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31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华盛顿签订科技合作协定。1982年9月20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间水力发电及有关的水资源利用合作协定书附件二》,其中第四项为关于三峡工程多目标开发技术合作活动内容。中方有5人赴美工作。......
2023-10-16
1932年,为了能源需要和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组织了电力、水利和测量工程师恽震、曹瑞芝、宋希尚、史笃培(美国人)、陈晋模5人组成的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于当年10~12月在长江三峡段进行为期2个月的查勘,该队查勘后提出《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报告》,计划在西陵峡内黄陵庙和三斗坪处修建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方案坝高12.8m,装机容量为32万k W;黄陵庙方案坝高12.8m,装机容量为50万k W;设计流量依据1877~1926年宜昌段49年间最高水位推算,采用65000m3/s,总预算为1.665亿美元。虽然这项计划非常粗疏,并且向三峡索取的财富也很菲薄,但这次查勘却是近代以来中国政府首次进行有美国人参加的三峡水力查勘,而且后来经过验证,这次查勘所选定的坝址是科学和正确的,现在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大坝都是在这两个坝址上修建的。1933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又商请军政部航空署及陆地测量总局测量三峡地区地形图,完成了从宜昌到重庆段测图。
1944年4月,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担任国民政府战时生产局顾问的美国经济学家潘绥提出了《利用美贷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建议国民政府在三峡建造水力发电厂,装机1056万k W,并建立年产500万t氮素的肥料厂,估计建造拦河坝需1.3亿美元,发电设备需7.35亿美元,氮素厂需0.35亿美元,总投资约为9亿美元,由美国提供投资和器材设备,利用三峡廉价的电力,制造肥料销往美国,价款作为还贷之用,预计在15年后借款可以还清,之后电厂、氮素厂都归中国所有。并且,他还提出此项电力,可作为复兴中国工业的基础,而大量廉价肥料,亦可作为复兴中国农村之用。
同在1944年4月,萨凡奇应邀来华。9月中旬,他在宜昌上游由平善坝至石牌之间,对三峡两岸的山川地势进行了为期10天的详细查勘,到四川省长寿县后,他将所得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研究,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也就是著名的萨凡奇计划。
《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共分16节,主要内容包括三峡工程、工程造价和建成后所得的收益。三峡工程主要包括水库、拦河坝、溢水堰、泄水道、引水道、厂房、尾水道和船闸。拦河坝坝址选在宜昌上游5~15km的峡谷,主要是在南津关至石牌之间选定一个坝址,坝身为混凝土直线重力坝,坝高225m。水电站厂房设在长江两岸,各安装48台水轮发电机组,每台机组容量为11万k W,总装机量达1056万k W,估计年发电量为817亿k W·h,全部工程造价大约为十亿美元,分五期建成。建成后,水库的总蓄水量为617亿m3,可容纳270亿m3的洪水,使宜昌下游地区无洪水之患,并设有船闸,一万t的轮船可来往上海和重庆之间,通行无阻;并可灌溉6400万亩良田;此外,在给水、游览等方面均有显著的效益。根据萨凡奇当时计算,如电力全部装足出售,除去一切开支外,每年可净收入1.539亿美元见表2.1。偿还全部成本及利息,估计需40年左右的时间。
表2.1 萨凡奇关于三峡(南津关—石牌)工程经济效益计算
萨凡奇计划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防洪、航运、给水、旅游等开发利用的综合方案,在当时被视为水利工程的一大创举。其完成后,所给予中国工业及国计民生的影响更是巨大,收益也非常显著。因此,萨凡奇在致翁文灏的信中指出:“扬子江计划为一杰作。关系中国前途至为重大,将鼓舞华中、华西一带工业之长足进步;将有广泛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之生活水准,将中国转弱为强。为中国计,为全球计,建造扬子江计划这为急要之图也。”(www.chuimin.cn)
由于当时日军占领宜昌,对宜昌上游三峡的地质考察不够彻底,萨凡奇所选定的五处坝址后来经过实地钻探考察,发现不仅处在三峡河段的窄谷河段,而且还是石灰岩地貌,溶洞太多,很容易漏水。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在论证三峡大坝的地址时,基本上否定了萨凡奇选定的坝址方案。
