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行意合一理论:让运动更快乐,传承英雄经典

行意合一理论:让运动更快乐,传承英雄经典

【摘要】:但是俞大猷、戚继光等武学大家发现,刀、枪、剑、棍等各器械之间具有相通性,遵循着一定的共同的客观规律。这种相通性可谓是用无数军人的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而且是经过大量战斗检验过的,极具实用价值和推广优势,戚继光、俞大猷又都是久经战场功勋卓著的大英雄,故这些武学理论很快传播开来,并被后世奉为经典。本书的行意合一理论即是受上述思想的启发而建立起来的,对跑步、篮球、羽毛球等各种运动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

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早就有类似核心课程教育理念了,受传统文化影响,武术先贤早已跳出了“专业化泥潭”的束缚,实现了举一反三、兼收并蓄的功能,并且与兵法、儒、道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启迪智慧。

尽管刀、枪、剑、棍等诸多兵器在使用时各不相同,比如,“剑走青(轻灵),刀走黑(大劈大砍)”“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但是俞大猷、戚继光等武学大家发现,刀、枪、剑、棍等各器械之间具有相通性,遵循着一定的共同的客观规律。

如俞大猷在著作《剑经》中指出,如能练好棍法,其他武艺都能因此相通:“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指出,俞大猷《剑经》所载棍法精妙之处同样适用于长枪等各类器械,效果极佳:“向见总戎俞公以棍示余,其妙处已备载剑经内……其最妙者只在一得手之后,便一拿一戳……不惟棍法,虽长枪各色之器械,俱当依此法也。近以此法教长枪,收明效,极妙极妙”。

后来的枪术大家吴殳最推崇大枪,认为“枪为诸器之王”“诸器遇枪立败”“真枪,手手杀人,敌未有能至一丈内者”。但吴殳同样强调诸艺相通,高手可以做到“棍、棒、刀、牌,入手皆化枪法”,事实上,对吴殳等武学大家而言,这也是必然性结果,因为吴殳直接将俞大猷《剑经》中的八条棍诀引用到枪法中来了。

…………(www.chuimin.cn)

这种相通性可谓是用无数军人的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而且是经过大量战斗检验过的,极具实用价值和推广优势,戚继光、俞大猷又都是久经战场功勋卓著的大英雄,故这些武学理论很快传播开来,并被后世奉为经典。

后世王宗岳基于武学相通的道理,将枪、剑、棍等先进理论成功引入其中,并融合了儒、道及兵法理论,创编了著名的《太极拳论》(尽管太极拳起源有争议,但五大流派都公推《太极拳论》为理论源头)。

虽然战场上生死搏杀技术理念离普通人有点远,但它却可以为人们锻炼身体所用,还能为地球之外的太空宇航员提供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这就是传统武学的神奇之处。

本书的行意合一理论即是受上述思想的启发而建立起来的,对跑步篮球羽毛球等各种运动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