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阿德勒: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钥匙

阿德勒: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钥匙

【摘要】:阿德勒非常准确而又清晰地介绍了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问题儿童诞生的原因,他关于儿童人格结构的基本框架,可以视为理解儿童问题的一把钥匙。阿德勒认为,儿童的人格是一个整体,不能被割裂开来。因此,要对儿童人格的统一性有足够的重视。因为阿德勒的这本书,确实揭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可以解释许多难以管教的问题儿童的根源。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类别:心理学

适读人群:所有教师尤其是班主任

出版信息:上海人民出版社

难度系数:A级/ABCDE

推荐指数:★★★★★

评介:

和《给教师的建议》一样,《儿童的人格教育》应该成为所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案头必备之书,并且应该经常翻阅。阿德勒非常准确而又清晰地介绍了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问题儿童诞生的原因,他关于儿童人格结构的基本框架,可以视为理解儿童问题的一把钥匙。

阿德勒认为,儿童的人格是一个整体,不能被割裂开来。每一个儿童自出生起,就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而优越的希望图景。这是无意识存在的,但又无时不在,这种追求,决定了儿童一生的具体行为。这种希望图景,取决于儿童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这种观念和看法不是事实本身,但却是儿童塑造自己的依据。这里所讲的,其实就是儿童的自我镜像。(www.chuimin.cn)

儿童对于希望图景的追求,源于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即儿童的自卑感。所有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儿童通过各种方式来消除自卑感,追求优越感。因此自卑感是儿童发展的基本动力,自卑感与优越感是同一基本事实的两面,难以截然区分,在病理学上,我们很难判断是过度的自卑感还是膨胀的野心对个体的伤害更大。但是当自卑感过于强烈时,儿童最终只是在心理上而非行为上加以克服,这是问题学生的根源。有三类儿童极易成为问题儿童: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从小受到严厉管教、没有受到父母慈爱的儿童,从小被宠坏的儿童。

换句话说,每个儿童都会追求优越感,这是出自对自卑感的补偿作用,健康的小孩通过正当的途径追求优越感,问题儿童则用不正当的畸形的方式追求优越感。教师要真正读懂儿童,必须明白,儿童的每个活动都是他总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表达,不了解行为中隐蔽的生活背景就无从理解他所做的事。因此,要对儿童人格的统一性有足够的重视。解决问题儿童的问题,也要防止简单的训诫,而应该从儿童的整体人格入手,检查儿童理解事实以及做出反应的方式。优秀的教师(当然也包括家长)会洞察儿童追求优越感的方式,引导孩子反思并改变错误的方式,逐渐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有赖于帮助儿童树立信心(成就感),鼓励儿童用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

阿德勒分析了大量的问题儿童案例及其与生理、家庭问题的联系,比如疾病对儿童的影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长子还是次子,以及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左撇子、口吃、懒惰、丢三落四、尿床、嫉妒、离家出走、白日梦、肮脏、粗暴等等,分析了这些事件背后所潜藏的儿童对于优越感的追求,对教师理解儿童的异常行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懒惰的儿童,他们之所以懒惰,是因为懒惰的儿童无需背负别人对他的期望,他即使无所建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人们的原谅。并且,他的懒惰行为使他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最起码他的父母得为他操劳。在另外的情形中,儿童的懒惰,是为了缓和他们的处境,这样他们就可以把目前的无能为力和无所成就归咎于懒惰。孩子的家人会说:“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孩子对这种说法沾沾自喜,因为它对缺乏自信的儿童来说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成就补偿——如果他不懒惰,他什么都能干——使得他的毫无成就感变得尚可忍受。

对这本书的反复阅读,能够帮助教师建立起理解儿童人格的基本结构。因为阿德勒的这本书,确实揭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可以解释许多难以管教的问题儿童的根源。书后的附录1是个体心理问卷,是供理解和矫治问题儿童之用。我以为,这15个问题可以看成是本书,甚至是个体心理学的框架。15个问题所涉及的种种情况,阿德勒大半都在正文中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对这15个问题的反复研习,不但有助于理解本书,还能形成理解儿童问题的专业框架以及专业写作的基础。

这本书应该成为一线教师的最基本的阅读书籍,也应该成为学校教师以及各类教师读书会的共读书籍。

延伸阅读:

若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感兴趣,还可继续阅读《自卑与超越》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