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美国农村教师来源相对单一:招聘范围过窄

美国农村教师来源相对单一:招聘范围过窄

【摘要】:[58]在教师专业来源方面,目前该县中小学教师主要来自师范专业,虽然近几年来非师范专业所占比例有较大提高,但所占比例仍较低。总体来看,小学和初中段非师范专业教师的比例较小,均未超过25%,高中的非师范专业教师虽然近几年某些年份的占比较大,但因招聘基数小,因而从人数来看也是有限的。

面对农村教师招聘的困难,扩大教师补充来源很有必要,但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出台农村教师招聘政策时,对招聘对象的范围限定太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潜在应聘者,导致农村教师来源较为单一。

以当前农村教师招聘主渠道——农村特岗教师招聘为例,除上述分析中指出的招聘条件过宽的问题,我国农村教师补充还存在招聘对象过窄的问题。

综合中央和地方的农村特岗教师招聘政策,可发现农村特岗教师招聘有几个方面的限制或优先:一是年龄,限定30岁以下(应届毕业者不设限但他们一般不超过此年龄);二是学历,必须是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且以本科为主;三是生源地,如河南规定生源地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56]。这样的规定并不利于吸纳更多有志于农村教育同时又有能力的潜在候选人应聘,从而导致社会上其他优秀人才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例如,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有志于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社会爱心人士、其他非农村在职教师等都被排除在外[57]。而一些通过自考、函授等渠道获得相应学历者也被挡在了招聘门外。对于生源地的优先考虑虽然不是一个限制性条件,但其导向有可能导致招聘中的过度本地化。

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招聘政策偏差带来的某些消极影响。据王安全的研究,西部某县农村教师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本地和本县籍的小学教师由原来不到小学教师总数的10%上升到目前占94%以上,本地的初中、高中教师,截至2008年已分别占当地初中、高中阶段教师人数的86%和91%。无论是小学、初中或高中,教师地缘结构趋势一致,本县籍比例保持较稳定的增长趋势,本省外县籍教师和外省籍教师比例明显下降或下滑。其中,外省籍高中教师在2008年仅占高中教师的2.26%。[58]在教师专业来源方面,目前该县中小学教师主要来自师范专业,虽然近几年来非师范专业所占比例有较大提高,但所占比例仍较低。2006—2010年,在该县新录用的小学教师中,小学非师范专业的比例分别为2.44%、16.67%、0、1.35%和15.38%,初中非师范专业的比例分别为10.58%、18.57%、9.28%、21.54%和24.79%,高中非师范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0、10.53%、9.09%、10%和40%。总体来看,小学和初中段非师范专业教师的比例较小,均未超过25%,高中的非师范专业教师虽然近几年某些年份的占比较大,但因招聘基数小(每年招聘10~20人),因而从人数来看也是有限的。[59](www.chuimin.cn)

由上例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的本地化特点特别突出,师范化趋势也很明显。这凸显了当前农村教师来源的单一化问题。

教师来源的单一化对教育的发展会产生某些不良影响。从教师地缘结构考虑,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本地教师更可能长期留任农村教师岗位,但是,教师地缘结构单一化对于丰富学校文化是不利的,对学生的发展也存在消极影响。而从教师专业结构来看,尽管师范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准备方面比非师范生具有优势,但也有知识面不够宽、学术能力表现稍逊的劣势,而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则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