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

如何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

【摘要】:到目前为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一整套评价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人们在怎样科学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水平等问题上还深感困惑,难以达成共识,在许多地区,都缺乏一个因地制宜、科学可行、受到广泛认同的素质教育评价方案。在考试制度上,“一考定终身”,考试内容过分重文化知识的记忆、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考察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高考远未发挥素质教育“指挥棒”的作用。

劳动人事制度、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都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而对人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具有直接而强有力的引导、调节和激励作用,深受大众关注。也正因为如此,在这几个方面的改革难度很大,有关部门往往慎之又慎。

在劳动人事制度上,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实行指令性统包统分的格局和考高校就是考户口、考当干部的局面尚未彻底改观;只重学历、文凭,不重真才实学和整体素质的用人办法仍然盛行;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制度还很不完善,“家族式用人现象”和其他不正之风还较普遍地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考上高校仍然是大多数莘莘学子的最佳出路,也是广大学生家长对子女寄予的厚望。不改变这种状况,要求人们转变应试观念,不搞“片追”,又谈何容易?

在教育评价制度上,以升学率和考分作为评价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以是否考上大学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人才的标准的观念和做法仍较普遍,在教育评价活动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不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偏重评价的区分、选拔功能,而忽视指导、激励等其他功能;只重他人评价和上级评价,不重自我评价;评价手段单一,过分偏重书面考试。这样的评价制度,当然不能将学校、教师引向素质教育阳关大道,只能引向“应试教育”的死胡同。到目前为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一整套评价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人们在怎样科学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水平等问题上还深感困惑,难以达成共识,在许多地区,都缺乏一个因地制宜、科学可行、受到广泛认同的素质教育评价方案。(www.chuimin.cn)

在考试制度上,“一考定终身”,考试内容过分重文化知识的记忆、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考察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性的改变,高考远未发挥素质教育“指挥棒”的作用。如何合理设置高考科目、突出高考特点、科学设计试题,全面体现考试目的等问题尚需更进一步的探索。

因此,逐步建立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国家公务员向社会公开招考、不但看重学历、更重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用人制度,建立以全体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评价的方式丰富多彩、手段灵活多样,各种功能充分发挥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能正确选拔人才的科学的考试制度,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美好愿望,也是建立和完善素质教育体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