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动作连贯提升运动效果

动作连贯提升运动效果

【摘要】:行意合一时,动作除了要有整体性,还应具有高度的连贯性,要做到如下两点。□ 刚柔相济在进行节奏性运动时,动作要连贯,但速度、力量却不能均匀不变,要有快慢、松紧、开合的节奏性变化,做到刚柔并济。□ 连贯流畅不停顿弹簧压住不动后,只要不超出弹性限度,能量就不会消失,但静止的肌肉却存不住弹性势能,会耗散掉。因此,动作必须连贯,不能停顿,以实现能量的高效流转和重复利用。

行意合一时,动作除了要有整体性,还应具有高度的连贯性,要做到如下两点。

第一 保持快慢、开合、刚柔的节奏性变化,做到刚柔并济。

第二 在整个节奏性变化过程中,应连贯流畅,不能停顿。

运动达人们通常能在各种球类以及田径运动中本能地做好这两点,可以略过本节。对时间、精力有限的普通人来说,如果想在较低受伤风险的情况下达成较好的运动锻炼效果,可参考本节以下内容。

□ 刚柔相济

在进行节奏性运动时,动作要连贯,但速度、力量却不能均匀不变,要有快慢、松紧、开合的节奏性变化,做到刚柔并济。

刚柔是传统武学中的概念,并不高深,是非常简单的运动生物力学知识,运用好能产生最佳效果,运用不好则费力,还容易受伤。

所谓刚柔,即节奏性运动中,最刚劲有力的瞬间为刚点,积累了最大弹性势能的瞬间为柔点,整个运动就是在刚柔之间不断转换的过程,且刚柔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简而言之,节奏性运动中的松紧交替变化就是柔刚的交替变化。

上面走路和跑步两张图都是左边动作是柔点,右边动作是刚点

刚柔的变化遵循以下规律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合(收缩)则柔,开(伸展)则刚,合至最大值时为柔点,开至最大值时为刚点。

道理很简单,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来说,动作越开,发力效果越佳,如膝关节由70°增加到170°,蹬地力量可由体重的1倍增加至6倍多。

因此,在腿即将蹬直瞬间充分发力(即“开则刚”)会产生极大的爆发力,一些腿部力量很大但跳跃能力不行的人就是不懂得相应道理,在弯曲时使全力,快蹬直瞬间反而使不上力了。

类似的,如做俯卧撑,在双臂快撑直时充分发力,可以产生很好的爆发效果,能将身体快速推高,甚至推离地面至腾空,就像弹跳那样。

上图示意者的蹬地力量可达上图示意者的6倍

右边的示意者撑地力量可以达到左边的多倍

因此,开的时候适合发力,越开越是如此,开是动作之灵魂,更高、更快、更强的根本保证,各种高、快、强等爆发的瞬间皆处在“一开皆开”的极致状态,否则就无爆发可言,这是遵循人体生理规律所致的。

不难发现,双手扣篮、单杠引体向上、双杠撑起、武术双手劈棍等运动即将发力的瞬间,身体姿势几乎都是一样的,全都是“一开皆开”的反弓伸展状态,这样可促使劈击或伸展力量达到最大值。

同样,运动风格不同的铅球、羽毛球等,发力瞬间,姿势也是非常一致的,都是一开皆开,可促使推举或者劈击力量达到最大值。

合的时候虽然不利于发力,但却利于蓄劲(积累弹性势能)。故“开—刚、和—柔”是理想的运动方式。

传统武学家也早就发现了上述规律,有很多有趣的描述供读者参考。

“合势不嫌其小,欲气(弹性势能)合得足也(柔);开势不嫌其大,欲力发得出也(刚)。”

“起势(合)时气要松活,气要擎而不硬,落点(开)方一齐着尽,使尽平生气力,始得刚柔之妙。”

“开时气势饱满,神气鼓荡;合时精神内敛,浑然一体。”

“四肢发动,气形诸外(释放动能),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积蓄弹性势能),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

□ 连贯流畅不停顿

弹簧压住不动后,只要不超出弹性限度,能量就不会消失,但静止的肌肉却存不住弹性势能,会耗散掉。试着原地跳高就会发现,起跳之前的下蹲可以积蓄能量,跳得更高,可若下蹲后停顿一会儿再往上跳,反倒跳不高了,因为停顿导致下蹲积蓄的能量被浪费掉了。

