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儿童纪律教育指南-教师阅读地图

儿童纪律教育指南-教师阅读地图

【摘要】:本书作者主张采纳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规训的目的应指向培养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并能进行自我规训的道德自律的人。很显然,相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简单粗暴的训诫,建构主义方法强调理解儿童,强调儿童理解规则,强调儿童从内部建构规则,强调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当下的纪律问题。

作者:[美]费尔兹

类别:教育管理

适读人群:所有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以及幼儿园、小学低段教师

出版信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难度系数:B级/ABCDE

推荐指数:★★★★★

评介:(www.chuimin.cn)

儿童需要纪律,这是无需论证的事实,但是纪律教育的目的何在?如何进行纪律教育,则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行为主义者将纪律教育与教育教学相分离,主张通过威胁、惩罚等压制儿童内心的冲动,对儿童的身体进行训诫,让儿童变得安静、顺从,这是我们目前纪律教育的主流。这种纪律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听话的乖孩子,就是暴躁的叛逆者,长大成人后不是“奴隶”就是“暴君”,不是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针对这种教育方式,另外的声音则呼吁将纪律教育与教育教学相融合,认为符合儿童天性的教育教学就是最好的纪律教育,这往往导致了不受约束的自由放纵。

和成人相比,儿童常常更得不到尊重,他们被成人用成人绝不能忍受的方式加以责备、忽视、欺负和贿赂。本书作者主张采纳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规训的目的应指向培养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并能进行自我规训的道德自律的人。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而自主,是指不受奖励和惩罚的影响,通过考虑相关因素,自己做出是非判断的能力。当一个人考虑了相关因素时,他就不会任意说谎、偷窃、违背诺言、干扰他人或不负责任。规则和价值观必须从儿童内部建构或产生,才能成为儿童自己的规训和价值观。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首先将规训视为一种在提高自尊的同时教以自主和自律的方法,并考察了儿童的生理、情感、智力与社会性发展的阶段,了解儿童发展知识是讨论规训的基础。第二部分从最积极到最消极的递减顺序介绍了各种规训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营造一个最支持儿童发展的情感环境物理环境来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设计可以预防纪律问题产生的课程;通过榜样指导适当行为;通过有效交流来进行有效规训;帮助儿童理解和接受限制;从外部控制行为、惩罚等等。第三部分从行为入手来追溯问题产生的原因,比如儿童的不成熟状态、需要未满足、身心缺陷以及特殊的情感需要等等,最后分析了纪律问题,对规训方法与原因做了精当的叙述。本书作者一再强调,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指导与规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为儿童纪律问题的背后,往往有错综复杂的原因,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个体差异、文化差异家庭生活、班级生活等都可以引发行为问题,有时一个问题还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针对一个问题,规训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选择哪种办法,只能依情形而定。

很显然,相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简单粗暴的训诫,建构主义方法强调理解儿童,强调儿童理解规则,强调儿童从内部建构规则,强调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当下的纪律问题。而在使用建构主义方法时,也无机械生硬的“兵法”可循,仍然需要在理解儿童发展规律以及建构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经验。

因此,本书解决纪律问题的方法,基于深厚的心理学基础,含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值得反复研读。而本书在写作风格上,则充分运用大量对比性案例,采取了对话式的写作风格,深入书中,会感觉到轻松而投入,是一本深入浅出的讨论纪律问题的杰作。

本书讨论的儿童大致在3—8岁之间,对幼儿园教师以及小学低段教师特别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