1944年10月底,美国战时供应局局长纳尔逊(Donald Nelson)访问重庆,国民政府托他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带到美国交给罗斯福总统。美国白宫将此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向新闻界透露,顿时震惊全球,三峡工程第一次在国际上引起巨大轰动。当时英国驻重庆商务参赞亲临四川省长寿县访问萨凡奇,而后将三峡工程情况向伦敦报告,以便英国在战后进行投资、供应设备等。这是三峡工程第一次在投资和设备方面引起外国的兴趣。
当时国人都认为三峡工程确实是我国战后复兴的基础,希望早日动工。国民政府最高当局也极为注意。因此在1945年5月,中国政府原则上同意萨凡奇计划,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资委会)邀请全国水利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中央水利实验处、农林部中央农业试验所、交通部航政局和中央地质调查所等部门,连同会属工矿电三处、经济研究所及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组成三峡水利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研究各项有关问题。7月,资委会又在四川省长寿县设立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以黄育贤为处长,聘美国工程师柯登(John Cotton)为总工程师,主持研究计划,下设2个工程处,4个勘测处,5个勘测队。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在宜昌设立三峡勘测处,派张昌龄为主任,负责坝区的测量钻探工作。三峡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了。在1946年3月,萨凡奇再次来华,在黄育贤处长的陪同下,对三峡进行了第二次考察。萨凡奇的这次来华,加快了三峡的勘测设计和调查的步伐。
资委会先与美国莫里斯·努德森公司(MKE)公司签订合约,由该公司负责三峡坝址的地质钻探任务,同时,又与美国垦务局签订合约,合作设计三峡工程,从1946年6月1日起,正式进行三峡工程的设计。并且根据合同,三峡工程由美国垦务局主持设计,由资委会派员参加,并请各合作机关亦派员参加,因此从1946年9月,国民政府遴选技术人员赴美国垦务局参加设计。资委会派徐怀云为驻垦务局代表,杨国华为副代表,先后派遣有60多人去美国工作。按照设计合同规定,利用美国垦务局工程人员,同时指导与训练中国派往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究、试验、规划、设计、编制招标文件及工程预算,总称为扬子江三峡及支流开发总报告。中国技术人员分别参加水文组、泥沙研究组、大坝组、电力组、机械组工作。到1947年5月,三峡设计奉命结束,但是到8月设计工作才全部停止,除极少数人员留美外,大部分均从1947年8月起,分批返回中国。
在国内,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组队进入三峡进行地形测量和经济调查,调派4个测量队到三峡进行调查,收集库区内财产、人口资料,到1947年6月底,完成重庆以下的外业工作,编写了《长江三峡水库测勘报告》。1946年5月,水电总处与经济研究所合作,对三峡库区进行经济调查,到年底调查结束后,编制了《三峡库区经济调查报告》。10月,中央地质所三峡地质调查队,由侯德封、陈梦雄率领到三峡坝区进行野外调查,1947年春调查结束后,编写了《宜昌峡的地质》。认为经一号坝址地质有砂石层,二号坝址有孔隙,但是漏水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四、五号坝址石质较差,并且两岸峰顶高度不够,只有三号坝址情况尚好,但还需要进一步钻探。同时,资委会组织黄育贤、张光斗等中外70余名工程师进行分组规划与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到1947年10月,长江水利工程总局拟定了《长江治理计划大纲》,对长江干流及各支流的整治、开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和论证。1948年3月,资委会正式颁布了《扬子江三峡计划概要》。同时三峡工程的各种拦河坝、电厂、船闸等比较布置,各配套工程的比较设计,主要设计图样及施工规范、洪水量、航道深度、坝顶高度等设计定型也于年初全部决定下来。于是一个集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经济开发和旅游等在内的庞大的、多元开发长江三峡的计划出台了。这个计划将整个三峡工程分为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一是大坝的建筑,它主要是解决防洪、发电等问题;二是三峡水库的建设,这主要是解决发电、灌溉、水产等经济开发诸问题。