因此,动作必须连贯,不能停顿,以实现能量的高效流转和重复利用。

柔转刚阶段

连贯的动作能促使各肌群产生的能量逐次传递到局部叠加起来,从而产生最大的速度或者力量等效果。

刚转柔阶段

连贯的动作可以将局部的能量迅速传递分散至全身各肌群存储起来,既能迅速化解局部所受的强大冲击力而不致受伤,又能实现能量的重复利用。

在柔转刚和刚转柔阶段,应注意以下事项。

|柔转刚|

柔转刚阶段,各肌群逐次发力做功产生能量,定向传递叠加到一起,从而形成最大速度、力量。

其诀窍在于顺势而动和放松。

每个动作上的虚线箭头表示能量流转的方向

顺势而动,即除首次发力的肌群外,各肌群均在接受上一肌群传递过来的能量后,再顺势发力做功产生能量,传往下一环节,从而节节贯串下去,这样既轻松又迅速有力。

放松,可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弹性,确保各肌群能充分接受上一肌群传递过来的能量,从而能顺势而动。

以走跑为例

一般人以惯常速度走跑时,摆动腿是沿着支撑腿蹬地传递过来的能量顺势而动的,而且摆动之前是充分放松的。故而动作轻松,摆动却有力,虽然单腿重量约占体重六分之一,但人们往往感觉不到用力就已经完成了摆动。

如果没有支撑腿的有力蹬地,那么摆动腿地摆动会费劲很多,如果摆动腿在摆动之前紧绷着,也会费劲,而且别扭。速度越快,这种感觉越发明显。

总而言之,走路、跑步时,摆动腿沿着支撑腿传递过来的能量顺势而动,摆动腿小腿沿着大腿传递过来的能量顺势而动,摆动腿的脚沿着小腿传递过来的能量顺势而动,在顺势而动之前,这些肌群都是放松的。

如此,正常人走路、跑步在蹬地时就形成了支撑腿—摆动腿大腿—摆动腿小腿—摆动之脚的节节贯穿,摆动腿之大腿、小腿、脚都是在接受了上一环节传递过来的能量后顺势而动。

如果骨盆也参与了转动以促进更大的步幅,就形成了由支撑腿—骨盆—摆动腿大腿—摆动腿小腿—摆动之脚的节节贯穿,摆动腿之骨盆、大腿、小腿、脚都是在接受了上一环节传递过来的能量后顺势而动。

这种节节贯穿、顺势而动的机理对跆拳道、足球、羽毛球、网球、格斗、洗衣等各种活动是普遍适用的,只是普通人缺乏相应的锻炼不易觉察到而已。

普通走路示意图

骨盆参与转动的大步快走示意图(www.chuimin.cn)

传统武学家有如下有趣语句描述柔转刚阶段的动作特征。

“气之落也,归着一处,气之来也,不自一处。惟疏其源,通其流,则道路滑利,自不至步步为营,有牵扯不前之患也”。

这些描述都反映了柔转刚时能量由全身聚焦至一处的技巧:放松,顺势而动。

|刚转柔|

在刚(不含刚点)转柔阶段,比较常见的是收缩肢体积蓄弹性势能,一般人能凭本能做好(如搓洗衣服时,都是先将手臂收回来再往前搓,就像格斗时先将拳头收回来再出击一样,将手臂收回来的过程就是刚转柔的过程)。这里不再详述,仅强调一下刚转柔的作用意义。

以跑步为例,前脚着地即为“刚转柔”的开始,身体重心下降至最大值为柔点。

图左边的动作是“刚点”,右边动作是“刚转柔”

刚转柔有以下4个作用。

1 减少前移阻力,加快前移速度。否则,着地力量越大,对身体前移阻力越大,越是影响跑动速度。

2 高效利用能量,将高达约50%的能量转移至下一步使用,从而极大地节约体能。

3 保护身体骨骼、内脏和大脑不受振荡。如着地时间延长一倍,则人体所受地面平均冲击力减少一半,所以良好的缓冲技术对保护人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就跑步而言,有效的“刚转柔”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膝关节等所受的冲击力,避免受伤。

