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课程是一张阅读地图;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张阅读地图。我们的研究发现,“故事”是学前最有价值的生命营养。苟在学前多听故事,后面便会有阅读能力与阅读欲望。最初的阅读,往往与故事相伴。假如生之有幸,小学便可以进入以故事为主体的整本书阅读,以诗歌为主体的晨诵课程,以及整合了科学、历史、乡土等元素,并引发多元自由阅读的各种综合小课程。......
2023-10-15
在现代社会,更为广泛的一种阅读方式是感性阅读,比较少见的是知性阅读。
何谓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所谓感性阅读,是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所谓知性阅读,是指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需要说明的是,感性阅读并不等同于通常所谓的泛读,知性阅读也并不等同于通常所谓的精读。无论感性阅读还是知性阅读,都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有知性阅读习惯的人,在泛读浏览中,也能够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以及框架并开展对话反思。没有知性阅读习惯的人,即使在精读一本书并大量做笔记,也把握不住书籍的核心精髓,更不用说内在结构。因此感性阅读侧重于一种单方向的片面的接受过程,而知性阅读则强调双向的交流对话,强调阅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与解释,对书本中的信息进行一个新的建构。一般而言,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都是重要的阅读方式,但对于专业发展而言,更应该强调知性阅读,因为只有知性阅读,才能够真正提升一个教师的思维水平,增强他的反思能力。
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和一个经过训练的阅读者相比,前者更倾向于感性阅读而后者则倾向于知性阅读。没有经过训练的阅读者,会更倾向于按照自己已经形成的观念、好恶去接收和过滤信息,会不自觉地受到浅层愉悦感的控制,选择那些“阿谀读者”的书籍。而对于另外一些对自己构成挑战的书籍,则往往会感觉到有些硬邦邦,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恶感。他们阅读或许也是为了解决问题,但骨子里,他们其实一直是在回避问题,拒绝真正地真实地面对问题本身。即使决定去精读一本书,也往往会不自觉地将阅读感性化,并在骨子里自我辩护。倾向于感性阅读的阅读者,会更喜欢阅读方法技巧类书籍,为某某法所渲染的前景所鼓舞,而无视教育的复杂性,更不理解这些方法技巧背后的原理。最终,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愉快的阅读”。
倾向于知性阅读的阅读者,往往是那些开放自身,勇于接纳与反思的人。他们知道阅读是对自身原有经验的丰富、优化,甚至是颠覆、重建。如果说感性阅读是在溜冰,轻松愉快,看四周反反复复都是熟悉的景色;那么知性阅读则是在爬山,汗流浃背,但是周围的景物始终在变化,越来越开阔,直至无限风光在“顶峰”。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溜冰,登山更能增强人的“体质”(理解力)。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怀疑自己,会缺乏勇气,甚至会迷失路径,但这一切的犹豫、彷徨甚至想要放弃的感觉,正是登山必要的经历。因此经过知性阅读训练的人,往往能够放弃自我辩护,不把自己的问题与自己捆绑在一起,而是勇于通过阅读不断地对话。与书籍作者——可能比自己更强大的人——对话,既包括批判反思,也包括经过反思之后的自我更新甚至自我否定。事实上,被称为经典的那些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教育名著,都不是可以一窥到底的肤浅读物,要窥得它们的精髓,是务必要精心深思,反复研磨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读者,是不可能从他能够一窥到底的作品中获得多大的教益的。(www.chuimin.cn)
令人遗憾的是,接受过知性阅读训练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只习惯于感性阅读,以教书为职业的教师也不例外。当这种阅读习惯带入专业阅读之中后,带来的后果尤其严重。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懒惰,因为拒绝思考而迷信“方便之门”,导致了对大量粗制滥造的流行书籍的信任和依赖。许多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来的图书产品(不排除有个别好书)往往不是基于学术考虑,而是过度迎合了阅读者的阅读快感,造成了解决问题的幻觉。不可否认,某些技术型书籍也能够解决某些局部问题,但真正要提高专业能力,依赖的绝不是简单方便的技巧,而是教师本人的理解力、洞察力以及反应能力,而这些能力,不经过深入的思考和艰苦的训练很难获得。之所以产生这种原因,是因为根本书籍的阅读更多的不是同化而是顺应,是对阅读者原有知识结构的打破,而这只有知性阅读能够达到。
通过深入研读根本书籍构筑合宜的知识结构,提升理解力,才是真正的“方便之门”,而一旦能够精透地理解数本根本书籍,便足以为一生的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关教师阅读地图的文章
儿童课程是一张阅读地图;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张阅读地图。我们的研究发现,“故事”是学前最有价值的生命营养。苟在学前多听故事,后面便会有阅读能力与阅读欲望。最初的阅读,往往与故事相伴。假如生之有幸,小学便可以进入以故事为主体的整本书阅读,以诗歌为主体的晨诵课程,以及整合了科学、历史、乡土等元素,并引发多元自由阅读的各种综合小课程。......
2023-10-15
这样的阅读,可以将我们从快餐式的阅读中拯救出来。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阅读是浪费时间,没有这样的阅读锻炼,理解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遗憾的是,一些人败给了自己的惰性,他们会因为惧怕改变而自我辩护,并最终放弃知性阅读,沉溺于资讯式阅读。轻易放弃的后果是,你永远无法养成真正的深度阅读能力。我们的自我世界本能地认为,我们......
2023-10-15
只有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围绕知识这一伟大事物而进行的一场旅程,只有勇敢地开放自己的教室与心灵,与同事学习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够真正获得解放,走出绝望,并真正地通过教学、学生、同事认识自己,使生命重新获得意义并焕发光彩。这种科学主义将人工具化甚至物化,不但造成了人与世界、他人的分离,而且造成了教师心灵的割裂,这是教育问题的深层根源。......
2023-10-15
途中邂逅了年轻美丽的女子多拉,基度认定多拉是他心中的公主,于是他凭着超人的幽默感和机智勇敢,最终赢得多拉的爱情。然而随着战争的升级这一切都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在反犹太政策下德军在意大利开始疯狂迫害犹太人,在儿子乔舒亚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有犹太血统的基度父子,把他们送往集中营。......
2023-10-15
如果说专业发展好比登山的话,那么不同的台阶,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书。攻克任何领域,必定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这类图书的阅读对象往往是专业型教师。(续表)此外,心理学知识、职业知识、人文素养知识、科学素养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本体性知识等等,均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阶梯。先要明确的是,这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是以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为核心,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路径展开。......
2023-10-15
在佐藤学看来,这种从教室及一线教师那萌生的变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2023-10-15
专业阅读是否高效,也取决于不断的自我谋划,即需要一张在不断修改中逐渐清晰起来的独特的“阅读地图”,这张地图决定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以及处理专业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形成了基于自身经验的“教育学”,也形成了完整的“专业自我”。缺乏谋划的阅读最终容易被市场以及各种未经反思的经验所左右,难以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更无法形成清晰的“专业自我”,个人应对职业的经验便非常有限,并且破碎和充满错误。......
2023-10-15
在这个阶段,要提防的是“贫瘠”。许多人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颈,是浪漫时期涉猎太少,视野太窄,甚至连生活也单调贫瘠。这种单调贫瘠的一大后果,可能是最终丧失了对于事物的惊异,丧失了在职业领域的好奇心,甚至丧失了对教育的热情。最后,特别需要补充的是,事实上,整个职业生涯之前的所有求学时期,从小学到大学,对专业发展而言,均属于浪漫时期。......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