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选拔条件过宽:职业匹配问题显轻视

选拔条件过宽:职业匹配问题显轻视

【摘要】:而我国的“特岗计划”对应聘者的学业成绩未设任何门槛,因此,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并通过了招聘考试,就能够成为特岗教师。忽视对应聘者个性、价值观及职业知趣等方面的考察,可能导致招收的教师与岗位不匹配,从而容易造成流失,降低农村教师的留任率。

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否与所从事职业相匹配,影响其在该职业中的努力和坚持。在这个问题上,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在其1959年提出的职业选择理论中有深入的阐述。他认为,人们一般会主动选择与自身人格特质相匹配的职业环境,以促使自身充分发挥能力和技能,解决其所乐意解决的问题,担当自己所愿意承担的角色。这种人格类型与职业环境的匹配,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表现产生诸多的积极影响,如更可能长期留任,工作更努力因而绩效更高,对职业环境更容易满意等。[52]为此,对教师的选拔应充分考虑候选人的个性品质与职业是否匹配。对教师个性品质的考察包含多方面内容,如职业意愿(是否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性格特点(是否具备教师职业要求的爱心、耐心、宽容、乐观等)以及基本职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由于是在农村工作,还应考察其对农村环境的了解和接受度等。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招聘政策中对招聘条件的规定较少涉及教师的人格匹配等问题。《教育部 财政部 人事部 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对农村特岗教师的招聘对象和条件主要规定了应聘者的专业类型、所受教育类型、年龄、资格获得情况。具体来说,教育部规定的农村特岗教师招聘对象有如下几类:一是高师院校及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应届师范专业专科毕业生可少量招收;二是年龄30岁以下具备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曾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或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或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同等条件下优先。此外,报名者要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上述条件中,同等条件下对曾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或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给予优先,这一点隐含了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感情的要求,但是,文件的行文中没有关于对教育事业的情感的明确要求。在这一问题上,各省市自治区的特岗教师招聘政策有所弥补,如河南和广西2016年的特岗教师招聘条件,第一条是针对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的,即要求应聘者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师表,志愿服务农村基层教育。[53]不过,当前在招聘过程中,对如何考察应聘者的职业情感,各地并没有加以研究并付诸实践,一般的招聘考试都是围绕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等进行。

国内有学者对美国“为美国而教”(TFA)项目、“教学研究员计划”(TF)与我国的“特岗计划”招募条件做了比较,认为我国的“特岗计划”在毕业生学业成绩、领导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缺乏相应要求,选拔条件过宽。例如,在学业成绩方面,TFA要求应聘者本科阶段平均学分绩点(GPA)不能低于2.5分(满分4分),如低于此标准,但研究生学位GPA达到或超过3.5分,可以申请TFA的学分绩点豁免。而我国的“特岗计划”对应聘者的学业成绩未设任何门槛,因此,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并通过了招聘考试,就能够成为特岗教师。在应聘者的领导能力方面,TFA和TF都提出了相应要求,招聘定位不只是考虑教师补充的短期效益,更考虑应聘者对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影响,希望他们不管在服务期间还是离开岗位,仍可发挥其影响力和领导能力,激励周围的人共同为发展教育而努力。在个性品质方面,TFA和TF尤其重视应聘者尊重、同情、谦虚、合作及问题解决等品质,认为这些是与工作环境的要求直接相关的。在这点上,“特岗计划”虽然有类似的政治素质和教育情感方面的要求,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以及对教育和农村教育的热爱等,但这些规定偏于宏观,不够具体。忽视对应聘者个性、价值观及职业知趣等方面的考察,可能导致招收的教师与岗位不匹配,从而容易造成流失,降低农村教师的留任率。[54](www.chuimin.cn)

不容否认,特岗教师政策对我国农村教师补充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不少特岗教师在应聘动机、敬业精神、职业能力等方面不太令人满意。相当数量的特岗教师本身对农村教育缺乏起码的感情,但基于就业的压力,他们往往抱着“骑驴找马”的态度,试图以应聘特岗教师作为跳板,去实现其他的理想和志向;而特岗教师招聘条件的宽松,也使一些人钻了空子。招聘政策对应聘毕业生所毕业的院校类型和学历的考察超过了对他们的职业能力素质的考察。这导致了不少特岗教师缺乏奉献精神,不适应农村教学。[55]

总之,当前我国的教师招聘政策与实践对于农村教师候选人的职业匹配重视不够。对应聘者的个性品质、职业能力、个人经历等方面是否适合岗位要求考察不足,要求过低,最终导致应聘者各方面的素质与教师职业及农村教师岗位不匹配,从而影响他们最终的职业表现和留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