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09年4月,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年度作业,要求每一名实验者递交一份自己的阅读史,项目组逐一进行了批阅,这是其中的一份阅读史。但这个年龄的特殊性,故事事实上并没有能够真正塑造儿童的道德性,但会影响儿童今后的阅读趣味,并因此而决定一个人的道德、文化倾向。我们的文化,在阅读之前,通过生活,已经在刻写我们的自我认同,刻写我们的人生倾向。这是更广意义上的一种“阅读”,一种隐性课程。......
2023-10-15
前面列出的,只是一个粗浅的协助理解的模型。事实上,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都各不相同。理由很简单,即使教同样的学科同样的年级,每个教师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都不一样,因此每一条路注定是独一无二的。
新教育实验专业阅读地图,只是一根多功能拐杖,提供阅读模型、阅读理念、阅读方法以及基本书目等,朝哪里走和能够走多远,都取决于阅读者自己,因为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密码。完全按照模型提供的书籍阅读,肯定不是最佳的路径,因为阅读者阅读哪些书籍,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临哪些问题。
儿童课程是一张阅读地图;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张阅读地图。若儿童课程做到高中(少年课程);专业阅读从师范大学开始考虑,那么它们就联缀为完美教师的一生课程。但儿童课程不止为未来教师计,未来的医生、未来的战士、未来的诗人与农民,都应从此课程中诞生。所以,新教育儿童—少年课程是为未来公民做精神与思维之奠基(作为学科课程之整合和弥补)。
而教师专业阅读地图,则是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职业生涯之意义寻求、人生理解、问题解决而设计。
前面说过,人之一生,可以用“浪漫—精确—综合”来划分为三个相互衔接与渗透的时期。三阶段之间不存在着明晰的区分,而理应是有一个漫长的过渡带。而且浪漫期中事实已经在分化,为精确期的职业选择奠定了选择的基础,且浪漫期的阅读、人际,最终影响终身,哪怕最后的综合大成期,也不能例外。而从选择教育为职业那一天起,也即是步入人生精确,步入寻求教育真谛的道路。悟道之日,就是综合之期。但这个悟不是阅读之悟,这个悟是存在之悟,是实践之悟。
由此,浪漫即指职业前的生命阅读,它使人成为人,既是人类之人,也是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人。而且这种人的阅读必然向后延续终生。精确期就是特定职业或明确理想的聚焦阅读;综合期就是大成之后的呼吸式阅读。它们既使人成为职业之人,也赋予人有限的一生以最终的意义。
浪漫期阅读,如春风化雨,身处戏中,身在局中,越是痴迷,就越是入境;精确期阅读,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出入自如,时而举一反三,时而举三反一,能左右逢源就是正道。综合期阅读,一饮一啄,莫非亲切,读海德格尔不觉其玄深,读民间传说不觉其浅俗。
浪漫期阅读,最忌贫瘠。贫瘠有二义:一是数量不够,二是类型单一。
浪漫期阅读,次忌众书平平,没有哪本曾楔入生命。楔入生命、影响人格精神和思维方式的,即所谓根本书籍。如童年的《丑小鸭》,少年的《射雕英雄传》。
精确期阅读,最忌单眼理性,进得去而跳不出来,只一把锤子,视天下万物皆是可敲之钉,于是鲜花瓷器,无不成为粉齑。精确期阅读最需要辩证之心,正题反题,要总能于整合中分辨其偏颇与合理性。
综合期已属难能可贵,但仍需忌走向理论的合理化,即固守自家理论而视天下其他思想为谬论,最终只是自己抱残守缺。
考虑到当前问题的实际,专业发展项目主要聚焦于浪漫期之弥补和精确期之诊断。
浪漫期,从生命诞生便已经开始。父母语言,周遭文化,无不是最初的阅读。我们的研究发现,“故事”(无论是民间故事还是童话故事)是学前最有价值的生命营养。苟在学前多听故事,后面便会有阅读能力与阅读欲望。而电视则可能成为一种对生命的遮蔽与危害。
最初的阅读,往往与故事相伴。但文字还太硬,以前有连环画,现在则有更优秀的绘本,这些正是阅读渐进的台阶。再后面,或童话,或神话,或民间传说,或古典侠忠义,或金庸古龙者流,或今天的哈利·波特……这些阅读,魂在于一个词:“故事”。这些阅读,是人生命原型的最初模型,非常重要,因此也不可不慎。新教育儿童课程,正是在这方面下大功夫。
假如生之有幸,小学便可以进入以故事为主体的整本书阅读,以诗歌(描写、抒情、议论)为主体的晨诵课程,以及整合了科学、历史、乡土等元素,并引发多元自由阅读的各种综合小课程。
中学阶段,在学科中科学成分加重,而且科学主要不依赖于阅读,所以除了一些实践综合课程外,完全可以依赖学科教学,只需补充少量优秀读物,而应重于实验操作——整个理科都是这样。但文科不然,整个中学阶段正经历完整的青春期,这个时期的阅读事实上决定了一个人的道德、思维、情趣。所以若画完美地图,则四大名著,当代小说(如《平凡的世界》等),外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如《基度山伯爵》、《简·爱》、《悲惨世界》等大量著作),现代诗歌(如艾青、海子等),正可依据其年龄,一一导入。这个时期,人物传记和历史著作应该占有相当的份额。另外,余秋雨、赵金珊、林清玄、周国平等人的哲学入门书,也正可为后面开出文史哲书单做铺垫。
