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江中游暴雨洪水预报项目的提出与确立

长江中游暴雨洪水预报项目的提出与确立

【摘要】:长江中游暴雨多集中在6~7月雨季,其发生的频次多,危害大。为了提高长江中游暴雨洪水预报的精度及其实时现代化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就着手向国外进行贷款并引进暴雨洪水预报技术软件。长江委选择并最终确立与丹麦政府合作开发“长江中游暴雨洪水预报”项目,有一段小插曲。在世界银行和丹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江委和丹麦水利研究所共同申请利用丹麦政府在世界银行的赠款,开展了合作研究“长江中游暴雨洪水预报”项目。

暴雨洪水,指的是因暴雨而造成的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大面积积水。

气象统计,日雨量不小于50mm为暴雨,,大于100mm为大暴雨,大于200mm为强暴雨。相应就有“暴雨洪水”、“大暴雨洪水”与“强暴雨洪水”之分。而实际上,将上述三者统称为暴雨洪水。

暴雨洪水有着明显的季节性,我国各地出现的时间基本上与气候雨带的南北推移相吻合,即华南多发生在4~6月及8~9月;江淮多在6~7月,北方多在7~8月。

长江中游暴雨多集中在6~7月雨季,其发生的频次多,危害大。例如,长江中游的湖北省1983年6月11日至7月19日的梅雨期间,出现全省性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9次,日雨量大于100mm的大暴雨有107个县次,大于200mm的特大暴雨有3个县,造成山洪暴发、河水横溢、外洪内涝。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60余县受灾,半数为重灾,受灾农田约2000余万亩,绝收和改种的近700万亩,死亡人数近400人,其直接经济损失至少有1亿多元。

为了提高长江中游暴雨洪水预报的精度及其实时现代化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就着手向国外进行贷款并引进暴雨洪水预报技术软件。长江委第一个国外贷款及预报软件就是世界银行与丹麦。(www.chuimin.cn)

链接

丹麦的全称为丹麦王国(The Kingdom of Denmark),在古高德语中,“丹”为“沙滩、森林”之意,“麦”为“土地、国家”之意。在43094km2的国土面积上,2006年底居住着539万的丹麦人,讲丹麦语,信仰基督教新教。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基里斯当挺立在桅杆旁》与《有一处好地方》并列为该国国歌。

长江委选择并最终确立与丹麦政府合作开发“长江中游暴雨洪水预报”项目,有一段小插曲。1993年长江委申请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长江中游(宜昌—城陵矾)洪水预警系统》,该项目是长江委的第一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项目总投资8752万元,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83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约4870万元),国内配套资金3880万元。项目分别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利用外资项目立项,国外贷款编号为X930000303017号,世界银行通过正式评估、水利部通过外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

由于还贷、国内配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项目未予实施。在世界银行和丹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长江委和丹麦水利研究所共同申请利用丹麦政府在世界银行的赠款,开展了合作研究“长江中游暴雨洪水预报”项目。在长江委领导及有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长江委与丹麦水利研究所、丹麦气象局、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研究。项目实施从1996年至1998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世界银行赠款50万美元,第二阶段世界银行赠款36.3万美元,另外丹麦外交部提供培训费约8.2万美元,共计为44.5万美元。丹麦合作项目二个阶段共接受赠款94.5万美元。1996年5月,以长江委黎安田主任为团长的五人项目高访团赴丹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通过访问了解了丹麦方面洪水预报新技术,为转移MIKE11洪水预报模型,进而在长江中游宜昌—大通区间建立洪水预报模型;了解了暴雨数值降水预报技术,评价了HIRLAM气象模型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为增加长江流域预报预见期探索了技术途径;该项目还培训了长江委技术人员9人,长江委派出1名技术专家前往丹麦作技术咨询,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丹麦水力研究所向长江委转移了MIKE11洪水预报模型软件一套及相关计算机硬件和技术,在长江中游建立了一个示范性的洪水预报模型;在丹麦气象局建立并运行了适合长江流域HIRLAM天气预报模型;并开展了MIKE11洪水预报模型与HIRLAM气象模型耦合的研究,以增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和预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