4 通过放松使身体得到节奏性休息。

以惯常速度跑步,只要不刻意跺脚,一般人都能本能地做好刚转柔的动作。

TIPS

以柔克刚

大家在看武侠小说时,常会看到“以柔克刚”这个词,最容易想到太极拳高手在受到强大冲击力后,将其轻松化解开,非常神奇的画面。

太极拳高手能否做到以柔克刚暂且不论,但猫确是公认的以柔克刚的高手。它们能从很高的地方跳下,但很少受伤。猫在即将着地时,以极快的速度将整个躯干连同四肢伸展至最大值,至着地瞬间,突然放松,由开转合,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这需要极强的反应速度、灵敏度和爆发力,人类是很难企及的,但道理是相通的。实际上,篮球运动员在接篮球时都做到了以柔克刚,人们跑步着地时,也是以柔克刚的过程。

受外力冲击时,为了能做到以柔克刚,则需将局部能量迅速传递分散至全身肌群,转化为弹性势能存储起来,从而产生最佳蓄劲、化力(防冲击受伤)等运动效果,其动作形式上存在着大开到大合、高速到缓慢的过程,是以高度的反应速度、灵敏度和动作速度为前提的,仅练习柔缓的太极拳套路是做不到的。

以柔克刚主要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不顶不丢,粘连相随。此为太极拳推手中的经典谚语,即受到外力冲击时,不要直接硬顶,也不要躲避开,而是保持接触,如同粘连住,并随着外力的方向顺势收缩身体,将外力转存为自己所用。

2.应先开后合,开至最大值再受力,受力前瞬间应充分放松,受力后顺势收缩肢体,积聚弹性势能。

下面以下楼梯、跃起落下、接篮球和用球拍接羽毛球为例予以说明。

充分伸展至“一开全开”再着地,减少冲击力对膝关节等的伤害,并能积累弹性势能,提高体能利用率

(1)下楼梯

上下楼梯时,腿部所受的冲击力会比平常高得多,如果缺少有效的缓冲动作,容易导致膝盖骨关节过度磨损,因此,高楼(无电梯)住户膝盖骨关节炎的患病概率比住平地的要高出20%。

下楼梯关键在于:

第一,动作要开,向前下楼时积极伸展腿部,脚尖着地,迅速松开,这里的开不仅有膝、踝的开,有髋的开,还有脊柱的对拔拉长,是全身的“一开全开”。

第二,开的速度应快,在前脚尖即将着地时迅速开至最大值,然后着地,着地瞬间是放松的,实现刚转柔过程。

(2)跃起落下

跟下楼梯一样,着地前“一开全开”,将整个身体伸展至最大值,着地瞬间,松开,由刚转柔,由开转合,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注意开的速度应快,在前脚尖即将着地时迅速开至最大值,然后着地,实现刚转柔过程。

着地前瞬间,整个身体在上下方向拉伸至最大值,一开俱开,从而能最大程度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身体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减缓冲击力对身体的伤害,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3)接篮球

双手接球时,迎着篮球飞来的方向迅速伸出双手,手接触到球以后,两臂随球后引至胸前把球接住,实现由刚转柔、由开转合的过程。

动作关键是两臂迎球前伸手要快,触球后握球要稳,回引缓冲来球力量。

拍篮球类似,球反弹时,不应等着球到手上,而应朝着球反弹的方向积极迎上去,触球后,立即松开,顺势往上引,实现由刚转柔、由开转合的过程。

(4)用球拍接住羽毛球

跟接篮球类似,在打羽毛球时,迎着羽毛球飞来的方向迅速伸出球拍,触到球以后,顺势往回引,实现由刚转柔、由开转合的过程。

接篮球示意图

□ 注意放松

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刘易斯在谈100米赛跑成功秘诀时说:“在50米以前我加速,然后只要放松肌肉,越是放松,速度下降就越慢,因此我自70米至终点比其他任何一个人都快得多”。

这不是个例,科学研究表明,顶尖的短跑运动员蹬地力量低于一流的短跑运动员,但跑速更快,因为更善于放松,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利用。

不仅跑步如此,几乎所有的节奏性运动都是如此,体育教练有个法宝,就是“放松”,只要学员技术不到位,几乎都可以用不会放松来解释。

放松,是实现能量高效传递和利用的关键,是动作连贯的必要条件。柔转刚阶段,放松好,才能将各肌群产生的能量高效传递至局部,以形成较大速度和力量,刚转柔阶段,放松好,才能将局部能量迅速传递、分散至全身肌群存储起来。

实际上,在节奏性运动中,只有在刚点瞬间肌肉处于相对紧绷状态不需要放松,其他时刻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放松,人体在运动中更多地保持在弹性状态。放松,顺势而动是节奏性运动的重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