大学阶段,无论何种专业,人学,或者说文史哲、艺术鉴赏等,均不可废。现代文学、文论、影评、时政、宗教、科普名著……这些都应该在大学时期不可或缺。以专业为金字塔之高度,以人文背景为金字塔之宽度,方构成一个人的浪漫晚期及精确初期。事实上,大学结束后的相当长时间内,这些阅读应该延续,乃至终生。
一般来说,三十岁之前,一个人应该完成自己的浪漫期。
而在二十岁之后,从大学专业始,一个人也应该开始了自己的精确期:选择以何为终身理想或一生职业。
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中的人文科普板块,一是强调上面所说的一生延续的浪漫阅读,二是为弥补事实上大多数教师在浪漫期的错失。无论教何种学科,于人学,或者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核心问题,都应该读得比较通透。人,总得首先是个明明白白的人。(www.chuimin.cn)
新教育阅读地图把自己所任教学科方面的相关知识称为本体性知识,有其深义。即它希望教师在此方面的修养,能够最终达到“我即某课程”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论述,一个教师,在所教学科方面的知识,应该是实际所教的数十倍。用冰山理论来比喻,就是所讲所教的那一小部分背后,要有更为宽广的沉潜部分做支撑。教语文者,以语文(字词、名篇章、修辞、文体、文学、文化、精神、思想)为本体;教历史者,以历史(史实和史观)为本体;教数学者,以数学(数理及解题)为本体;带班做班主任者,以学生团队管理为本体……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目前于语文一块研究很深,几乎可以说是发现一大宝藏。但这个宝藏,无八年抗战式的漫长阅读,寂寞阅读,只怕最终如人无手,入宝山一遭而空回。
而教育一事,教学一事,还需理解何为生命,何为教育,何为教学,何为课程。既需理论式的理解,更需实践性的默会性质的理解。所以,还需有专业特有的阅读。但此类阅读不宜多,更不宜泛。因为教师毕竟不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而是教育理论的使用者。这类阅读难的是找到好理论,要务必避免伪理论、假理论和劣理论,难的还在于找到好理论后内化为自己的生命,成为自己理解、解释、解决教育教学的趁手工具,最好纯熟到随心所欲皆中规矩的程度。
以上,就是专业阅读之精确期的基本结构。用这个理想结构去烛照教师们的阅读史,就能发现诸多问题:如因不能解决眼前的教学问题,病急乱投医,大量阅读流行教育书籍,却不知书写者自己也往往是个糊涂汉,除了文笔优美外,事实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读这样的书,当然不可能对自己有所帮助。更有甚者,还受误导,把自己的精力从知识上转移开去,过度强调师生关系,结果没有成为问题解决专家,倒成了问题制造专家——因没有能够把学生的兴趣、全部生命导引到知识的魅力中,所以师生间、学生间恩恩怨怨特别多。教师所写,也多半是此类教育言情小说与散文。
总而言之,这个阅读地图的结构旨在让你达到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本体性知识——理解所教的学科(以能发掘知识内在的魅力为准绳);
心理学——理解面对的学生(既是按照科学和心理学理解儿童,更是同情地理解生命);
教育学、教育教学实例——理解教育、教学、课程(含义、基本结构、特定方法);
人学——理解自我、理解生命(意义、使命、职责)。
请记住,这些区分在文学作品中原是全息包含的整体,而在教育实践中,它们仍然是全息包含的整体。所以,文学—专业阅读—教育实践,这三者也构成了一个“浪漫—精确—综合”的循环。
我们的研究发现,现在教师们的阅读结构,主要存在的偏失有:
浪漫期贫瘠症——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阅读缺失症。因时代所限之故,数十年来教育界的盲目与应试所造成的这种贫瘠几乎是几代人不同程度所共患的疾病。对其他学科教师而言,药方可以是读一读文学作品;但对语文教师或者说文科教师而言,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要求在阅读的时间分配上,要以文学经典及解读为重点,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童话神话、现代诗、现代小说……缺哪块就得补哪块,而且要有意识地努力靠近文论、史论和哲学宗教。因为已错过浪漫期的浪漫阅读,建议采取知性方式来阅读浪漫,即用精确态度,来面对浪漫。这样或许能同时实现“修补浪漫”和“扩展知性”的目的。
枯涩的精确症——这是一种身份错位,或扮课程专家,或扮专业心理治疗师,或扮课题研究者。以至或者与实践脱节,或者狭隘地理解实践,譬如只以“语文知识”四字来理解整个语文课程,丧失语文整体的生命力与精神气质。
浪漫过度症——身份错位,停留于文学青年的形象,或满足于小资情调。当教育教学有问题时,习惯于把问题推诿于学生。
偏门深入症——身份错位,错把自己当成某一思想的传教士,或自由民主思想之启蒙,或以基督教文化观否定一切传统儒道思想,或以儒教原教旨主义思想否定西方文明……这种问题和枯涩的精确不同,因为枯涩的精确是走向理论一路,而它是在浪漫期晚期的一种过度聚焦。这种类型容易把教育教学问题归咎于社会及体制。