但是,到了1947年,国内金融危机爆发,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国民党又因打内战而背上沉重的军费开支包袱,使国民经济几乎滑到了崩溃的边缘,因而不得不紧缩非军事方面的各项开支,无力支持修建三峡大坝工程。而这项工程所需巨额资金主要向外国借贷,但此时外汇筹措又受阻,国民政府不得不在1947年5月由中央新闻社对外宣布:“……最近颁布经济紧急措施以来,凡属非短期内可见成效之工作,其所需经费均在停拨或缓拨之列。故三峡水力发电计划实地工作,资委会已奉国府令暂时结束。现已由该会通知各方面遵命办理结束,并将已得资料草拟报告,将来继续工作,得有所借镜。”至此,中美合作三峡工程设计暂告一段落。
有关长江水利国际合作与项目管理的文章
1979年1月31日,中美两国政府在华盛顿签订科技合作协定。1982年9月20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间水力发电及有关的水资源利用合作协定书附件二》,其中第四项为关于三峡工程多目标开发技术合作活动内容。中方有5人赴美工作。......
2023-10-16
最早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1954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损失惨重。长委所属4台钻机和第七地形测量队先后进入三峡地区,开展测量工作。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工程开工。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150m的低坝方案。......
2023-10-16
1986年6月,中国水利电力部和加拿大国际开发署代表两国政府正式聘用CYJV进行三峡可行性研究工作。根据两国政府协议,CYJV研究工作的重点,在技术方案上是全面复核中国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经济财务分析上则要求CYJV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独立的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中国方面除全面提供了三峡工程有关的基本资料和以往研究成果外,还在CYJV专家来中国复核工作中给予密切配合,全面介绍情况和以往成果。......
2023-10-16
长江委自20世纪50年代就负责长江中游和汉江的洪水预报。数据采集传输延迟3小时,显然给长江洪水日预报带来不能及时准确预报的障碍。这显然为长江暴雨洪水预报的精度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长江委对于覆盖整个项目区域的长江中游13个集水区及长江上游一些主要的支流的面平均降雨数值预报,日常的0~24小时的预报有75%的成功率,24~48小时和48~72小时预报稍有点不可靠。......
2023-10-16
造成洞庭湖区淤积,平均年淤积泥沙近1.2亿t。因此,研究荆江及洞庭湖以至整个长江中下游河流环境的变化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对加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长江委已对江湖关系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因其问题复杂,整个课题研究尚应深入。该模型用于江湖关系演变趋势及对洞庭湖和荆江影响的计算和对策研究。荆江重点险工段整治实体模型试验研究。......
2023-10-16
作为长江代言人,重大水工程的国际合作主要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美国、前苏联、加拿大、意大利、瑞典、法国和日本等国的合作。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干流三峡河段的西陵峡,坝址在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距葛洲坝水利枢纽38km,是一项规模庞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对保障荆江两岸15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3-10-16
1.2.3.4 与芬兰的合作中芬合作“长江防洪智能应急响应系统”项目是芬兰政府赠款项目,第一阶段项目总金额为600万人民币,执行期9个月,2002年2月24日正式启动。......
2023-10-16
一般来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有如下特点:①降雨分布广、强度大,洪灾分布广泛、灾情重。长江洪水的对策。通过洪水由工程措施转向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长江洪水的对策基本上与世界各国共同倡导的“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实施流域洪水综合管理,将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完善突发性洪水的应急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选择制水方略与促进减灾社会化相一致”。......
2023-1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