教师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高师院校应明确农村教师岗位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并通过研究促进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相应的改革。基于当前一些地方和高校已有的成功经验,高师院校可以适当发展符合农村学校需要的教师培养项目,为未来教师提供着眼于农村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针对性课程,为农村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的优秀师范毕业生。

(三)农村中小学:把握教师补充主动权(www.chuimin.cn)

与上述对高师院校责任的认定一样,国家也需要在有关法规条例中对农村中小学在教师补充中的角色和职责作出规定。而作为农村教师培养的受益者,农村中小学应改变自身在教师补充中的消极被动状态,主动与高师院系对接,就农村学校对教师的特殊需要与高校进行沟通,参与培养方案的讨论;同时,还应该主动吸收师范教育学生到自己的学校见习、实习,并利用这些机会努力展示农村学校的积极面,向实习学生表达希望他们留下的期待。此外,我国农村中小学可学习美国农村学校及校长的经验,立足学校,发展特色,重视教师对学校事务的参与,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使教师真正“以校为家”。

(四)农村社区:改善农村教师生存环境

农村社区在教师补充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在教师保留方面。在美国农村教师补充实践中,农村社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农村社区为帮助教师融入所属社区做了很多事情,增强了农村教师的归属感,最终有益于这些教师的保留,这些做法值得我国农村基层社区学习。一方面,农村社区应将农村学校发展与社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将农村教师视为当地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创造机会让农村教师能够参与社区的重要决策和活动,使教师能够在社区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尽可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注意关心农村教师的各方面需求,帮助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两方面的努力既可以使农村教师产生主人翁意识,又满足其专业发展及物质生活需要,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最终使农村教师对当地的归属感得以增强,更安心任教农村。尤其重要的是,各种努力都应该指向重建一种农村教师与农村社区水乳交融的关系,勿使农村学校沦为农村社区中的“孤岛”。

(五)社会团体:发展更多农村教师补充项目

发达国家美国相比,我国在农村教师补充上的困难更多,尤其是在财政支持方面。因此,社会团体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农村教师补充多做贡献。当然,法律无法对此提出强制性的要求,但可以出台引导性的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和公益机构往这一方向努力,并给予一定的扶持。公益机构则应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事业及农村教师补充,培育和发展更多的农村教师培养和招聘项目,扩大农村教师补充项目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