所以,一个新教育阅读地图(包括童年—少年阅读地图和教师专业阅读地图)就是一张生命的地图。也因此,它事实上既是有明确的文化伦理之诉求的教育学,也是有科学方法的教育理论。它既是一个空间的结构,也是一个时间的叙事,更是一些相互支撑的理念体系。上面文字,论述的重点在于结构和理念,而事实上,这更是一个关于时间(岁月)的叙事,即它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捷径,它是生命内在的穿越,是生命或者说认知结构不断地自我调整的漫长过程,它和一粒种子长成大树一样,原理就这样简单,但困难的是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对生命而言,它唯一拥有的就是时间,它最缺少的,恰恰也是时间。阅读史或者说阅读地图,这个关于时间的叙事,就是为了让你反思一下你以往的刻写与叙述,让你谋划一下今天,乃至今后的刻写与叙述。
教师专业阅读地图,它事实上是对处于任何阶段的教师提出两个问题:
你此刻的生命由哪些书籍与经历写就?
你未来的教育生命如何编织与书写?
(这段关于阅读史与阅读地图的讨论,取自干国祥老师文章,特此致谢)
有关教师阅读地图的文章
按:2009年4月,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布置了一份特别的年度作业,要求每一名实验者递交一份自己的阅读史,项目组逐一进行了批阅,这是其中的一份阅读史。但这个年龄的特殊性,故事事实上并没有能够真正塑造儿童的道德性,但会影响儿童今后的阅读趣味,并因此而决定一个人的道德、文化倾向。我们的文化,在阅读之前,通过生活,已经在刻写我们的自我认同,刻写我们的人生倾向。这是更广意义上的一种“阅读”,一种隐性课程。......
2023-10-15
在现代社会,更为广泛的一种阅读方式是感性阅读,比较少见的是知性阅读。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懒惰,因为拒绝思考而迷信“方便之门”,导致了对大量粗制滥造的流行书籍的信任和依赖。通过深入研读根本书籍构筑合宜的知识结构,提升理解力,才是真正的“方便之门”,而一旦能够精透地理解数本根本书籍,便足以为一生的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10-15
只有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围绕知识这一伟大事物而进行的一场旅程,只有勇敢地开放自己的教室与心灵,与同事学习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够真正获得解放,走出绝望,并真正地通过教学、学生、同事认识自己,使生命重新获得意义并焕发光彩。这种科学主义将人工具化甚至物化,不但造成了人与世界、他人的分离,而且造成了教师心灵的割裂,这是教育问题的深层根源。......
2023-10-15
如果说专业发展好比登山的话,那么不同的台阶,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书。攻克任何领域,必定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这类图书的阅读对象往往是专业型教师。(续表)此外,心理学知识、职业知识、人文素养知识、科学素养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本体性知识等等,均会有一个由浅入深的阶梯。先要明确的是,这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必然是以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为核心,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路径展开。......
2023-10-15
专业阅读是否高效,也取决于不断的自我谋划,即需要一张在不断修改中逐渐清晰起来的独特的“阅读地图”,这张地图决定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以及处理专业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形成了基于自身经验的“教育学”,也形成了完整的“专业自我”。缺乏谋划的阅读最终容易被市场以及各种未经反思的经验所左右,难以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更无法形成清晰的“专业自我”,个人应对职业的经验便非常有限,并且破碎和充满错误。......
2023-10-15
假如阅读结构严重失衡,则往往会形成专业短板,影响到整体功能发挥。一个理论型的教师在讲《游园不值》,往往讲得干瘪无趣,有可能沦为单纯的技术分析。因为对诗歌教学而言,甚至对整个语文教学而言,感受力是第一位的。而真正的理论,也必然建立在感受力的基础之上。一个启蒙型教师会如何来讲《游园不值》?或许他会更关注《游园不值》中渗透的隐士文化,然后从中延伸开来。......
2023-10-15
在佐藤学看来,这种从教室及一线教师那萌生的变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2023-10-15
本书作者主张采纳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规训的目的应指向培养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并能进行自我规训的道德自律的人。很显然,相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简单粗暴的训诫,建构主义方法强调理解儿童,强调儿童理解规则,强调儿童从内部建构规则,强调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当下的纪律问题。......
2023-10-15
相关推荐